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超级稻本田机插秧栽培技术

2014-06-16王新国

科学种养 2014年6期
关键词:稻株剑叶浅水

王新国

一、优良品种

品种的安全齐穗期应在常年平均霜期之前45天左右,立秋节气是拉齐穗的最晚限。

二、秧苗标准

培育3.1~3.5叶龄或30~35天秧龄的钵形毯状小苗用于机插。

三、本田选地

选择既具有保水、保肥能力,又有一定的渗透性,pH接近中性的土壤为宜。长期渍水的潜育化土壤、过砂或过黏的土壤不宜种稻。旱改水田要求近3年内没用过莠去津、氯嘧磺隆、咪唑乙烟酸等除草剂。

四、耕整地

以旱整平为主,水耙拖平为辅。

秋季尽早耕翻晒垡炕田,翻深20厘米或旋耕13厘米,开荒地要深过杂草主要根层。耕翻和旋耕交替进行,以3年为一周期,旋耕2年耕翻1年。砂地不必深耕晒垡。泡田前打池埂,埂高以沉实后30厘米为宜,泡田整地时进一步加固池埂。浅水泡田,以格田2/3有水、1/3露垡为宜。耕翻的泡7天,旋耕的泡3~5天。泡田、水耙、插秧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寸水水耙,尽量减少水耙次数,水耙并不是耙得越细越好,否则土壤板结影响根系生长,但新开稻田、井灌田和漏水田需要增加水耙次数来保水。水耙达到田面细而不糊、上烂下实、无残茬、无草、无浮渣,达到地平如镜,一个池子高低不差寸,寸水不露泥。水耙后沉实,一些深耕、旱改水田以及洼地、黏性大的需要排水沉实后再注薄水插秧。沉实的标准是:水清、泥软。育苗和整地时间衔接好,杜绝苗等地。

机插秧以保持1~3厘米浅水层为宜,在保证插秧机顺利滑行的前提下,最好边落干边插秧。

五、底肥施用方法

机插稻可按每生产100千克稻谷,吸收N 1.6~1.9千克,P2O5 0.8~1.3千克,K2O 1.8~2.4千克,三者比例为1∶0.5∶1.2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每公顷建议施肥量:N 150~170千克,按底、蘖、穗、粒肥4∶2∶3∶1的比例施用;P2O5 70~80千克,全部做底肥施入;K2O 90~100千克,按底、穗肥6∶4的比例分2次施用。水稻是典型的喜硅作物,水稻高产施肥以氮、磷、钾、硅四元素为主,每公顷施硅肥或硅钙镁肥300千克,全部做底肥施入,硅肥每2~3年施1次即可。氮肥避免使用硝态氮肥及其复合肥,超级稻应比一般水稻增施20%的氮素,井灌稻应减少氮肥用量10%~20%,同时要特别重视增施磷肥。镁肥和稻米的食味品质关系密切,优质米生产必须保证镁肥的施用。缺锌地块每公顷用硫酸锌30千克做底肥。

底肥施用方法:在旱整地(翻地或旋耕)前每公顷撒施有机肥20~30米3;40%氮素化肥+100%磷肥+60%钾肥在最后一次水耙前撒施,耙入10~12厘米全层;肥料必须撒施均匀。

六、插秧

1. 适期早插

一般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时开始插秧,尽量缩短插秧期。

2. 确定密度原则

①品种因素。分蘖力强、植株偏高的大穗型品种、晚熟品种宜稀,反之宜密。②地力因素。肥地宜稀,薄地宜密。③管理条件因素。肥料充足,栽培管理水平高的宜稀,反之宜密。④秧苗素质因素。壮秧宜稀,弱苗和徒长苗宜密。⑤水温因素。井水种稻因分蘖力降低,必须增加株数。⑥地理因素。高纬度的寒冷稻区,应密植多穗夺高产。

3. 机插秧规格

东北地区超级稻机插行株距一般为30厘米×13厘米。分蘖力强的大穗型品种每穴插3~4株基本苗,穗数型或穗粒兼顾型品种每穴插4~5株基本苗。

穴基本苗保证率(达到规定基本苗数的穴数占总穴数的比例)应在70%以上。

不论稀植还是密植,田间通过分蘖或死苗可自行调节,总茎蘖数都有向一定范围靠拢的趋势。

4. 起秧、运秧

起秧时盘土含水量以40%(用手指按床土,能够稍微按进去)为宜,提倡用运秧架运秧,也可卷秧运输。做到随起随运随插。防止秧片变形,少搬动,遮阴防枯萎。

5. 栽植技术

插秧深度是影响移栽质量的最主要因素。机插秧在保证正常立秧、不漂苗的前提下尽量浅插,插秧深度尽量不超过2厘米。

插秧时秧片要紧贴秧箱滑动,不能拱起,必要时在秧片和秧箱面板之间注水润滑。秧片之间接头要对齐,不留空隙。插秧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插秧深度等质量指标。一般插秧深度以秧苗土层上表面为基准≤1厘米。机插秧后隔1天待秧苗立稳后查苗补插,补插的原则是有苗就不补,缺2穴补1穴,缺1穴可不补。缺苗部分水稻可通过分蘖自动调节。

七、田间管理

1. 化学除草

插秧后5~7天每公顷用60%丁草胺乳油1950~

2250毫升+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50~225克,或60%丁草胺乳油1500毫升+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300克,除草剂对适量水和分蘖肥一起拌湿润细土(或沙),堆闷3~5小时后均匀撒施,施药后保持3~5厘米浅水层5~7天,缺水补水。化学除草应狠抓前期,以防除稗草、1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为主;中后期(插后10~25天)补除其他杂草。

2. 追肥

插秧后5~7天返青后可结合撒除草剂追施分蘖肥,以不需要转化直接见效的硫酸铵最好。

分蘖盛期(6月15日前后),如果此时稻株生长不整齐或现明显缺氮征兆时,应点片补肥,促使二三类苗加速生长。

7月上旬拔节后(倒3叶期),结合晒田复水追施穗肥(氮肥+钾肥),钾肥以氯化钾最好。

始穗至齐穗期间(约7天)追粒肥,必须等到叶色变黄(叶色略浅为绿至浅绿色)时施用。粒肥施用原则:宁早勿晚,宁少勿多,可施可不施则不施。如果叶色深、抽穗晚或阴雨连绵则不施,已发生稻瘟病的不施;出穗期遇低温抽穗困难时可连日喷施2~3次赤霉素。

抽穗开花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每次每公顷用磷酸二氢钾2.25~3.00千克对水750升喷施,连喷2~3次,间隔期为10天。根据苗的长势长相可有选择的添加尿素一起喷施。尿素特别适于做水稻叶面肥,一般喷施浓度为1.5%~2.0%。

追肥可按行撒施,施肥后保持3厘米水层5~7天。

3. 灌溉

插秧后保持水层(水深至最上面展开叶的叶枕)护苗3~4天,返青后分蘖期3厘米浅水与湿润间歇灌溉,以浅为主。

6月下旬当茎蘖数达到计划穗数80%时开始晒田,期间当人站在田面有明显脚印但不下陷时灌1~2次浅水(跑马水),次日排水再晒,一直到7月上旬拔节前结束晒田,将全田高峰苗控制在计划穗数的1.3~1.4倍。晒田的作用: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同时控制第一节间的伸长。晒田要掌握:低洼、黏重、肥沃、旺苗要重晒;砂地、弱苗可不晒,转而通过灌深水(10厘米)来达到晒田的目的。结束晒田的标准:地面产生细微裂痕,田面露白根,群体叶色明显褪淡显“黄”,茎叶坚挺。

结束晒田后,先灌花达水追施穗肥,第二天建立浅水层。晒田复水后—抽穗扬花期采取浅湿交替间歇灌溉,即灌3~5厘米浅水,自然落干后再灌3~5厘米浅水,再落干,如此循环。剑叶抽出—齐穗开花期以保持3~5厘米浅水层为主,适当落干。当剑叶叶枕与倒2叶叶枕持平时开始进入孕穗期,剑叶露尖为封行适期(切忌在拔节期封行)。

水稻栽培上有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时段,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7月中下旬当剑叶叶枕还在倒2叶的叶鞘内,距离倒2叶叶枕还有10厘米距离时就是减数分裂始期。减数分裂期持续期为剑叶和倒2叶叶枕距±10厘米(剑叶叶枕抽出前为“-”,抽出后为“+”),大约经历1周时间,为水稻一生中对低温和水分最敏感时期。预防减数分裂期障碍型冷害的方法:如果剑叶露尖3天以后日平均气温≤17℃,要提前3天灌20厘米深水保温护胎,自然水一次灌足20厘米,井灌稻要晒水陆续加深至20厘米,低温过后立即恢复到3~5厘米水层。这是当前预防障碍型冷害的惟一也是最根本的办法,减数分裂期冷害将导致稻粒大量空壳。

抽穗扬花—成熟期,采取浅湿间歇灌溉。

乳熟期间灌3~5厘米浅水,自然落干(脚窝有水)1~2天再灌,再落干,如此循环。

蜡熟期间灌3~5厘米浅水,自然落干(脚窝无水)3~4天再灌,再落干,如此循环。坚持陈水不干,新水不进,后水不见前水,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最终达到青秆黄熟、结实率达90%以上。活秆成熟主要看倒4和倒5叶能否保持绿色,也是根系活力好坏的标准;一般在收获前1周彻底排水、干田待收,洼地可提前几天撤水。

灌溉注意事项:①定期轮换进水口,特别是在返青、分蘖期更要勤换,一般半个月换1次,加宽垫高进水口。②昼停夜灌,或者昼远灌,夜近灌。③夏季高温季节注意排水通气和流水降温。④排水和灌水必须同等重视。

八、主要病虫害防治

防治病虫害时,施药后保持3~5厘米浅水层3~5天,最佳5~7天。

1. 病害

①稻瘟病。a.选用抗病品种。b.药剂防治。早治叶瘟,预防穗颈瘟。在分蘖期间及早发现发病中心或急性病斑,立即喷药,要求细雾喷施上部叶片,隔5~7天再喷药1次。穗颈瘟重在预防,一旦发生,喷药效果不大。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1次药,细雾喷施穗部。药剂可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00克/公顷,配成5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125~1500毫升/公顷,对水600~750升,兼治胡麻叶斑病;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配成60~80毫克/升的药液,每公顷喷施750~1125升;1000亿个/克的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20~180克/公顷,对水750升,兼治纹枯病;10%井蜡质芽孢杆菌悬浮剂1500克/公顷,对水750升,兼治稻曲病、纹枯病。

②纹枯病。a.选用抗(耐)病品种。b.打捞菌核。在泡水整地时彻底打捞田边水面浪渣。c.药剂防治。分蘖盛期高温阴雨时用1%申嗪霉素悬浮剂600~900克/公顷对水750升喷雾,隔7~10天再喷1次;孕穗—乳熟期,特别是孕穗末破口前,病穴率20%时加倍药量喷施1次,可用5%井冈霉素水剂3000~4500毫升/公顷、300克/升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375~450克/公顷;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450~600克/公顷。上述药剂每公顷对水750~900升粗雾喷施稻株中下部。

③白叶枯病。a.严禁从病区调种。b.选用抗病品种。c.种子消毒。用40%三氯异氰尿酸300倍液浸种24~48天。d.药剂防治。苗期喷药是关键,在插秧前每公顷用25%叶枯唑可湿性粉剂1500~2250克,对水600~750升喷雾1次。本田本着“有一点治一片,有一片治一块”的原则,在分蘖盛期和孕穗—灌浆两个时期及时发现发病中心(株),立即喷施高浓度药剂封锁发病中心(株),每公顷用20%噻菌铜悬浮剂3000~3750毫升,对水750升,或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细雾喷施稻株上部。已现发病中心(株)的田块,风雨后减半药量再喷雾1次。

④稻曲病。a.严禁从病区调种。b.选用抗病品种。c.种子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6~48小时。d.药剂防治。破口前7~10天每公顷用10%井·蜡质芽孢杆菌悬浮剂1500克对水750升喷施1次预防,兼治稻瘟病、纹枯病;7天后再喷1次,每公顷用5%井冈霉素水剂3750~4500毫升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125~1500克+300克/升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25毫升,对水750~900升,细雾喷于稻株上部。

⑤赤枯病。a.施用生物磷钾肥15~30千克/公顷。b.叶面喷肥。缺钾型和缺锌型赤枯病,分别喷施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锌,用量均为每公顷3.0~4.5千克,共喷2次。

2. 虫害

①潜叶蝇、负泥虫。每公顷用3%啶虫脒乳油750~1200毫升对水喷施。负泥虫在幼虫小米粒大小时防治。

②二化螟、稻纵卷叶螟。a.生物、物理防治。用赤眼蜂、频振杀虫灯、黑光灯、性信息素等。b.药剂防治。用16000IU/毫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2250克/公顷,对水600~750升或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300~450克/公顷对水喷施。稻纵卷叶螟细雾喷于中上部,二化螟粗雾喷于中下部。

枯鞘期丛(株)率10%时是防治二化螟的最佳时期,稻纵卷叶螟在百丛稻株束叶尖50个左右时防治,苏云金杆菌要比化学药剂提前2~3天在卵孵化盛期至1龄幼虫期喷施。

③稻水象甲。a.农业、物理防治。用黑光灯、频振杀虫灯等诱杀成虫;泡田时捞除浮于水面的越冬成虫和幼虫。b.药剂防治。插秧后5~7天越冬代虫量即达高峰,是防治的最佳时期,7月中旬~8月中旬防治新一代成虫。每公顷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0克,对水750升喷施。兼治潜叶蝇、二化螟、负泥虫、飞虱。

④稻飞虱、叶蝉类。a.选用抗(耐)虫品种。b.药剂防治。可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0克/公顷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25~300克/公顷,对水750~900升,粗雾喷施于稻株中下部。

九、收获

当日平均气温降至15℃以下时,植株物质生产能力停止;当日平均气温降至13℃以下时,光合产物停止运输,灌浆随之停止,最终成熟。

适期收获标准:95%以上的谷粒颖壳变黄,2/3以上穗轴变黄,95%以上的小穗轴和副护颖变黄,穗基部有很少一部分绿色籽粒存在。绝不允许枯霜后收割。收割后自然降水至16%时脱粒,商品粮和种子脱粒后水分都要晾晒至14.5%后才能入库储藏,不能暴晒,可用烘干机干燥。种子田要割在霜前,脱在雪前,藏在冻前。

(作者联系地址: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江南百西小区3-7栋1单元602 邮编:138000)

猜你喜欢

稻株剑叶浅水
基于触感引导的小型水田行进底盘自动对行方法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水稻回交群体剑叶性状综合评价及QTL定位
Analysis of a Peaked Carbon Emission Pathway in China Toward Carbon Neutrality
基于触觉感知的水稻行弯度测量装置设计与试验
基于骨架细化和坐标点计算的水稻剑叶角测量
基于茎基部分区边缘拟合的稻株定位方法
带阻尼的随机浅水波方程的随机吸引子
(2+1)维广义浅水波方程的Backlund变换和新精确解的构建
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