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加耳穴贴压治疗耳鸣60例
2014-06-14李玉云
李玉云
(湖南省冷水江市人民医院,冷水江 417500)
耳鸣是在无任何外界刺激时自觉耳内鸣响,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单独发生,也可作为多种疾病的并发症状。目前多认为其为听觉紊乱所致,是听觉系统中一种异常的神经自发性放电活动,并被错误地感知为某种声音[1]。近年来,耳鸣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本人近年来在临床运用针灸加耳穴贴压治疗耳鸣,并与常规药物治疗作对照,针灸加耳穴贴压治疗耳鸣疗效优,不良反应少,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人均来源于我院门诊部及住院部,本人于2009~2012年共收集符合标准的耳鸣患者120例,其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73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15天。将患者按就诊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及诊治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耳鸣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1.2 诊断纳入标准 参照《耳鸣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建议案)》[2]中相关标准:①患者自觉耳内鸣响,声音不停,安静环境中尤甚,劳累或疲劳时加重;②病种单一,患者若同时患有其他疾病,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参照《耳鸣中医诊疗指南》的德尔菲法评价与结果分析[3],分为风热侵袭、肝火上扰、痰火郁结、肾精亏损、脾胃虚弱(或称气血不足)证型。
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标准;②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感染者;③伴有癫痫及精神病患者;④有外伤损伤或耳毒性药物损伤史;⑤不能完成治疗者。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 患者仰卧位,穴位取百会,患侧耳门、听宫、听会、风池、翳风、施捻转补法,以针感向颅内传导为佳[4]。直刺双侧外关、中渚、太冲,施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悬灸双侧足三里、三阴交。10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
在患者一侧耳廊表面常规消毒后选取肝、肾、内分泌、脑点、交感、外耳,取王不留行籽放在0.8cm×0.8cm的胶布上,再分别贴压于上述耳穴。嘱其每天按揉贴压的王不留行籽3次,每次按压1分钟,穴位处感到刺痛或发热为度。3天后换对侧耳穴,左右交替进行。15天为一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
1.4.2 对照组 血塞通注射液0.4g,用5%葡萄糖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甲钴胺1.0mg,用5%葡萄糖250ml稀释后滴注,每日一次。2组液体连续滴注10天。同时口服维生素B110mg,每天3次,尼莫地平片40mg,每天3次,连续口服30天。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治愈:耳鸣完全消失,伴随症状也完全消失;显效:耳鸣症状明显好转;有效,耳鸣症状稍有好转;无效:耳鸣症状不变或加重。
2.2 治疗效果 见表2。
表2 两组耳鸣患者疗效比较(n,%)
由表2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经统计学处理,χ2=5.98,P<0.05,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耳鸣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中医认为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一般多由于风热侵袭,耳目不聪;或气血亏虚,清阳不升,或肾精亏损,髓海失养,或肝气郁滞,升动化风而致[5]。临床观察此病多虚实夹杂,针灸治疗以宣通开窍为主旨,故多选耳周及头部腧穴,如百会、耳门、听宫、听会、风池、翳风等疏通局部经气,开窍聪耳。少阳经皆入耳,故有“耳病实则少阳”之说,选外关,中渚疏通少阳经脉,畅通在上之耳窍脉络。悬灸足三里,可促气血化生上荣耳窍,并引火下行使头窍轻清。三阴交、太冲补脾益肾,平肝熄风。诸穴合用,疏调少阳经气,共奏通窍复聪之效。“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与脏腑经络均有密切联系,耳穴贴压治疗可长时间给患者以治疗刺激,弥补了单纯针灸治疗时间短的不足,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1]程燕,赵荣祥,徐翔,等.针灸治疗耳鸣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杂志,2008,16(4):309-312.
[2]王洪田,李明,刘蓬,等.耳鸣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建议案)[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9,7(3):185-186.
[3]申琪,严道南,刘蓬.《耳鸣中医治疗指南》的德尔菲法评价与结果分析[J].中医学报,2011,26(6):678-680.
[4]杨军雄,向开维,张建平,等.脊柱调衡干预治疗耳鸣: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2,32(10):882-886.
[5]雒成林,何天有,秦晓光,等.温通针法冶疗特发性突发听力损失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12,32(11):98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