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代谢与心血管的发生关系*
2014-06-13李若彤
李若彤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 菏泽 274000)
心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是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其有着高发病率及高病死率,也是导致瘫痪的最主要原因。据统计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导致死亡的原因有40%为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在我国,心血管疾病亦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首位原因。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特点是病程较长,在表现出明显的临床表现之前机体未出现特别的症状,此期可以存在几年乃至数十年。一旦临床症状明显,即相关病理改变已发生多年,随着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增多,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上升,进一步威胁人们的健康,加大经济及社会的巨大负担。临床上,寻找早期预测诊断心血管疾病的特异性指标,从而进行防治,一直是重视的课题,通过相关检查指标预测心血管病发生的几率,并作出预防。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心内科门诊诊治的血脂异常患者100例及门诊体检的健康人群4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止指南将诊断为血脂异常患者分为极高危组、高危组、中危组及低危组,其中极高危组患者16例,男性例,女性例,年龄在43-78岁之间;高危组患者34例,男性例,女性例,年龄在43-78岁之间;中危组患者20例,男性例,女性例,年龄在43-78岁之间;低危组患者30例,男性例,女性例,年龄在43-78岁之间;门诊体检中心选取的健康对照组患者40例,男性例,女性例,年龄在43-78岁之间。各组间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血脂异常患者,均排除有肝肾疾病、内分泌疾病以及结缔组织疾病引起的血脂升高患者,在进入研究之前一月内未进行过相应的降脂治疗。
1.2 诊断标准
按照 2007 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诊断血脂异常患者,具体标准为:总胆固醇<5.1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0mmol/L、甘油三酯<1.70 mmol/L 为正常范围,其中任何一项超出正常范围,即诊断为血脂异常。所有患者常规进行身高、体重测量,详细询问病史,睡前及次日清晨测血压。
同样依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评估患者是否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或缺血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以及有无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发病高危因素等,将血脂异常患者分为极高危组、高危组、中危组及低危组。
1.2 研究方法
1.2.1仪器与检测方法
所有入选者均空腹 12 h 后次日清晨抽肘正中静脉血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检验科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血脂各项指标,包括:TG、TC、 LDL-C、 HDL-C、apoA1、apoB。 所有血脂异常患者诊断均符合 2007 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并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询问有无家族性早发心血管病史及烟酒嗜好, 所有数据均输入计算机,比较各组年龄,体质量指数,血脂单项指标,包括 TG、TC、LDL-C、HDL-C、apoA1、apoB、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non-HDL-C)及血脂比值(TC/ HDL-C、LDL-C/ HDL-C、apoB/ apoA1)。 其中 non-HDL-C 按照 Frost 公式计算,non-HDL-C=TC-HDL-C。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用q检验,单项血脂水平及血脂比值与心血管发病危险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血脂异常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各项血脂指标的比较情况
经过统计学分析,血脂异常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HDL-C)、载脂蛋白B(apoB)、TC/HDL-C、apoB/ apoA1、LDL-C/HDL-C的值均较健康人群显著升高,且在血脂异常极高危组中apoB/apoA1 比值显著高于低中高危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血脂指标的比较情况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极高危组比较,p<0.05
2.2 血脂异常组各项血脂指标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度之间的相关性
经过统计学分析,各组血脂异常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度与患者血脂的TG、TC、LDL-C、apoB、non-HDL-C、TC/ HDL-C、LDL-C/ HDL-C、apoB/ apoA1均呈现明显正相关性,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血脂异常各组血脂指标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度的相关性
3 讨 论
3.1 心血管疾病
经过大量的研究,一致认为心血管疾病的成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与日常饮食习惯相关,脂类和醇类物质食入过多,超过机体常规代谢的量;其二与缺乏一定的运动锻炼相关,没有适当的运动来促进脂类物质的代谢,长期体内脂类醇类物质积聚,进入血管逐渐堵塞毛细血管。就血脂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血脂异常患者除单项血脂中 TC 和 LDL-C 外, 血脂比值TC/HDL-C、apoB/ apoA1、LDL-C/HDL-C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分层呈正相关, 提示血脂比值也是血脂异常的一种体现。 大量研究表明血脂比值对冠心病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优于单项血脂指标。
3.2 血脂异常
大量研究均已证实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及CHD等心脑血管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本身有两方面,一方面机体的一些原发性、遗传性疾病或者环境因素导致;一方面继发于机体的其他疾病,此类血脂异常经过控制原发性疾病后可以进行纠正。了解血脂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对预防、诊断、控制血脂和相关心血管疾病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3.3 血脂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通过对血脂异常的患者及健康人群的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统计学分析,血脂异常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HDL-C)、载脂蛋白B(apoB)、TC/HDL-C、apoB/ apoA1、LDL-C/HDL-C的值均较健康人群显著升高,且在血脂异常极高危组中apoB/apoA1 比值显著高于低中高危组患者;在血脂异常患者中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指标主要有三酰甘油(TG)、TC、LDL-C、n-HDL-C、apoB、TC/HDL-C、LDL-C/HDL-C、apoB/apoA1均呈现正相关关系。血脂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
3.3.1总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国内外的大量临床研究资料表明,血清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3.3.2甘油三酯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1987年Stockholm 研究证实甘油三酯水平的增高是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后大量医学研究资料进一步证实甘油三酯水平的增高同样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3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呈明显正相关性。
3.3.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生理功能是转运胆固醇,进而促使胆固醇在肝脏的分解代谢。
3.4 血脂异常与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关系
临床上高血压与高血脂通常共同存在,两者之间有着相同的遗传环境、代谢异常及共同的机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大量研究证明血总胆固醇水平的高低与血压呈现明显的正相关,但是相关机制尚未明确,考虑与多种机制有关。
3.4.1载脂蛋白E的作用
一种推测,究其原因为载脂蛋白E基因表型的作用,载脂蛋白E等位基因是高脂血症的重要遗传易患因素,携带载脂蛋白E基因的人群普遍存在收缩压较高的情况,高血压患者的载脂蛋白E基因频率增高,在除外机体本身的肥胖指数及年龄等影响因素,数据仍有统计学意义。载脂蛋白E本身是脂蛋白的配体,是一种结构和功能蛋白,调节着机体的血脂代谢。近年来亦有关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的C等位基因与高血压的研究,表明两者的密切关系,C等位基因的携带者可以促进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罹患高血压。高血压与脂代谢紊乱的共同遗传分子生物学关联机制尚需深入探讨。
3.4.2血脂异常影响细胞膜脂质结构
血脂异常能够直接影响细胞膜脂质结构,通过影响细胞膜转运钙离子的能力,参与高血压的发病
3.4.3血脂异常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血管内皮细胞覆盖于血管腔的表面,是血管的一个生理屏障,同时也参与调节血管收缩、血管结构重塑及稳定血流稳定性。
3.5 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均已证实其发病及病情进展同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呈现正相关性,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现负相关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中的血脂异常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HDL-C)、载脂蛋白B(apoB)、TC/HDL-C、apoB/ apoA1、LDL-C/HDL-C的值均较健康人群显著升高,且在血脂异常极高危组中apoB/apoA1 比值显著高于低中高危组患者;在血脂异常患者中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指标主要有三酰甘油(TG)、TC、LDL-C、n-HDL-C、apoB、TC/HDL-C、LDL-C/HDL-C、apoB/apoA1均呈现正相关关系。结果表明,apoB/apoA1作为预测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指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符合了国外相关研究中的通过评估apoB/apoA1来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风险可能性。
[1] 琚春凤. 心脑血管病患者脂质及载脂蛋白检测结果分析[J]. 中原医刊,2006,33(17):304-305.
[2] 姜海宁. 脂蛋白与冠心病 、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 实用临床医学 ,2007,8(3):4.
[3] 黄刚,袁刚,汪道文. 载脂蛋白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J]. 临床内科杂志,2008,25(2):123-125.
[4] 洪绍彩,赵水平. 高血压对男性冠心病患者血脂和载脂蛋白的影响[J].武警医学,2005,16(8):678-681.
[5] 谢玲,赖仁胜,李七一,等. 江苏汉族人群心脑血管病患者载脂蛋白 E基因研究[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7):305-309.
[6] 陈一伟,陈希.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脂与载脂蛋白测定的临床价值[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0,12(5):207-211.
[7] 曾志为,彭澍,彭健,等.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的关系[J].广东医学,2001,22:120.
[8] 孟令纯.代谢综合征302例发病情况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5,8(3):2134.
[9] 陈进,王家良,李宁秀,等.非药物干预对高脂血症患者降脂效果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2):138.
[9] 刘静,赵冬,秦兰萍,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心血管病发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29:561-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