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糖尿病数据挖掘分析

2014-06-14张航飞邓宏勇赵玲程珂张海蒙邓海平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12期
关键词:腧穴胃脘数据挖掘

张航飞,邓宏勇,赵玲,程珂,张海蒙,邓海平



针灸治疗糖尿病数据挖掘分析

张航飞,邓宏勇,赵玲,程珂,张海蒙,邓海平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探讨在临床文献中针灸治疗糖尿病的穴位使用特点及规律。运用现代计算机和数据挖掘技术,对1998年至2013年针灸治疗糖尿病的102篇临床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录入、统计分析,总结其中的穴位使用特点和规律。针灸治疗糖尿病穴位使用频次最多的是三阴交(68);穴位配伍中使用频次最多的是2穴(脾俞,肾俞)、3穴(脾俞,肾俞,三阴交;以及胃脘下俞,脾俞,肾俞)、4穴(足三里,脾俞,肾俞,三阴交)、5穴(足三里,脾俞,肾俞,胃脘下俞,三阴交);使用频次最多的经脉是足太阳膀胱经(260);选穴集中在背部和下肢部。特定穴使用比例高达74.5%,以五腧穴、背俞穴使用最多。手针治疗比率为57.6%,明确配合饮食控制、运动调理等其他治疗的占64.4%。针灸治疗糖尿病以中焦调理为主,兼顾上焦、下焦。特定穴是选穴组方的主要部分。手针是主要治疗方法,同时重视生活方式调理。

针灸疗法;糖尿病;数据挖掘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最新数据显示中国2013年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居全球首位[1-4]。我国糖尿病具有低控制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5-6]。中医针刺、艾灸、穴位注射等方法具有简便有效的特点。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中医类外治法有很好的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效果[7]。本文旨在通过对针刺治疗糖尿病的现代临床文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发现腧穴使用特点及规律,为今后治疗糖尿病提供参考[8-9]。

1 数据准备

1.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Springer数据库。

1.2 检索策略[10]

①时间为1998年1月1日到2013年12月31日;②关键词检索治疗方法“针”或“灸”或治疗部位“穴”;③主题词“糖尿病”;④(①AND②AND③)即为检索结果。

1.3 纳入标准

①治疗疾病为糖尿病;②治疗方法的刺激点为腧穴;③文献为临床研究文章或临床经验文献。

1.4 排除标准

①排除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文献,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等;②排除治疗无明确腧穴的文献;③排除动物研究文献。

2 数据采集

最终符合条件的文献有102篇。依据其使用腧穴与治疗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形成腧穴表,治疗方法表,腧穴+治法表,配合治疗表。

腧穴表、腧穴+治法表是将文献中所用的每组腧穴逐一采集,一组腧穴采集为1条。如穴位分两组交替使用,则两组穴位采集为2条。如有主穴+多组配穴,则主穴+所有配穴采集为1条;耳穴的处理等同于体穴处理;如一篇文章中有多个治疗组用不同的刺激方法,则有几组就采集为几条。最终共采集120条。

治疗方法表是将文献中的不同治疗方法逐一采集,一种治疗方法采集为1条。最终共采集118条。

配合治疗表是将文献中的配合针灸治疗的其他治疗方法(如饮食、运动)逐一采集,一种配合治疗方法采集为1条。最终共采集118条。

3 关联规则分析

关联规则分析[11]就是计算出某项目的使用频繁程度,得出频次、支持度、置信度等指标。频次指某项目出现的次数。支持度(S)指某项目出现次数与总条目数的比值,即某项目出现频率。A:B的置信度(C)指A、B同时出现的支持度占B出现支持度的百分率。计算公式如下。

S=(|U|/|T|)×100%

C(A:B)=[S({A,B})/S({B})]×100%

式中,S=支持度;|U|=含特定项目的集合数;|T|=集合总数。

C(A:B)为A:B的置信度;S{A,B}为{A,B}的支持度;S{B}为{B}的支持度。

支持度反应项目的普遍性,支持度越高,项目出现越普遍。置信度反应项目的可靠性。支持度、置信度是关联规则分析的两项重要指标。

4 研究结果

4.1 穴位使用频次分析

穴位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是治疗疾病的刺激点。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达到通其经络、调其气血,使阴阳平衡、脏腑调和,从而扶正祛邪。治疗糖尿病所用的穴位有134个之多,其中涉及全身十四条经脉的102个穴位,耳穴24个,经外奇穴8个,使用频次达1118次,腧穴表中平均每条使用9个穴位。使用频次较多的穴位有三阴交(68次)、足三里(66次)、肾俞(66次)、脾俞(63次)、胃脘下俞(61次)等。应用频次前10的穴位见表1。

表1 糖尿病的穴位使用频次

4.2 穴位配伍关联分析

绝大多数穴位处方是由2个或2个以上穴位组成,单穴处方比较少见,一方面因为穴位有特异性,不同穴位组合可以增强治疗效果,另一方面使有双重调节作用或多方面治疗作用的穴位,配伍后发挥其专一的治疗作用。

2个穴位配伍关系中(见表2),脾俞与肾俞配伍的支持度最高,2穴位同时出现的频率高达为46.7%,2穴同时出现在含肾俞的处方中的频率达到84.8%,其次是足三里配伍三阴交。三阴交配伍肾俞或脾俞与胃脘下俞配伍脾俞或肾俞的支持度相同37.5%。

表2 糖尿病的穴位配伍(2穴)关联结果

3穴配伍关联分析中(表3),肾俞、脾俞和三阴交配伍以及肾俞、脾俞和胃脘下俞配伍使用最为常见,同时出现支持度为32.5%,高于单个穴位使用频次最高的3个穴位组合[三阴交、足三里及肾俞(30.8%)]。

表3 糖尿病的穴位配伍(3穴)关联结果

2穴配伍组合中的最常用的两组2穴配伍构成了使用最多的4穴配伍(表4):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肾俞,它的支持度为26.7%。3穴配伍中最常用的肾俞、脾俞、胃脘下俞再配伍三阴交或足三里的支持度分别为22.5%、19.2%。

表4 糖尿病的穴位配伍(4穴)关联结果

使用频次最多的5穴配伍(表5)是最常用4穴配伍再加上胃脘下俞:足三里、脾俞、肾俞、三阴交、胃脘下俞,支持度为18.3%,将近五分之一的处方中使用了这组5穴配伍。这5个穴位也是单个穴位使用频次前5个穴位(表1)。同时也是两穴配伍使用第二多的(表2)与使用最多的3穴配伍(表3)相结合。

表5 糖尿病的穴位配伍(5穴)关联结果

4.3 穴位-经络关联分析

每个穴位都有广泛的主治范围,这与其所属的经络不同有着直接关系。无论穴位的局部治疗作用,还是远道治疗作用,都是以经络学说为依据的。《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而穴位就是经络之气出入的特殊部位。

治疗糖尿病所选用的穴位分布于十二正经,以及任督二脉。同时还有大量的经外奇穴以及耳穴。穴位使用频次最多的经脉是足太阳膀胱经,使用了260次(16个穴位),其次是足阳明胃经148次(19个穴位),足太阴脾经119次(10个穴位),足少阴肾经穴位使用了69次(8个穴位),手太阴肺经穴位使用了32次(6个穴位)。其余经脉的腧穴使用情况见表6。

4.4 穴位-部位关联分析

穴位具有邻近治疗作用,能够治疗穴位所在或邻近部位的病症,即“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穴位有分部主治特点,相同部位穴位虽分属不同经脉但主治有相同之处。

从穴位个数来看(表7)下肢穴位使用最多,共32个穴位,头面颈项部最少,仅8个穴位。其余部位选穴个数相当,有20余穴;而从使用频次来看,使用较多的穴位主要分布在背部(342)和下肢(336),且使用总频次相近,但平均使用频次背部穴位16次,远大于下肢部穴位的11次。

表6 糖尿病的穴位-经络关联结果

表7 糖尿病穴位-部位关联结果

4.5 穴位-特定穴关联分析

特定穴是十四经中有特殊治疗作用和特定名称的穴位,如五腧穴、原穴、络穴等。它们治疗效果较其他穴位有更加明确的规律性和针对性。

表8 糖尿病治疗的穴位属性

针灸治疗糖尿病的134个用穴中有80个特定穴(表8),使用频次达833次,远高于非特定穴的30个穴位143次。特定穴每穴平均使用频次是非特定穴两倍。特定穴中五腧穴和背俞穴使用频次远高于其他特定穴。29个五腧穴使用279次,每穴平均使用10次,10个背俞穴使用239次,每个穴位平均使用24次(表9)。

表9 糖尿病治疗的穴位-特定穴关联结果

4.6 治法频次分析

针灸治疗糖尿病方法很多,有手针、体针+耳穴、电针等。使用频次最多的是传统手针治疗(占57.6%),其次是体针+耳穴(占12.7%)。电针的使用只有5.1%,大约是手针的十分之一。穴位注射或耳针文献相对较少。前5种治疗方法见表10。

表10 糖尿病治法使用频次

4.7 配合治疗频次分析

在许多临床文献中,针灸治疗糖尿病的同时配合了一定的其他治疗,如饮食、运动、药物,以及推拿、气功、拔罐等。明确使用了配合治疗的有64.4%,其中使用频次最多的依次是饮食、中药、运动和西药。明确只使用针灸治疗的只有20.3%,尚有15.3%,未标明是否使用了配合治疗(表11)。

表11 糖尿病治疗中配合治疗频次结果

5 讨论

数据挖掘可以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隐藏其中的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分析找出潜在的规律[12-13]。将数据挖掘技术运用在糖尿病治疗用穴中,发现穴位支持度较大的有三阴交、足三里。中医学认为糖尿病病位主要在肺、胃、肾三脏。《临证指南医案·三消》:“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认为情志失调是糖尿病的一条病因,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以致郁久化火,火热内燔,消灼肺胃阴津而发为消渴,糖尿病发病与肝有一定关联。三阴交是脾经穴位,脾胃互为表里,三阴交可以调理脾胃,同时三阴交又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可以治疗肝、脾、肾三脏的疾病。故三阴交在治疗糖尿病中起到了整体调节的作用。

足三里是胃经穴位,可以治疗胃腑疾病,除此之外还是人体强壮要穴,具有提高人体防卫和免疫功能的作用。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香燥,燥热之邪伤及脾胃,胃火炽盛,脾阴不足,消谷善饥;脾气虚不能转输水谷精微,水谷精微不能濡养肌肉,形体日渐消瘦。选用足三里可以兼顾标本,补益脾胃,生化气血,充盈形体。在表1中补益脾胃的穴位还用到了脾俞、中脘、胃俞;脾俞、胃俞是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位于背部,中脘是任脉上腹部的穴位,属于胃的募穴,使用这3个穴位一方面是因为腧穴有邻近作用,脾俞、胃俞虽然在背部但其下对应腹腔,邻近消化系统,中脘之下即为胃腑,另一方面是因为脾属五脏,为阴,脾俞在阳;胃属六腑,为阳,中脘在腹部,为阴,脾俞、中脘可以调节脾胃的阴阳平衡从而缓解病情。

使用频次较多的穴位还有肾俞、肺俞。肾脏为先天之本,先天禀赋不足或劳欲过度,肾精亏损,虚火内生,肾脏固摄失权,则水谷精微随小便而排出体外,尿多味甜。通过肾俞邻近作用补益肾精肾气。糖尿病表现为多饮者主要是因为肺受燥热所伤,津液不能敷布,治疗需清肺补肺,故选用肺俞。

从上述穴位来看,穴位使用多,治疗范围广,总体来说,上焦肺脏,中焦脾胃以及下焦肾脏,三焦兼顾,但也有偏重。治疗中焦脾胃的穴位数以及使用频次都多于其他两焦。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是糖尿病的重要病因,现代医学也认识到饮食在糖尿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我国糖尿病患者绝大多数伴有肥胖。文献中强调中焦调理与我国现有糖尿病发病情况是一致的。

胃脘下俞是重要的经外奇穴,又名胰俞,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糖尿病的治疗。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病因主要是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病位在胰腺,类比于中医学理论阴病治阳,腹部脏器疾病用背部穴位治疗,胰腺疾病使用背部胰俞进行治疗。实验表明胃脘下俞确实有显著的降糖效果[14]。

穴位配伍可以加强治疗效果,临床上穴位配伍使用较单穴使用更普遍,但穴位配伍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正确的配伍可以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如果仅仅是将使用频次最多的单个穴位组成两穴(三阴交、足三里)或三穴配伍(三阴交、足三里、肾俞),这些并非是使用频次最多的配伍组合。通过糖尿病用穴配伍规律数据挖掘及关联规则分析,两穴配伍中更注重脾俞、肾俞配伍。两穴配伍凸显辨证取穴,在糖尿病胃肾阴虚的病机上脾俞、肾俞配伍,调理脾胃和滋肾阴的脾俞、肾俞,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最常用的三穴配伍中有脾俞、肾俞及三阴交或胃脘下俞,从配穴方法来看脾俞、肾俞在病变部位附近,三阴交在病变远端的下肢,属于远近配穴,通过经络运行气血功能将气血更好地输送到病变脏腑,达到治疗作用。胃脘下俞为糖尿病的经验要穴。通过上述配穴可以看出临床糖尿病用穴中重视中焦脾胃治疗选用脾俞,同时重视肾脏,糖尿病日久迁延会损伤肾脏,肾阴不足,阴损及阳,阴阳俱虚,选用肾俞起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作用。

糖尿病用穴的归经及分布影响着它的治疗范围。用穴主要集中在足太阳膀胱经的背部以及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的下肢部。中医学认为膀胱经背部穴位有脏腑之气输注,不仅能治疗局部肌肉关节疾病,还可以治疗与其相应的脏腑疾病。脾经、胃经内属脾脏和胃腑,取其下肢部穴位可以通过“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来调理远端脏腑。现代医学中的体表内脏相关论也认识到了体表与内脏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刺激皮肤可以引起内脏的功能改变。背部穴位刺激可能引起相同神经节段支配的内脏发生功能变化。当人体四肢向下时,神经节段沿四肢纵向分布,下肢部脾经、胃经的穴位也与内脏存在着这样的神经节段关联。

现代腧穴应用中,特定穴被大量使用,一方面特定穴治疗作用强,治疗范围广,另一方面特定穴取穴方便,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便于临床操作。糖尿病用穴中大量使用背部和下肢的特定穴,背部最多用的是肾俞,下肢部最多用足三里、三阴交。中医学认为背俞穴治疗腹证,现代糖尿病发病与饮食不节密切相关,选用肾俞体现了中医学理论阴阳互根互用,阴病求阳,从背部治疗腹部疾患。经络腧穴学认为下合穴的特殊治疗作用在于六腑疾病。糖尿病患者胃阳偏盛,则表现为消谷善饥,通过胃腑下合穴足三里,平衡胃的阴阳失调。交会穴具有治疗相交的多条经脉病症的作用,三阴交脉气贯通肝脾肾三经,这三脏都与糖尿病病因病机有着密切关联,通过三阴交可以一穴调三脏。

治疗方法中除去手针,电针、穴位注射、耳穴等刺激方法也有其自身的特色,电针及穴位注射较传统手针增加了对穴位的刺激强度,穴位注射还加入了药物的作用。耳穴是近现代发展完善的一种全息疗法。将人耳看作倒置胎儿,耳与人体组织器官相对应。将中医脏腑理论与耳穴全息相结合治疗疾病。虽然传统手针治疗糖尿病仍然是主要方法,但将新的技术和理论与腧穴相结合也是经络腧穴治疗的新方向。

饮食控制、运动调理、药物降糖等方法被广泛运用到糖尿病的治疗中。而单纯穴位刺激治疗的文献数量很少。多种方式结合治疗是现代糖尿病治疗的普遍认识,其中饮食、运动在糖尿病治疗中占重要地位,合理的饮食运动可以有效地帮助糖尿病患者稳定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1] 向红丁,吴纬,刘灿群,等.1996年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特点基线调查报告[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8,6(3):131.

[2] Yang W, Lu J, Weng J,.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 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3] Xu Y, Wang L, He J,. 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JAMA,2013,310(9):948-959.

[4] 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N].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11-29.

[5] 糖尿病患者医疗支出是同年龄同性别无糖尿病者的9倍(新华网). http://health.ifeng.com/news/news/detail_2010_11/15/3110461_0.shtml,2010-11-15.

[6] 我国糖尿病医疗支出远超欧美.http://www.elseviermed.cn /news/detail/Our_country_diabetes_medical_expenditure_far_above_Europe_and_the_United_States,2012-10-16.

[7] 徐江红,朱立春,张振锋, 等.护胰饮加减联合耳针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43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1):13.

[8] 杨洁,李怡,任亚东,等.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现代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经穴运用特点[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1):4.

[9] 杨雪梅,王君,林端宜.明清脾胃湿热方用药关联规则挖掘[J].江苏中医药,2007,39(1):45.

[10] 许晓康,贾春生,王建岭,等.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穴位注射疗法效应特点研究[J].针刺研究,2012,37(2):155-160.

[11] 邓宏勇,施毅,许吉,等.中医药关联分析数据挖掘软件开发与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8):2023.

[12] 赵凌,任玉兰,梁繁荣.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用穴特点[J].中国针灸,2009,29(6):467-472.

[13] 张莘,张选平,贾春生,等.基于数据挖掘的穴位贴敷疗法运用特点研究[J].针刺研究,2012,37(5):416-422.

[14] 廖辉,席萍,陈强,等.针刺、艾灸、针加灸胃脘下俞穴治疗糖尿病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7,27(7):482-486.

Data Mining and Analysis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Diabetes

g.

201203,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d regulariti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points for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diabetes in clinical literature.One hundred and two pieces of clinical literature 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diabetes published from 1998 to 2013 were sorted out, sifted, enter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using modern computer and data mining technology to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d regulariti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acupoints in the literature.Sanyinjiao was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point for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diabetes (68). Two points [Pishu(BL20) and Shenshu(BL23)], three points [Pishu, Shenshu and Sanyinjiao(SP6); Weiwanxiashu(Ex-B3), Pishu and Shenshu], four points [Zusanli(ST36), Pishu, Shenshu and Sanyinjiao] and five points [Zusanli, Pishu, Shenshu, Weiwanxiashu and Sanyinjiao] were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point combinations.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meridian was the Bladder Meridian of Foot-Taiyang (260). The selected points were distributed on the back and the lower limb. The proportion of used specific points reached 74.5%. Five Shu points and Back-Shu points were used most frequently. The proportion of using manual acupuncture was 57.6%. Treatments with the cooperation of Dietary control and exercise conditioning accounted for 64.4%.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diabetes is mainly based on regulating the middle Jiao, with the upper Jiao and the lower Jiao taken into account. Specific points are the main part of point combinations. Manual acupuncture is the main treatment and meanwhile, attention is paid to adjusting life style.

Acupuncture therapy; Diabetes; Data mining v

1005-0957(2014)12-1173-05

R246.1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4.12.1173

2014-05-3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项目(ZYSNXD-CC-ZDXK-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102635,81202648);上海市中医学一流学科2014科研创新基金、上海中医药大学杏林学者培养计划项目资助

张航飞(1987 - )女,2012级硕士生

邓海平(1975 - ),女,副教授,Email:hpdeng307@126.com

猜你喜欢

腧穴胃脘数据挖掘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王生义治疗胃脘痛的临证经验
探讨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发展趋势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基于并行计算的大数据挖掘在电网中的应用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一种基于Hadoop的大数据挖掘云服务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