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酸、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研究
2014-06-14戴宏武陆通安
戴宏武,陆通安
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急诊科,福建 宁德 355000;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ICU,福建宁德 355000
近年来,脑梗死的发病率及致死、致残率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研究发现,血尿酸(UA)、纤维蛋白原(F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准确反映患者是否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1]。为探索 UA、Fg、hs-CRP 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将80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与80名体检健康者的血液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急诊科及经急诊收住神经内科或ICU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及80名前来我院接受体检并体检健康的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由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组成,对照组由80名体检健康者组成。观察组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47~59岁,平均(51.2±2.7)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2]分为轻型35例、中型27例和重型18例;根据脑梗死灶区不同[3]分为腔隙梗死灶30例、小梗死灶28例和大梗死灶22例。对照组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45~61岁,平均(52.1±2.2)岁。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和年龄分布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取标准 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脑梗死的诊断标准[4],病情分型根据中国人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划分;所有入选人群均排除精神疾病和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肝肾功能受损、局部炎症、急性感染性疾病史、肿瘤等[2]。
1.3 血液采集 观察组于发病次日晨起后,空腹状态下静脉采血3 ml于真空采血管中并立即送检。对照组于同日清晨,空腹采血3 ml并送检[3]。
1.4 仪器 血尿酸仪器选用东芝TBA2000;纤维蛋白原仪器选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ACLTP7;超敏C-反应蛋白仪器选用特定蛋白仪A15。所有检测试剂均采用仪器配套的试剂。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专业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对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检测后,观察组中UA、Fg、hs-CRP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hs-CRP的差异最明显。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液检测结果比较(±s)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液检测结果比较(±s)
组别 例数 UA(μmol/L) Fg(g/L) hs-CRP(mg/L)观察组80 336.1±97.3 6.7±1.7 7.8±3.8对照组 80 300.2±82.1 3.2±0.8 1.4±1.9 t值2.522 2 16.661 9 13.473 7 P值0.012 7 0.000 0 0.000 0
2.2 观察组轻型、中型和重型3组血液监测结果比较 通过对比检测结果可得出,病情严重程度与hs-CRP与Fg的浓度有着密切关系,但与UA浓度的关系不大,轻型患者的UA浓度在与中型和重型患者的UA浓度相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3组患者的Fg、hs-CRP浓度在组间分别进行比较时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UA、Fg、hs-CRP浓度对比(±s)
表2 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UA、Fg、hs-CRP浓度对比(±s)
病情程度 例数 UA(μmol/L) Fg(g/L)hs-CRP(mg/L)35 336.4±95.5 4.4±0.6 6.1±2.4中型 27 337.6±96.6 5.8±1.2 7.7±3.9重型 18 335.8±96.3 6.9±1.9 8.8±6.1轻型、中型比较 P值轻型0.961 2 0.000 0 0.000 0轻型、重型比较 P值 0.931 2 0.000 0 0.000 0中型、重型比较 P值0.942 2 0.007 2 0.391 4
2.3 观察组中,腔隙梗死灶、小梗死灶和大梗死灶3组患者的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分析检测结果发现,大梗死灶患者的UA、Fg、hs-CRP浓度均高于小梗死灶和腔隙梗死灶患者,且随着脑梗死灶的不断变大,3项检测项目的浓度指标呈逐渐增大趋势,且3组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在不同组别间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诱发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是负责供应血液至脑部的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或形成了血栓,使动脉腔道狭窄或闭塞,导致急性局部脑供血不足,称为动脉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此种发病原因占脑梗死发病率的50%以上[4];另一种发病原因是由于异物经血液循环系统进入供应血液至脑部的动脉或直接进入脑动脉,造成血流量骤减甚至血液阻断,使得相应受支配区域中的脑组织发生软化坏死,此病症被称为脑栓塞,占脑梗死的15% ~20%[5]。
表3 不同脑梗死灶患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s)
表3 不同脑梗死灶患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s)
梗死灶分类 例数 UA(μmol/L) Fg(g/L)hs-CRP(mg/L 30 325.5±97.3 4.2±0.2 6.2±1.9小梗死灶 28 339.9±98.8 5.7±0.9 7.8±3.2大梗死灶)腔隙梗死灶22 350.5±99.1 8.7±2.1 9.1±3.3
UA为人体内嘌吟类物质的产物。近期研究显示,血液中的UA水平与急性脑血管疾病存在线性关系,因为UA的升高可导致红细胞变形能力的丧失,缺血和缺氧又使得UA参与炎症反应,加速了动脉的硬化,但UA水平与神经功能受损没有发现特定的联系。Fg是凝血因子,与hs-CRP同属于机体急性炎症期的标志性产物,也能够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6]。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UA、Fg、hs-CRP水平的实时监测,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病情的走向和发展方向,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尹占霞,赵丹阳.血尿酸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研究—3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相关因素分析[J].军事医学,2011,35(6):461-463.
[2]祁玲,刘强.HMGB1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免疫学作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3,29(11):1186 -1189.
[3]白媛媛,穆红,菊鹏,等.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3,34(22):3421-3422.
[4]王峥,陈伟贤,陆小伟,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2,25(5):383 -384.
[5]韩冰,宋利春.血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22(3):270 -271.
[6]肖文,李仓霞,薛海龙,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3):266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