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英语口语课堂上教师角色定位分析
2014-06-13雷隽博
雷隽博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不断应用于外语课堂,外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传统的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课堂活动的主角,转换成多元化、复合型的角色。基于此,通过阐述民办高校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上存在的主客观问题,结合民办高校自身的特点,对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上的教师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
关键词:网络环境;英语口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4-0043-02
一、引言
早在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技术就已经开始在教育领域中得到运用,如今,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发展方向的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整合已经成为新一轮教改的重要内容。
国家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试行)》指出:“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教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
2007年颁布了新版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大学外语教学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即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传统的“黑板+板书”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取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已彻底被应用于外语教学当中。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要以此为纲领,针对不同课型,从课程设计、课堂活动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等几个方面进行改变,以顺应当前计算机网络环境新形势下的外语教学。本文主要针对新的教学环境即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民办高校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师应该充当的角色进行分析探讨。
二、民办高校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结合民办高校的办学特点,这里主要从两方面进行阐述,即客观问题和主观问题。客观问题主要包括教学环境中的物理环境和教学工具等;主观问题包括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因素。
1.影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质量的客观问题
首先,落后的教学环境。从客观角度来讲,教学环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设施环境和自然环境。设施环境主要指教学场所和教学用具如课桌椅、实验仪器、图书资料、各种电化媒体手段(电视机、计算机多媒体、语音室等)等。自然环境是指学校所处的自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由于民办高校是近几十年新兴的一种私有办学形式,发展时间尚短,资金来源匮乏;教学场所相对狭小,教学用具不足,配备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教室并不能够达到普及;绝大多数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上,教师还是沿用“黑板+板书”,以传授为主的、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自然环境方面,大多数民办高校校园所在地都居于市郊,学生出行相对困难,不利于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英语社团、英语学习联盟及其他公立院校所组织的英语角、英语沙龙等活动。
其次,班级规模庞大。班级授课的人数根本达不到小班授课标准,每个班级在读学生人数达五六十人之多,在授课过程当中,教师根本无法顾及到所有的学生,学生张口练习的机会很少,致使学生参与性不强、学习兴趣不浓、动机不强,缺乏主动性,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均无法达到。
2.影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质量的主观问题
首先,教师自身素质。民办高校的教师,绝大部分都还是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科研能力薄弱,并且具备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很少,且都是外聘的教师;其次,学生自身特点。民办高校的学生,由于入学成绩比较低,缺乏自信心,进入大学后,环境发生了改变,所有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讲都是陌生的,难免会有紧张、焦虑、担忧、自卑等一些负面的情绪。美国语言学教授克拉申(Krashen,1982)指出:“语言学习者的动机、自信心以及焦虑程度等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到大脑中的语言习得器官起着阻碍或促进作用。”[1]由此可见,学生的情感、动机、心情等一些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学习是具有相应的影响的。
三、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上教师角色的分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外语教学质量=(学生+教材+环境+教法)×教师[2]。从公式中我们可知,与教学质量成直接正比的是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的重要作用更是不容忽视的。
在当前外语教学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整合的趋势下,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外语教师应该重新审视并定位自已的角色特征,完成角色转换[3]。
1.传统教学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师角色
由于受到早期唯语法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影响,传统的教学环境下,重视语法规则,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不被教师所重视。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并掌握语法规则,教师控制并监控整个课堂,成为知识的来源者和传授者;学生则成为语言知识的被动接收者,一旦发现错误,教师又会从讲授者迅速转换成监督者,指出并纠正学生的错误。与此同时,传统教学中,教师既是课堂内容的选择者,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大纲、教学目标等,结合学生的需求和实际英语水平,来选择教材、教学内容,制订教学计划、设计并组织课堂活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角色的演变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换言之,教师角色的发展变化是随着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以及社会发展而发生改变的。
2.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师角色
进入21世纪以后,计算机进入外语课堂,其功能已经远远超出辅助的作用。因此,在这种整合的形势下,外语教师角色转换已势在必行。课堂上教师角色并不再是单一的传授者,而是逐渐向多元化、复合型转变。
首先,英语教师应该是口语课堂上语言环境的营造者;Krashen曾经指出:“教学第二语言实际上为学生创造部分或全部的所学语言的环境。”中国学生之所以学习多年外语但却不能够表述自己,口语交际能力十分薄弱,是与语言环境有很大关系的。民办高校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英语很少,最多达到30%,并没有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而且,教师课上几乎满堂灌, 教师以“教”为主,忽略学生的“学”,学生也只是在消极地、被动地、机械地接受,英语交流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
其次,英语教师应该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激发者和文化知识的渗透者。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性格、情绪等一切智力以外的,对学习活动起着起动、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的个性心理。学生学习兴趣的浓厚、动机强弱、焦虑程度、性格特点、情绪等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口语是由信息发起者和信息接收者通过口头这一渠道,进行的一个跨文化交际的过程。许多学生由于缺乏动机、自信心不足、焦虑等因素,且又害怕出错,害怕丢面子而不敢张口讲英语。学生们越是害怕、胆小、不敢开口讲,就会越压抑其想要表达的愿望和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学生的口语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应该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降低学生焦虑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内因、激发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勇于张口,并充分利用生动活泼的计算机网络资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对于性格内向、自信心较差的学生,一定要给予更多的关怀;课堂活动中,教师一定要采用包容的教育原则,鼓励学生主动张口,问题设置由浅入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学生就会有更高的热情积极去表达。课下,务必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学习外语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社会交际能力,即包括语言能力以及影响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意识能力。因此学习语言的同时,更应关注目标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以及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风土人情等相关知识。口语课堂中,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文化背景渗透于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比分析外来语文化与本族语文化的差异,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印象,更能深刻地掌握外来语文化,从而达到语言行为、口语交际的得体性。
第三,教师应该是学生口语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建构得来的,而不单纯是通过教师教授而来;使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成为知识建构的主体,而教师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只是知识建构的辅助者、协作者[4]。因此,口语课堂中,教师应该摆脱原来的“主角”位置,把学生引向“主角”位置。教师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特点、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课堂活动当中,教师应将其置身于活动中,而不是作为旁观者置身活动外。这样既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障碍,同时,教师亲身经历课堂活动,更能深刻地了解学生的感受、心情。无论是对于教师本人来讲,还是对于学生来讲都是极为有利的。正如Cohen所言: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愿意且能够置身于学生的角色,他们就会更深刻地了解学生面临的挑战、困难,就能够更敏锐地感觉到学生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去指导他们[5]。
参考文献:
[1]宋志强,郭彩凤.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外语教学[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2]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一项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3]严明.中国外语教师角色的教育文化诠释[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4]韦新建.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高校外语教师角色的动态转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6).
[5]刘治波.现代技术下外语教师角色定位[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