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视角下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14-06-14汪明

基础教育参考 2014年1期
关键词:内化探究性化学

汪明

一、引导探究——营造活力空间

有效教学理念认为,促成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有五种,即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和确保学生成功率。不难看出,引导探究作为一种教学实施策略不仅是当前新课程的积极倡导,也是有效教学理念的有力体现。在化学教学中,引导探究显示了多重含义,有效的引导探究需要对教学资源深度开发、整合拓展,需要精湛的教材处理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要扮演好课程资源开发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式、体验式的学习。如现行的上教版九年级初中化学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配以大量精美的图片,设计大量的化学实验和学生活动,但与教学实际仍然存在着距离,需要教师进行教材的再度开发,使之本土化、生活化。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科知识的学习是经历从已知到未知的过程,是经验的改组或创造,是从具体事物和现象的描述开始,转向关系、定义、规律揭示的过程。如果从教学内容设计的角度来理解,在化学教学中,“点”的切入显得至关重要。这个“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引入点,而是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起点,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深化点,立足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情景导入,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思维、联想与想象空间。只有“点”的有效切入,才能进行知识的前后“连线”,撑开知识的“空间”。如在元素化合物的教学中,由于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可以选择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切入。例如,讲CO2和CO时,可以把二者分子构成不同作为探索的起点并逐步展开。又如,在讲金属铁时,可以铁的腐蚀和防护主题式探究作为切入点,认识铁的化学性质。再如,在《化学与能源》的教学中,可以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探究实验为切入点,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延伸。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发展性和开阔性空间进行充分挖掘,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重整,认识知识的本质和规律,最终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 迁移内化——深化认知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从知识的形成到转化为自身的素质和实践能力,是通过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的积极内化得以实现的。从学生课堂认知的角度理解,学生认知经历了感知、探索、整理到内化的发展过程。如何切实有效地进行知识的内化和迁移,是化学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我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为化学教学提供了崭新平台,将研究性学习与化学课堂教学有机整合,为学生的认知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例如,在《金属与矿物》课题学习中,我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了相关的探究性课题供学生选择:学校与家庭金属材料的使用及防护;参观电线市场、电缆厂、电解铜厂,了解金属铜的用途;利用物理知识实验,探究铁、铜、铝的导电性;比较研究自行车各部件防锈措施及原理;结合市场调查,比较铁制炊具、铝制炊具的优劣;调查学校或自己家中有哪些废金属,估算一年大约可产生多少废金属,提出回收利用的方案等。通过多元系列的小课题研究,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分享。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拓展了学习空间,转变了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知识迁移与内化、认知结构的完善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 相机诱导——激活思维空间

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发展经历着激发、诱导、综合和创新的过程,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与最终目的。我认为,相机诱导是在化学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化学教材中设置的实验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精心设计的,因而具有科学性、典型性等特点。然而,许多实验的条件、方法和结论都是预定的、现成的,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制约性,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实验的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存在不足。通过改变条件或方法进行探索,在某种程度上更能体现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更有利于探究性学习教学目标的实现。如《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实验中,先出示两瓶看似空的集气瓶,一瓶(空气)中放进湿润的“纸花”,没有明显变化,接着将另一个“空瓶”倒进已放纸花的集气瓶,纸花变红了。整个实验过程神秘色彩浓厚,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使探究学习水到渠成。除了设计实验,教师还可以精心设计问题,营造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学习氛围。如在进行《溶液的酸碱性》教学时,我先请学生画出稀盐酸加水稀释后PH值的变化曲线,之后再顺着学生思路在黑板上演示,故意将曲线延伸到PH值等于7的虚线之上。突然,有同学发现了问题:酸怎么可以变成碱?此时,我抓住时机,马上让学生讨论分析,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问题来自学生自己,更加真实而深刻,一个有冲击力的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四、 感悟体验——培养情感空间

隐性学习、体验学习和热情求知代表了有效教学的基本方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情感的发展经历了引发兴趣、情感感染、体验成功、享受快乐的过程。那么,教学活动作为学生情感发展的主渠道应该如何发挥其作用呢?化学教学中,首先要加强探究价值观的引导,特别要重视化学发展史的教育。如在讲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时,我给学生介绍了道尔顿的近代原子学说,并讲述了他的观点。结果有学生指出,道尔顿的观点在现在看来大都不科学。我觉得这是一个对学生进行探究价值观教育的契机,并例举了空气成分研究的化学史,使同学们深刻体悟到科学探究过程的艰辛,每前进一步都要经历多次的失败,只有契而不舍的努力才能揭示科学的奥秘,同学们深受感染。其次,要重视学生探究过程中的鼓励性评价。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是对学生进行探究情感培养的重要资源,要学会用鼓励性语言评价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全过程。教师不要因害怕学生犯错而误将自己所谓的“最佳思维”强加给学生,应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即使是不科学甚至错误的,都应用鼓励性语言加以引导,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自信心,使之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最后,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应努力营造一种“学术”的氛围,选择有效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学术性的交流,在交流活动中强化学生探究性学习方法的体验,深化对探究价值观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探究情感,通过耳熏目染,感悟体验,将学科思想的精髓渗透给学生。

(责任编辑 刘 颖)

猜你喜欢

内化探究性化学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