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堂自然生长

2014-06-14陈卫东

基础教育参考 2014年1期
关键词:正确对待阳光生长

陈卫东

审视当前的一些课堂教学现象,仍然缺乏生机和活力,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现象。

一是教师往往关注优秀生的表现,忽视对顽皮学生、学困生的教育,眼中心中只有少部分学生,大部分学生是课堂观众、听众;甚至歧视特殊学生,把他们安排在自以为很合适的座位上,成为“课堂边角料”或“讲台伙伴”,任其“孤芳独放”,这种不能面向全体学生的“异样的风景”屡见不鲜。二是重视管教和纪律约束,轻视启发引导与赏识激励,常常批评与责备,却难见笑脸,听不到掌声和笑声,漠视情感的交融,课堂气氛沉闷、紧张。三是教师以“我”为中心,以灌输知识为主,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缺乏多向互动、平等对话,课堂失语、思维屏蔽、信息闭塞等学生主体地位失落现象严重。四是把课堂当作“铁路运输”,学生进了课堂,如同坐了“高铁”,一切都有固定的轨道和预设的程序,直奔考试、直奔分数、直奔答案、直奔终点。学生获得知识、追求真理而经历的过程应该是无限美妙的,但被我们剥夺了。

概言之,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问题的讲解和结果的讨论,追求标准、统一和所谓的快速与高效,忽视了人智的开发、人情的培养、人文的关怀和人性的挖掘。我认为,教师目中无人、心理浮躁、急功近利是造成上述种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呼吁构建人本化的生态课堂,给课堂一点“阳光”、“空气”和“水”,让课堂自然生长,让学生在生长的课堂原野上自由快乐地成长。

一、给点“阳光”,让课堂亮堂起来

这里的“阳光”主要指给予学生光明和温暖,赏识、激励学生围绕学习目标,沿着正确的方向,自主学习,共同探究,收获成功与快乐,让学生的心灵亮堂起来。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内心需要的是教师的赏识和激励,而不是责备和斥骂。课堂有了激励、唤醒和鼓舞,就能给予学生一片光明和温暖,使其得到学习的信心和力量。具体要做到“注重三个激励”。

首先是注重目标激励,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付出艰苦的努力,攀登学习的高峰。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让每个学生体会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成功之乐。其次是赏识激励,始终鼓励、肯定学生获取的进步,哪怕是点滴的、小小的进步,教师要学会放大优点,激励学生不断进取。通过赏识激励,让课堂有掌声和笑声,有学生的“童声”和“童见”,课堂自然就会活跃起来,灵动起来。最后是期待激励,即期待学生每节课有新的发现、新的进步和收获,用期盼的眼光与鼓励的语言对待学生,耐心地等待学生的觉醒和领悟。课堂多样的激励,旨在播撒阳光,润泽心灵。课堂上,教师是师长,是伯乐,成为儿童心中的“神”,学生就能亲其师,信其道,每个学生的心灵就能敞亮起来。

二、净化“空气”,让课堂自由呼吸

这里的“净化空气”就是指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在安全自由、民主平等、宽松愉悦、真诚包容的氛围中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学会做人。师生之间关系和谐融洽,课堂成为可以自由呼吸的“氧吧”,师生在课堂里“有氧运动”,健康成长。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斥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培养这样良好的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施展作用。”可见,课堂氛围的好坏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相互尊重和理解,教师的课堂处理应严爱有度,把握分寸。具体要做到“三个正确对待”。

首先是正确对待“意外”的问题,课堂上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教师预料之外的问题或答案,教师不可置之不理或束之高阁,相反应该感到惊喜,呵护儿童的自尊,巧妙地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其次要正确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以及顽皮捣乱行为,把错误当做资源利用,并感谢犯错误的学生所做出的贡献;应该包容学生课堂上调皮捣蛋的行为,决不能因为痛斥这些学生而扼杀了他们的天性和创造性。课堂如同原野,允许学生去驰骋,哪怕经历风雨和阳光,都是美好的,因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成长。最后是正确对待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不搞一刀切,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与合理的想法,鼓励学生开放思想,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营造“和而不同”的课堂文化与适合学生生命成长的无限发展的空间。

三、“浇水施肥”,让课堂自然生长

这里的“浇水施肥”比喻遵循儿童的天性以及教学规律,满足不同学生生长的需求,给予学生必要的知识与营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并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指向“自然生长”。具体要努力铸造“三个一分钟”的课堂常态。

首先是“一分钟的特别辅导、特殊援助”,让学习困难学生在课堂上不掉队,可以教师直接辅导,也可以通过同伴给予帮助,在“兵教兵、兵学兵”中获取进步和成功,使课堂没有“被遗忘的角落”。其次是“一分钟的质疑问难”,给予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基础。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开始阶段,学生不会提问或者提不出有价值、有质量的问题,但只要长期训练,学生应该是善于提问的。最后是“一分钟的自我评价与总结”,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接受教育,同时也是自我教育。因此,课上要经常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学习的方法和收获,评价自己的学习表现。通过回顾和反思,感受自主学习的快乐、疑惑,以及困难与挫折,自我调节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真正成为一种内生态的学习质态。

总之,“向着儿童,必须从教师出发”,必须从转变教师观念与行为做起,注重赏识和激励,正确对待错误、意外等问题,锻造课堂活动样态,使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在教师的“阳光”、“空气”、“水”的滋润下,学生在“光合作用”中主动“吸纳”,自动“转化”,能动“释放”,得到自然生长和自我发展。这是打造阳光生态课堂,让课堂生长起来的必然选择。

(责任编辑 刘 颖)

猜你喜欢

正确对待阳光生长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碗莲生长记
疫情当前,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野生动物?
走,出发!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正确对待地方人大工作实践创新
生长
走在阳光路上
正确对待幼儿的情绪宣泄
《生长在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