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体会

2014-06-13

河南医学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病理性黄疸胆红素

田 华

(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河南 新乡 453000)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患儿在新生儿时期胆红素出现代谢异常,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使患儿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若新生儿于娩出24 h出现黄疸,14~21 d内黄疸未消失,或加深以及反复出现,被称为病理性黄疸[1]。若患儿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会给患儿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为了有效治疗病理性黄疸,降低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笔者以78例病理性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病理性黄疸病因,采取护理方法,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患儿78例,确诊为病理性黄疸;男42例,女36例;年龄1~28 d,平均年龄(10.5±1.4)d;34例足月儿,44例早产儿;患儿入院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黄染;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患儿于出生24 h内出现黄疸;足月儿胆红素超过221 μmol/L,黄疸过重;早产儿超过257 μmol/L;患儿黄疸发展快,每天胆红素上升超过85.5 μmol/L;患儿黄疸时间持续长;黄疸消退后反复发作;血清结合胆红素超过34 μmol/L。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给予患儿早期抚触、吸允,必须时哺乳;产妇需正确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加强产妇健康教育,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做好新生儿护理工作。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初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记录新生儿出生5 d内胆红素变化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采用()表示定量资料,行 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初次排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对比

观察组初次排便时间(3.1±1.4)h,胎便转黄时间(40.8 ±14.7)h;对照组排便时间(5.7 ±1.8)h,胎便转黄时间(53.4±20.7)h;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两组患儿5 d内胆红素变化情况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第1天内胆红素变化情况无明显差异,第2、3、4、5天胆红素变化情况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5 d内胆红素变化情况对比(,mg/dl)

表1 两组患儿5 d内胆红素变化情况对比(,mg/dl)

注:与对照组对比,*P <0.05。

组别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观察组 6.8 ±1.2 7.1 ±1.0* 8.1 ±1.7* 9.2 ±2.0* 9.6 ±2.1*对照组6.9 ±1.1 7.9 ±1.7 9.0 ±1.2 13.4 ±1.7 14.7 ±2.7

3 讨论

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疾病,给新生儿带来严重危害,极有可能会损害新生儿脑细胞,危害到患儿身心健康。因此分析病理性黄疸病因,采取积极有效护理措施,降低病理性黄疸发生率至关重要。导致病理性黄疸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新生儿血清未与胆红素结合,导致胆红素升高,肝细胞摄取血液中的胆红素并进入小肠,停留时间过长,被 β-葡糖糖醛酸还原[3],并被小肠吸收。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多与排便时间有密切相关性,尽快排出胎便,促进肠道循环,降低血胆红素含量,可有效治疗及预防病理性黄疸。

在患儿护理干预中,需密切观察患儿的初次排便时间,若患儿长时间未排便,可对肛门进行5~10 min按摩,促进新生儿较快排便。加强新生儿营养护理,给予患儿充分母乳喂养,必要时根据新生儿需求配备奶粉。在新生儿抚触护理中,需对新生儿背部和腹部进行有效的抚触护理,室内温度控制在30℃左右,保证室内环境的安静。操作者双手保持适宜温度,严格按照操作规范,由上到下,每次15 min,每日2次。同时要加强新生儿游泳护理工作。新生儿游泳水质需进行有效消毒,水温控制在40℃,室内温度控制在30℃[4]。新生儿游泳时,肚脐贴上防水贴,避免感染。新生儿在游泳时,情绪需处于平静状态下,进食后1 h内勿游泳。新生儿在游泳时,要有专人一对一监护,避免出现意外事件。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观察组初次排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第1天胆红素变化情况无明显差异,第2、3、4、5天胆红素变化情况差异明显(P<0.05)。由此可见,采用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新生儿早期排便,促进肠胃蠕动,降低胆红素含量,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分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加强新生儿护理工作,强化基础护理,可明显降低病理性黄疸程度。促进患儿较快排便,促进肠胃蠕动,降低黄疸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闻惠兰,林小容,张惠平,等.病理性黄疸患儿γ-谷氨酰转肽酶与胆红素活性变化[J].广东医学,2009,30(2):271-272.

[2] 陈广道,梁少媛.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在高危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0,31(9):1132-1134.

[3] 王丹妹,莫燕娜,吉丽敏,等.病理性黄疸新生儿G6PD缺陷合并微小病毒B19感染的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0):1960-1961.

[4] 杨珍.66例新生儿黄疸的病因[J].重庆医学,2008,37(11):1263-1264.

猜你喜欢

病理性黄疸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