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河蟹养殖效益的主要措施

2014-06-16唐玉华

科学种养 2014年6期
关键词:养蟹河蟹规格

唐玉华

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创新,河蟹养殖产业发展迅速,在养殖面积扩大、养殖产量提高的同时却出现了河蟹发病率高、养殖成本上升、商品规格偏小等现象,对养殖效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自金湖县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以来,养蟹观念从追求产量的“大养蟹”转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养大蟹、优质蟹和品牌蟹”,促进了河蟹养殖产业稳定发展。笔者根据当地的实践经验,将提高河蟹养殖效益的主要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塘口选择与建造

养蟹塘口必须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环境安静、无污染源,电力配套、交通便利;面积以10亩左右为宜,塘埂要坚固不渗漏,宽度为1.0~1.5米,池坡比为1∶2.5~3.0,池底平坦,底质以偏碱性的黏壤土为佳,水深1.5米左右。在池塘四周应开挖养蟹沟(深水区),蟹沟深1.5~1.8米,宽度因地制宜,塘口中部须建有滩田(浅水区),田面高出蟹沟底部70~100厘米,面积占全池面积的30%~40%。进、排水管接头要牢固,并安装双层防逃网罩。池埂上设防逃墙,墙内外不得种植高秆植物。

二、栽植多品种水草

在蟹池内应栽植多品种水草,以沉水植物(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黄草)为主,漂浮植物(空心菜、水浮萍等)为辅,适当搭配部分挺水植物(茭白、蒿草和芦苇等)。在浅坡处栽植伊乐藻,深水处栽植轮叶黑藻、苦草、黄草、空心菜和水浮萍等,在滩田上栽植茭白、蒿草和芦苇等。水草覆盖率应达60%以上,过稀要及时补充,过密应人工割除。水草的作用:一是作为河蟹的植物性饵料;二是作为河蟹的栖息、蜕壳和隐蔽场所;三是降低池水的肥度;四是提高池水溶氧量。

三、适时投施基肥

苗种放养前10天左右,将水位提高到1米左右,施入畜禽粪、生石灰、磷肥混合堆沤发酵而成的畜禽粪肥(以鸡粪为佳),投施量为200~300千克/亩,方法是全池抛撒;3~4天后追施EM菌、单细胞藻类激活素等,以增强肥水、净水效果,培育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为蟹种提供适口饵料。追施肥料,还能促进水草生长,抑制青苔繁殖。

四、改革螺蛳投放法

一次性投放螺蛳,常会导致养殖前期水质过瘦。改革后的螺蛳投放方法是:第一次投放时间在3月,投放量为100千克/亩;第二次投放时间在4月,投放量为100千克/亩;第三次投放时间在5月中旬,投放量为150~200千克/亩;第四次投放时间在8月中旬,投放量为100千克/亩。合理投放螺蛳,不仅可为河蟹提供动物性饵料,而且还能起到净化底层水质的作用。

五、科学投放蟹种

蟹种是河蟹养殖的基础,最好自己用长江水系蟹苗培育。蟹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伤无病,无寄生虫。坚持“规格大、密度稀”的放养原则,按照高效生态养殖的要求,科学确定蟹种的放养规格与密度。一般蟹种规格为100~160只/千克,放养密度为500~600只/亩,条件好的塘口可提高为700~800只/亩。

六、合理套养鱼类

为了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空间,提高养殖效益,可合理套养部分在习性和食性上与河蟹无冲突的鳜鱼、鲢鳙鱼、黄条鱼等。鳜鱼以蟹池中的野杂鱼为饵,能起到清野作用,进而提高蟹料的利用率。鲢鳙鱼能摄食养殖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有机碎屑等,起到水体“清洁工”的作用。黄条鱼,学名细鳞斜颌鲴,属刮食性鱼类,亦称“生态鱼”“环保鱼”,是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主推新品种之一。在蟹池中套养部分黄条鱼,能摄食蟹池中的水生藻类和残饵,可有效控制水体中青苔数量,防止饵料腐败导致水质变坏。

七、强化生长旺季管理

6~8月是河蟹的生长旺季,必须强化管理,以促其快速生长,增加规格和产量。具体措施如下:一要强化投喂管理。生长旺季投饲量应占全年投饲总量的70%~80%,每天投喂2次,分别于清晨和傍晚投喂,以傍晚投喂为主(投喂日投喂量的70%)。日投喂量为在池蟹总重量的5%~8%,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辅助投喂部分鲜活小杂鱼、螺肉、玉米、小麦等。二要强化水质管理。河蟹对水质要求高,一般每3~5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20厘米深;每10~15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30%;每15~20天交替使用生石灰和微生物制剂1次,以改良水质和底质,调节pH值为7.5~8.5,控制透明度在35厘米左右、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保持清新洁爽、溶氧丰富的水质环境,可促进河蟹的蜕壳生长。三要加强巡塘管理。坚持早、晚各巡塘1次,及时掌握河蟹的摄食、活动、生长情况,检查防逃、增氧设施有无损坏等。一旦发现有河蟹逃逸现象,要及时堵塞漏洞,更换已损坏的防逃设施和进出水口的网罩。大风暴雨天气更应加强防范,若发现增氧设施运转不正常或有损坏,应立即检修或更换。

八、抓好敌害与病害的防治

河蟹在池坡边活动频繁,加之数量多、腥味重,特别是刚蜕壳的软壳蟹行动缓慢,易被敌害捕食。河蟹的主要敌害有水老鼠、青蛙、鸟类等,其中以水老鼠危害最大。水老鼠可用鼠夹、鼠笼捕杀;青蛙防除要清除蛙卵、蝌蚪,并严防其进入池内,一经发现可于夜间用灯光诱捕;鸟类最有效的防控办法是在塘埂四周设置一些彩条和稻草人进行恐吓驱赶。

人工养殖河蟹时,因密度大、活动范围受限,若饲养管理不当极易引发病害。河蟹病害防治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河蟹一旦发病,应对症下药,使用高效低毒的药物治疗,并严格执行休药期的规定,严禁使用禁用渔药。4~5月用纤虫净或甲壳净等杀虫1次,方法与用量参照产品说明书,一般在蟹蜕壳前7天使用,2天后换水;6月用溴氯海因消毒水体1次,用量为200克/亩·米;7~9月施用EM菌,按干料1%、鲜料2%~3%的比例添加,每月连用3天;河蟹上市前20~25天,杀灭1次纤毛虫,2天后换水。

九、适时起捕上市

近年来,初上市时和小规格的河蟹价格为60~80元/千克,旺销期和中等规格的价格为160元/千克左右,销售后期和大规格的价格为200元/千克左右。为确保丰产丰收、获取最佳效益,应根据自身的养殖情况,结合上述市场价格走向,将河蟹适时起捕放入有流水的网箱中暂养,以清除河蟹体内的泥沙和污物,然后按体色、规格、雌雄分类挑选,装进干净、无异味的塑料泡沫箱中待售。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金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邮编:211600)

猜你喜欢

养蟹河蟹规格
养蟹三部曲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近3成苗企难以维持!规格越大越亏,2022如何让泥鳅赚钱?
陈鸿波
闭月羞花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山钢日钢1.2mm极限薄规格带钢的生产实践
东北地区稻田养蟹遇到的瓶颈及发展对策
河蟹“水瘪子”病及防控对策措施
“长江1号”河蟹蟹种培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