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多发性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观察*
2014-06-13陈亮清于志勇
陈亮清 白 龙 于志勇 叶 军
(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骨科,广东 深圳 518103)
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在老年人中经常发生,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并影响生活质量[1]。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主要采用嘱患者长期卧床休息、应用止痛药止痛、腰部绑护带护具等,但保守治疗易加重椎体压缩的进一步恶化[2]。椎体后凸成形术是近些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术式,有报道认为其有较好的施治效果。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间我们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48例,并与保守治疗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8例为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间住院治疗的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新鲜椎体骨折。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60~78岁,平均(67.2±8.8)岁。骨折部位:胸椎16例,腰椎32例。骨折类型:单椎体压缩骨折28例,双椎体骨折18例,3椎体以上骨折2例。排除脊体后壁损伤、脊髓或脊髓神经根损伤病例。将48例患者入选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本人主观要求采用保守治疗的患者50例入选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60~82岁,平均(68.3±7.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实施保守治疗,包括物理镇痛和药物镇痛,嘱患者卧床休息9~11周,辅助器具外固定。研究组患者实施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连接心电监护,患者取俯卧位,局部麻醉,以C壁机引导手术实施。常规消毒铺巾,穿刺针于椎弓根影外上缘部经皮刺入,经由双侧椎弓根将球囊送入,保持C臂X线正位显示下双侧椎弓根形态对称一致。连接注射装置,同时扩张双侧球囊,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复位满意后停止增压。将球囊取出,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至溢出椎体范围前停止注入。待骨水泥凝固,将工作套管去除,拔针并压迫伤口止血。其它损伤部位治疗方法相同。术后患者平卧,心电监护生命体征。术后首日可以软质腰围保护下下床行走,3~4天可出院。
1.3观察指标 ①术后影像学复查,测量伤椎后凸角、前缘、后缘、中线等值,并与治疗前数据相比较,取差值进行组间比较。②采用VAS量表评价患者疼痛情况,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不耐受。③采用Barthel量表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分0~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强。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12.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伤椎影像学相关指标 研究组后凸角、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和中线高度的改善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伤椎影像学指标治疗前后差值变化比较
2.2疼痛和生活活动能力 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和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研究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和Barthel评分结果比较(分)
3 讨 论
骨质疏松属于退行性病变。老年人骨皮质内的钙大量流失,骨密度降低,由于承重、受压等生物力学作用,易致骨结构逐渐损伤破坏,因此骨折的发生风险较高[3]。当脊柱内某节段椎体发生骨折时,上下椎体由于生物力学作用也相应发生改变,上段椎体由于伤椎结构变化而发生突然下降,也易致骨折损伤,因而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具有多发性,患者伤情复杂[4]。
由于老年人本身体质弱、耐受性差,较难适应手术治疗的风险,因而临床早期较提倡采用保守治疗,即将腰部垫高,促使骨折椎体复位,并要求患者卧于硬板床,以辅助固定支护器具保护胸腰部,发生疼痛时采用物理止痛或药物止痛法[5]。但保守治疗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其一,单纯的垫高腰部、支护具保护等,并不能使骨折部位完全恢复正常的生理结构,致骨折愈合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后凸角等仍较低,造成患者胸腰部形态改变,严重者影响正常自理生活;其二,由于损伤后椎体内缺乏支撑力,患者虽卧床休息,但身体的活动仍易造成损伤椎体移位,易致损伤久治不愈及愈合不良;其三,为促使骨折愈合,患者需长期卧床,易引发各类并发症,比如下肢静脉血栓、压疮、水肿积液、肌肉萎缩等。还有研究认为,长期的卧床及腰部严格固定,易导致患者骨质流失速度加快、流失量加大,更不利于骨愈合,加重了骨质疏松的进展。
椎体后凸成形术是通过复位塌陷的椎板来改善骨折畸形,促进脊柱生理结构的恢复,且双侧入路有利于双侧对称,避免术后畸形的发生[6]。术中通过球囊扩张作用,使上下椎体结构恢复,再利用骨水泥的注入达到维持复位和保持骨折椎刚度的作用。椎体后凸成形术结合了生物学和力学原理,在恢复骨原有结构、改善骨折畸形、减轻疼痛、促进患者功能性恢复等方面较传统的保守治疗具有极大的优势,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根本性恢复,同时还有利于预防因骨性炎症渗出而造成的对正常组织的压迫作用,从而降低损伤程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研究组患者术后伤椎影像学相关指标的改变程度较对照组有极明显差异,包括后凸角、前缘高度、后缘高度、中线高度等均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改善,证实了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骨折复位方面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降低,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证实椎体后凸成形术对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骨水泥的注入量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如注入量不足,不利于骨折椎的刚度恢复和复位效果的维持;如注入过量,又易造成骨水泥外渗而造成周围组织的损伤,并使伤椎与周围节段椎体形成明显的梯度,影响术后椎体稳定性。因此,在术中进行骨水泥注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积极总结和吸取经验,提高个人技术水平;(2)选择在骨水泥转为粘稠时进行注入,这样骨水泥既具有流动性不影响注入和符合椎间结构需求,又不会向周围组织渗漏,造成不良后果;(3)C臂机应选择正位和侧位综合进行透视观察,有利于明确注入具体情况,促进骨水泥注入的满意度;(4)注入过程应注意缓慢,穿刺针最好一边后退一边注入,以利于观察视野的开阔及准确判断注入量,限制骨水泥的扩散度。
综上所述,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有效恢复患者脊柱生理结构,促进伤椎的刚性恢复和长期维持复位效果,不仅减轻患者疼痛,还有利于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1] 李维,阮文辉.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疗效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2(4):446-448.
[2] 兰日升.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3,18(5):659-660.
[3] 茹选良,蒋增辉,宋柏杉,等.局麻下椎体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中国骨伤,2013,26(10):824-826.
[4] 程洪财.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374-375.
[5] 张武林.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伤. 2011:22-26.
[6] 钟炳钢.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研究,2013,11(13):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