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年龄段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特点比较

2014-06-17陈若然梁琳琅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危象酮症丁酸

张 颖,李 萍,陈若然,杨 昕,梁琳琅

沈阳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辽宁沈阳 110016

2007-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一项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 240万,其中60.0%的糖尿病患者未得到及时诊断,这些患者如果以高血糖危象为首发症状而就诊者,诊疗若不及时则有生命危险。但目前为止,我国全国性高血糖危象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较少[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仍然是糖尿病高血糖危象的重要部分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于2008年6月-2014年1月住院诊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对不同年龄段DKA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指导临床针对性的治疗及预防DKA的发生及反复,降低DKA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8年6月-2014年1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DKA患者,以及其他科室住院请内分泌科会诊明确诊断为DKA的患者。DKA的诊断标准为[1]:(1)血糖>13.9 mmol/L或已知为糖尿病患者;(2)血β羟丁酸≥3.0 mmol/L或尿酮体阳性;(3)动脉血pH值<7.30和(或)HCO3-<18 mmol/L。

1.2 方法 将以上符合入选标准的临床资料共86例,86例DKA患者平均年龄(47.1±17.6)岁。男性51例,女性35例。按年龄段分为A组(12~30岁)2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B组(31~60岁)54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19例;C组(>60岁)12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0例。分别统计各年龄段的临床数据,项目有:性别、病程、血清β羟丁酸、动脉血pH值、糖化血红蛋白(HbA1c)。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病程数据呈偏态分布,以中位数M表示。血清β羟丁酸、动脉血pH、HbA1c等计量数据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 病程中位数60个月。平均糖化血红蛋白(12.1±2.82)%。平均β羟丁酸(5.61±2.29)mmol/L。A组20例(23.36%),B组54例(62.79%),C 组13例(13.95%)。

2.2 不同年龄分组数据分析(表1)

3 讨论

DKA是常见的内科危重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国外资料报道[2],其中36%患者为30岁以下的青年人,70岁以上患者占14%。本研究数据显示,30岁以下DKA占23.36%,低于文献报道。可能与我院收治患者范围缺乏12岁以下儿童有关,60岁以上DKA占总体13.95%,与文献报道相近。本研究中小于60岁DKA患者构成比为86.05%,提示DKA毒大多数发生在中青年人群中,无论有无糖尿病病史都值得临床注意筛查并积极诊治。

表1 不同年龄段分组临床数据分析(±s)

表1 不同年龄段分组临床数据分析(±s)

注:组间比较,*P <0.05;**P <0.01。

性别组别 例数男 女病程(月)β羟丁酸(mmol/L)pH HbA1c(%)A组20 14 6 1 5.03±1.84 7.240±0.072 13.27±0.745 B组 54 35 19 66 6.33±2.24* 7.203±0.109*11.75±2.25*C组 12 2 10 174 4.11±1.69**7.242±0.153 11.42±2.74*

DKA发病是由于血中胰岛素有效作用的减弱,同时多种反向调节激素水平升高,共同使脂肪组织分解并在肝脏氧化产生酮体,从而造成酮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1]。最新研究显示,DKA倾向性与家族史及基因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3]。DKA发病有着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但糖尿病人群中不同年龄段有各自的临床特点。因此,对不同年龄段DKA临床特点的分析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本文结果显示,A组(12~30岁),HbA1c较其他组高,一般病程较短,甚至以DKA为首发症状就诊。本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了解甚少。有研究显示[4],糖尿病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糖尿病的总体花费。近年来,我国的糖尿病健康教育也在逐年发展,以期降低以DKA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发生。B组(31~59岁)54例,占总样本的62.8%,此组显著的特点为β羟丁酸水平最高和pH值水平最低。β羟丁酸水平具有一定的预测预后价值[5],因此,患者救治的过程中尽快纠正酮症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手段。C组(60岁以上)中,多数为长病程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对各个脏器的损伤逐渐加重,在血糖不甚高时即可出现DKA。在临床中需要对全身状态进行系统评价及综合治疗,防范各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

在性别方面,男性比例分别为A组70.0%(14/20),B组64.8%(35/54),而 C组仅有16.7%(2/12),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文献中对性别差异的报道较少,下一步就扩大样本量对DKA性别差异的原因进行更深入分析。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高血糖危象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3,5(8):449 -461.

[2]Westerberg DP.Diabetic ketoacidosis:evaluation and treatment[J].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2013,87(5):337 -346.

[3]Marigliano M,Morandi A,Maschio M,et al.Diabetic ketoacidosis at diagnosis:role of family history and class II HLA genotypes[J].Eur J Endocrinol,2013,168(1):107 -111.

[4]Weitgasser R,Clodi M,Kacerovsky-Bielesz G,et al.Diabetes education in adult diabetic patients[J].Wien Klin Wochenschr,2012,124(2):87 -90.

[5]Voulgari C,T entolouris N.The performance of a glucose-ketone meter in the diagnosis of diabetic ketoacidosi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the emergency room[J].Diabete Technol Ther,2010,12(7):529 -535.

猜你喜欢

危象酮症丁酸
复合丁酸梭菌发酵饲料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复合丁酸梭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心肌酶谱与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相关危险因素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伤科黄水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观察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疼痛控制在吸烟患者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护理中的应用
丁酸乙酯对卷烟烟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