人·媒介·未来
2014-06-17郭晶
郭晶
在今天这个复杂的时代,我们对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的命运的争论更加喧哗。这一争论源于上世纪广播和电视诞生,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带来新的传播方式,它革新了之前纸质媒体主宰的信息世界,世界产生了一种由不同媒介带来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互联网的发展,人类对信息的渴求会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日俱增,精神需求变得刚性,信息的获取和交互已是现代人认知世界的有效渠道,而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的日新月异,媒介,或者说媒体的形态不断更新,网络新闻门户、博客、微博及社交网站、新闻客户端和微信等轮番冲击着我们传统的新闻理念和媒体模式。
虽然从媒体形态变迁的历史层面来看从来没有任何一种媒体完全替代前任,但是我们对未来媒体的形态比以往更加关注。
2014年4月,互联网在中国走过了20年,20年前我们不曾预知的很多事今天已经成为现实。2014年4月,《网络传播》杂志也创刊10年了,我们一路见证着中国网络媒体从懵懂走向成熟,我们禁不住想问,十年后人和媒介将是怎样?
关于人和媒介的预言
尽管预言听起来有些虚无缥缈,但对于互联网来说,预言却也是一件极有意思的事,因为想象力所及之事在这里会变成现实。互联网的发展渴求创新和大胆的设想,我们发现,从事计算机和互联网行业的专业人士往往也能在专注实务之余想象未来,他们多年以前的预言现在很多都已实现。
移动终端改变生活。1995年,比尔·盖茨出版了《未来之路》,书中预言了数字化生活的前景,“你将能在你的口袋或者钱包里携带皮夹式电脑。它可以显示消息和日程,也能够让你阅读或者发送电子邮件和传真,还能跟踪天气预报与股票报告,简单和复杂的游戏都可以玩,如果你无聊的话也可以浏览信息,或者在上千张你孩子的易调用照片中进行挑选。”这个皮夹式电脑今天看来更像Pad和智能手机,移动终端的全面爆发在21世纪出现,在提高人们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带来全新的生活体验。
个性化媒体改变阅读方式。谷歌执行董事长施密特曾预言,“想象现在是2015年。我手中的小巧设备用一篇篇新闻故事把世界带给我。我翻阅着自己喜欢的报纸杂志,其影像如同印刷的效果一样清晰,无需抓狂地等待每个页面下载。更妙的是,这个设备了解我是什么样的人、喜欢什么内容以及已经看过了哪些内容。因此当我获得所有的新闻和评论时,也能看到专门针对我的兴趣定制的内容……”私人定制、个性化媒体的想象今天已经实现,国外有Flipboard ,国内有ZAKER、腾讯爱看、网易阅读、鲜果联播等,他们是将Facebook和微博等社交媒体上的内容整合起来以杂志的形式呈现给用户阅读。
电视被互联网打败。2007年,比尔·盖茨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一语惊人,“互联网将在五年内颠覆电视的地位。”根据Morgan Stanley最新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将会进一步流失,有10%的美国付费电视用户表示今年将会“掐线”(cut the cord),不会同卫星电视公司或电话公司签约和续约。电视作为传统媒体已经逐渐被年轻人群淘汰,新媒体已经将市场逐步占有。未来,电视和报纸一样,会仅仅是信息承载的方式而已,电视、报纸与数字化的结合,使其逐渐走向智能,未来会以互联网的方式进行传播行为。
三十多年前,《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在书中写道,“我们目前身处的时代更需要预测,随着人类脚步的加快,社会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人们更加需要预言,它实现与否并不重要,人类从来都希望智者对未来做出某种假设。”此话依然适用于当下,正如阿里巴巴上世纪末创立时无人能预知它能创造电子商务的传奇一样,互联网的魔力在于其内在的逻辑和精神,未来十年由它统领的各个门类会更深入地渗透进社会管理、金融等领域,推动时代变革。
不确定的未来
提到未来,想起当代美国学者和思想家丹尼尔·贝尔,他被誉为“未来学家”,丹尼尔·贝尔在1967年成功预言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丹尼尔·贝尔认为,通讯技术的革命与交通运输的革命一起消除了社会的隔离状态,导致大众社会的形成和大众文化的出现。他指出大众传媒“造成对变化和新奇的渴望,促进了对轰动的追求,导致了文化的融合”。
大众传媒发展到新媒体时代有了更多新奇的表现,如网络传播逐渐加剧了国家信息安全的风险,互联网金融对于原有的经济运行秩序和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战,新媒体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方式实现了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渴望,但人们也日渐被随身携带的设备所“捆绑”,@新周刊 发过一个帖子:“幸好当年没有WiFi,才有孤独和对孤独的体认。才有发呆。才有胡思乱想。才有沉默的阅读。才有专心的交谈。才有抬头看见的风景。才有静物。才有颜色。”
媒体形态的未来。未来十年的媒体形态,特别是新媒体的趋势让人感到难以预测,科幻电影里的场景今天似乎不断在现实生活里出现,新技术发展的脚步太快,人和媒介的关系将走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有一天,我们生活的每时每刻已完全依赖于智能终端或新媒体时,恐怕社会已经步入到全新的信息化时代,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已经覆盖每一个角落,人们真正要和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告别。
媒体形态的变革仰仗于科技创新,这在互联网发展的近二十年里有充分的体现。世界著名的电子工业集中地——硅谷,是成就无数创业梦想的地方,雅虎、eBay、谷歌,这些知名互联网公司都是在硅谷成长并壮大,他们成功的原因在于创新,硅谷的某种内在精神成就了他们。《创意的未来》一书里作者讲到硅谷的人文精神时这样描述,“真正能够展现创意能量的内力,靠的是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 近几年,美国苹果公司出品的智能手机和iPad以堪称完美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技术创造了市场的传奇,触摸屏的出现颠覆了过去传统的手机键盘时代,我们为此应该感叹,向创新致敬、向想象力致敬!
未来的舆论生态。互联网在中国成长的二十年里,民智已经打开,网民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空间里驰骋,多少享受到了自由和肆意的感觉,但无序的网络言论空间给沉默的大多数带来不少烦恼,我们想象和需要的清朗的舆论生态在哪里?网络世界如同一个虚拟的国度,但也是真实世界的映像,网民与公民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网民是否等同于公民?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在网络虚拟空间是否适用?我们的网络舆论场是否承受得太多已超过负荷?社会问题在网络空间的集中体现,说明了其他渠道信息沟通的不畅,也说明了社会管理的种种积弊,因此人们只能通过极端且擦边球的方式达到曝光和解决的目的。
社会化媒体的出现,让舆论场多了复杂性,网络舆情研判近年来逐渐成为一门科学,舆论生态关系着社会的运行和发展,特别是有了新媒体的参与。微博、微信的网状信息传播方式使速度的效力发挥到极致,今天,新闻事件发生后是以秒来观察追踪最新动态,信息的传播路径更为繁复。未来十年,必然会出现新的应用或媒介形态替代和革新社会化媒体,它应该是更为人性化的,符合Web3.0精神的,即能够更好地体现网民的劳动价值,并且能够实现价值均衡分配的一种互联网方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