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工程教育与实践课程
2014-06-13黑龙江朱玉萍张喜艳沈宏强曹智
黑龙江 朱玉萍 张喜艳 沈宏强 曹智
近年来,两大话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是企业招工难、二是大学生就业难。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能力与社会需求不相匹配所致,特别是大学的工程教育类专业表现更为突出,其知识更新落后于工程进步,依然是传统的培养模式,忽视能力培养,导致学用脱节。如何在企业升级中寻找一条适合市场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回归工程”教育观逐渐影响国内教育,许多高校围绕工程实践教学开展了一系列的教改实践,取得了丰富的教育实践成果。实践教学的研究内容丰富,涵盖了培养目标、教学思想、课程体系结构、教学方法、资源配置和管理模式等多个方面,对于如何丰富工程教育与实践课程内涵,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1 工程教育内涵
对于卓越的工程人才来说,还必须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领导能力、动手能力等。其中,最关键的是动手能力。大学传统的工科课程体系设置是:上完技术课后,学生围着看教师演示实验,记数据、填表,报告就炮制出来了。对于学生来说,只不过是多记了几个数据,很少能在脑海中产生什么深刻印象,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了。
大学传统工科教育的另一特点是:本科第一、第二年打好数理基础,第三年开始专业基础课,第四年下学期开始毕业设计。这样教学的效果非常差。就像学武术,相当多的学生先去练马步、劈叉等,基本功全都练过,可是到了真正过招时,却不知道如何去使用招式。
好的工程教育是学生还没有学什么专业知识,就把他们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好比先让学生去作战,每次学生被打得鼻青脸肿后,教师再教他们如何防守、如何进攻,然后再让学生去作战。每次实战后,学生就会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自己需要的。
2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教育是实施工程教育的关键环节。系统全面的合作模式、模块化的合作模式、基于项目的合作模式、订单式的合作模式、顶岗实习的合作模式、学工交替的合作模式、多专业联合的合作模式以及课程置换的合作模式,分别阐述了各模式的优势、特点、适用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他还特别指出,各种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之间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包容的,各种合作模式既可以综合运用,也可以以一种合作模式为主,配之以其它合作模式,从而更有效地完成卓越工程师的实践教育任务。
3 工程任务课程化
“教学任务工程化”是从本专业相关联的课程出发,选择可以承载这些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训练的工程任务设为教学载体,然后进行该工程生命周期一体化的课程设计。“工程任务课程化”是将该工程任务设为教学载体,并实施分析与研究,对其蕴涵的理论、知识、能力提炼成课程,然后进行该工程生命周期一体化的课程设计。
温家宝总理指出:“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教”,所以,在“做中学”理念指导下,采取基于环境的主动学习方法,在工程职场实践的环境里,为了从一个工程过程的具体变化的要素中,把握其相对固定的工作过程,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倡导的“过程方法”,运用“PDCA循环模式”设计教学活动方案。再由专业教师或实践的现场指导员,在工程活动前结合工程活动的实际现场,将工程活动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应掌握的技能和技巧,活动的程序与途径,活动结果的要求,讲解清楚,传授到位。再带领学生团结合作、齐心协力,在工程实践活动过程中,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遵循学生成长、能力培养循序渐进的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工程或项目生命周期中按照“策划——实施——检查——处理”的完整工作过程,来组织“做中学”的实践教学。例如,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在“工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按《土木工程测量》、《材料试验检测技术》相关联课程的实施方案,利用学校的实训室,以实际工程任务为实践教学内容,有经验的学长和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学生在暑期实习期间,进一步丰富实践经验,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在现场师傅指导下,完成实践活动。
4 实践教学
4.1 真实的职业环境
真实的职业环境是实施“两化”模式的条件,因为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人们一般都是通过具体的事物形成抽象的认识,又用抽象的认识来指导新的具体的实践。所以,只有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才能实施“两化”模式。
4.2 教师的实践能力
教师的工程能力达标是实施“两化”改革的关键,教师应经常深入了解与掌握工程职业的实际,成为既能传授专业知识,又能传授个人工程经验的人才,才能在职业工程实践活动里策划设计科学合理,组织管理井然有序,实施指导得心应手,过程结果达到预期。所以,不断提高教师的工程能力,才能更好实施“两化”课程设计模式。
4.3 考核方案
如今的实践教育,注重能力培养,鼓励个性发展,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综合素质作为衡量人才的最高标准。因此,实践教学的成绩考核要摒弃传统的方法,积极介入实践过程,鼓励个性张扬,综合反映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素质情况。
总体说来,实验考核标准覆盖面相对要广,能综合地反映实践教学各个环节,主要涉及实验操作、实验管理、实验报告三个大的方面。对实验过程中操作规范、正确、熟练并完成实验规定内容的小组,可在实验报告的评分成绩的基础之上上浮一个成绩等级,同时教师须在实验报告的首页标明操作加分。另外,学生如果在实验报告中能对实验取得的数据、结论结合相关理论知识给予认真地分析讨论,同样也可以获得实验成绩上浮的机会,称为“讨论加分”和“团队合作加分”。当然,如果实验中出现大的失误以致人员、设备事故,则对应的会有操作减分。实验进行过程中检查时需核对每组人数,实验结束前学生对应设备分组正常签名,杜绝了懒惰现象的发生。
实践课程是工程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工程教育为实践课程指明了方向。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工程任务课程对实施实践教学有积极作用,是工程教育的基础。
[1]叶志攀,金佩华.中国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研究综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4.
[2]师公社.现行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完善之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8,17.
[3]张跃进,罗晖.构建适应大工程教育观的实践教学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0).
[4]查建中,何永汕.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三大战略[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