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诊断*
2014-06-13甘东辉
甘东辉
(1.福建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福建 莆田 351100;2.福建医科大学,福建 莆田 350000)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是系统内免疫功能调节紊乱引起的一种溶血性贫血,其发病机制尚不明晰,因其临床症状并不典型,或被原发疾病掩盖,靠肉眼诊断较为困难,常通过相关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1]。本次研究就收治并确诊的AIHA患者32例诊断过程进行探讨,结合相关文献,总结诊断经验。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某院2009年8月至2013年8月共收治并确诊AIHA患者32例,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19至51岁,平均(41.2±4.7)岁;原发性AIHA患者13例,继发性AIHA19例,其中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16例(8例为初诊为原发,后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继发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继发甲状腺疾病1例。
1.2方 法 对患者进行监测,原发患者入院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头晕、恶心等症状,入院时接受血象检验,细胞出现粘稠、血片等与溶血相关表现后进行有关溶血检查,血常规血清内胆红素检验、尿检,等。对初步确诊为AIHA患者进行抗人球蛋白实验或冷凝集素实验,对病情、病症类型进行诊断。
1.3诊断标准 ①有溶血性贫血临床症状,DAT检验呈阳性,排除其它类型溶血,诊断为温抗体型AIHA;②DAT阴性,有相关临床症状,排除其它类型溶血,诊断为DAT阴性溶血;③混合性AIHA,约有35%温抗体兼有低效价的冷凝集素,于20℃可凝集红细胞,30℃失去活性,或存在有活性冷IgM抗体,于4℃效价高,但于30℃以上仍可具有一定的活性;④因其它病情所致为继发,不明原因所致为原发[2]。
2 结 果
32例患者中温热抗体型13例占40.63%、冷抗体型14例占43.75%、混合型10例占15.63%(见表1);住院时诊断为原发21例诊断为原发,11例诊断为继发,后经相关病理诊断后,13例确诊为原发,19例确诊为继发。
表1 AIHA诊断结果分布
3 讨 论
AIHA其发病机制尚不明晰,临床症状并无特异,症状观察难以作为诊断的依据,特别是继发性AIHA易被其它疾病掩盖,患者进行原发病治疗时,易忽略AIHA诊疗。进行AIHA诊断的方法集中在实验室检查,如进行基本的血象检查、血常规、溶血检查、抗人球蛋白实验、冷凝集素实验、骨髓象检查等,一般来说前两者已成为医院常规的检查,入院时即进行,可作为病情的基本判断依据,但由于AIHA并不常见,进行诊断时,医护人员易将其忽视[3]。
诊断AIHA需按照常规的推断步骤,笔者认为应据患者症状、病史及实验室结果进行归纳、分析与总结,首先判断其是否存在贫血,一般可通过血常规、血象,结合患者症状如皮肤粘膜苍白、黄疸、出血、肝脾肿大、营养不良等进行判断;其次判断贫血性质,是否为溶血性贫血,多采用溶血实验进行判断;再次明确是否为AIHA,可进行抗体检验,如抗人球蛋白实验;最后进行病症类型判断,通过对患者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如冷凝集素等进行诊断[4]。此外诊断还需要结合原发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致溶血的几率较高。
综上所述:AIHA诊断过程即分析病因的过程,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就患者病情、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科学的推断,不仅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还可减少不必要的诊断步骤,节约诊断时间,减轻检查对患者的伤害,改良预后。
[1] 宋斌,万楚成,章正华,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水平测定及意义[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34(11):1066-1067.
[2] 汪克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免疫分型及临床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08):1493-1494.
[3] 高健,李伟华,孙伟,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5例误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05):408-408.
[4] 贾晓伟.55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实验诊断结果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28(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