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艾灸与针刺配合神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比较
2014-06-14王世广毛雪文周小平赵杰洪秋阳
王世广,毛雪文,周小平,赵杰,洪秋阳
针刺配合艾灸与针刺配合神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比较
王世广,毛雪文,周小平,赵杰,洪秋阳
(北京市顺义区中医医院,北京 101300)
比较针刺配合艾灸与针刺配合神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配合神灯治疗,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临床体征分级与评分。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和临床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针刺配合艾灸较针刺配合神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明显。
关节炎,类风湿;针刺;艾条灸;针灸疗法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目前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主要是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此病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其主要表现为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可伴有低热、乏力、体重减轻,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终致关节僵硬、畸形。为比较针刺配合艾灸和针刺配合神灯在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症状体征及综合疗效方面的差异,笔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作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为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我院门诊患者,共150例,按就诊顺序,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治疗组中男26例,女49例;年龄20~64岁,平均(54±7)岁;病程6个月至20年,平均(15.1±3.5)年;关节功能障碍分级[2]1级者46例,2级者22例,3级者7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48例;年龄21~67岁,平均(55±6)岁;病程8个月至23年,平均(16.3±4.1)年;关节功能障碍分级1级者43例,2级者24例,3级者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正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3]。①晨僵至少1 h,持续至少6星期;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持续至少6星期;③腕关节、掌指关节或近侧指间关节肿胀6星期或以上;④对称性关节肿胀;⑤手X线摄片具有典型的类风湿改变而且必须包括糜烂或骨质脱钙;⑥类风湿结节;⑦类风湿因子阳性。具备上述7项中的4项即可确诊。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国家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相关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②接受其他治疗方法的患者进入临床观察前必须中断其他相关治疗30 d以上;③志愿参与本课题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晚期患者,关节严重畸形,关节功能Ⅳ级者;②重叠其他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严重的膝关节炎者;③合并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等;⑤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针刺配合艾灸治疗。针刺主穴取命门、足三里、肝俞、肾俞、脾俞、曲池、太溪,上肢配肩髃、臂臑、天井、合谷、外关、阳池、腕骨,下肢配犊鼻、合阳、委中、申脉、昆仑、丘墟、阳陵泉、梁丘、解溪。根据辨证,风痹加风池、膈俞、血海、太冲,寒痹加关元,湿痹加阴陵泉,热痹加大椎。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选用0.30 mm×25~40 mm一次性针灸针,进针得气后,施以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
艾条温和灸肾俞、命门、足三里,以局部皮肤红晕热透为度。
2.2 对照组
采用针刺配合神灯照射治疗。针刺穴位及操作同治疗组。采用神灯照射肾俞、命门、足三里,神灯照射距离皮肤30 cm,照射30 min。
两组治疗均每日1次,每星期5次(星期六、日息),2星期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VAS评分,临床体征分级与评分,分别在初诊及疗程结束时观察比较。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痹病的标准执行。
治愈:症状全部消失,关节功能活动恢复正常,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正常。
显效:主要症状消除,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理化检查指标基本正常。
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除,主要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或有明显进步,生活不能自理转为能够自理,或者失去的工作或劳动能力有所恢复,主要理化检查有所改善。
无效:与治疗前相比各方面均无进步。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体征分级与评分比较
表1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活动度、晨僵时间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0.05),双手握力均提高(<0.05),说明治疗后两组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症状体征方面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体征分级与评分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5;与对照组比较2)<0.05
3.4.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5;与对照组比较2)<0.05
表2显示,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说明治疗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
3.4.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3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5
4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青壮年多发,女性多于男性,是临床常见病[5]。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还不明确,多数人认为是由于自身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和不正常的反应对机体产生损害引起。类风湿关节炎的西药治疗只能止痛,不能根治,长期服药易产生依赖性和对人体肾脏产生影响,中医药治疗此病具有明显优势。该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根据中医学“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及“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久痛入络”、“久必及肾”的理论,经络闭塞、气血不通、脉络绌急是其病机。本病的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本虚以年老体虚,气血阴阳脏腑的亏损,终致肝肾亏虚;标实是感受风寒湿邪之气,筋脉痹阻,病情日久,正气不足以推动血液运行,运血无力则血行不畅,或久病入络,终致瘀血形成,形成虚实相兼的复杂病机。治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祛瘀为法,佐以扶正。
命门穴是人体督脉上的要穴,其功能包括在肾阴与肾阳两个方面作用。该穴对各脏腑的生理活动,起着温煦、激发和推动作用。施以艾灸可以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延缓人体衰老,疏通督脉上的气滞点,加强与任脉的联系,促进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运行。肝俞、肾俞、脾俞为膀胱经背部俞穴,其中肝俞有疏肝之功,配肾俞、太溪有滋阴养血补肾的作用。脾俞健脾和胃,利湿升清。肾俞主要作用为益肾助阳,强腰利水,与命门配用有壮元阳、助运化、利水湿的作用。太溪穴为足少阴之原穴,有滋阴益肾、壮阳强腰之功。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合穴,有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为强壮保健要穴。《席弘赋》中载足三里可治腰酸、膝肿等。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阳明经主润宗筋,为多气多血之经,有散寒祛风、行气活血、通利关节的功效。《治病十一证录》中记载:“肘膝痛时刺曲池,进针一寸是相宜,左病针右右针左,依此三分泻气奇。”以及局部的针刺取穴,以应通经络调气血之功。联合应用上述穴位,再配合艾灸以达到扶正祛邪通络、散寒温阳、除湿祛风的目的。
针灸治疗具有镇痛和双向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6-8],亦有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对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握力、晨僵、血沉、类风湿因子滴度均有改善,且无明显副反应。艾灸治疗是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历史悠久,疗效明显。艾灸有补益元阳、温通经络、祛风散寒除湿的作用[9-12],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学者们认为艾条灸作用机制更可能是温热效应、光的辐射效应、艾条的药性及艾燃烧产物和气味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神灯照射治疗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舒筋通络,使气血运行通畅,从而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障碍[13]。但目前尚无试验证明神灯有补益正气、强肾固本之功,故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过程中神灯的疗效明显不及艾灸。
神灯穴位照射是利用其热、光化学、电磁效应直接刺激经络穴位来治疗疾病,与艾灸治疗起到相似作用。但临床试验观察,艾灸有着神灯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艾灸在治疗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随着神灯治疗进一步改进,充分发挥其对环境的污染小,减轻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痛苦的作用,这样无论对患者还是医者都是有利的。
[1] 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708.
[2] 叶任高.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89.
[3] Ameti PC. Therevised ARA Criteia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J]. Rheum,1987,(30):45-46.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5.
[5] 蒋明,朱立平,林孝义.风湿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815-846.
[6] 陈增辉,王立新.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0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2):247.
[7] 何冠蘅,邬志雄,王倩,等.电针配合电磁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 2014,33(3):247-250.
[8] 侯陈凤,羊燕群,陈建永.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神经内分泌调节[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9):71-73.
[9] 谢莉,刘光谱.艾灸的治疗作用和机理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 2000,16(5):55.
[10] 戴益慧.蜡疗配合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疼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4):341-342.
[11] 邹生燕,刘泓.中医辨证施护结合艾灸疗法对卒中后抑郁心脾两虚型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4):196-198.
[12] 贺成功,蔡圣朝.针刺配合艾灸督脉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9):609-611.
[13] 王文琴.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体会[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 23(1):45.
Observations on the Efficacies of Acupuncture plus Moxibustion Versus Acupuncture plus TDP Lamp in Treating Rheumatoid Arthritis
101300,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ies of acupuncture plus TDP lamp versus acupuncture plus moxibustion in treating rheumatoid arthritis.One hundred and fifty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75 cases each.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acupuncture plus moxibus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upuncture plus TDP radiation.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two courses. The VAS scores and the clinical sign grades and sco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he VAS score and the clinical sign score improved in both groups after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before (<0.05). The total efficacy rate was 93.3%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78.7%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0.05). The effect was bett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Acupuncture plus moxibustion is more effective than acupuncture plus TDP lamp in treating rheumatoid arthritis.
Arthritis, rheumatoid; Acupuncture; Moxa stick moxibusti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y
1005-0957(2014)12-1144-03
R246.2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4.12.1144
2014-04-20
北京市顺义区科委项目(2011-003)
王世广(1962 - )男,主任医师
毛雪文(1984 - ),女,2011级硕士生,Email:mxw8975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