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与实践
2014-06-13鲁志美于思宇
鲁志美 于思宇
摘要: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列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基于此,在深入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及发展历程、特点的同时,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4-0185-02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开发,能源消耗的迅猛增长,我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带来了各种自然灾害和社会弊端,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我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生态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为了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我们必须要增强生态危机意识,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及发展
关于生态文明这一概念的最早提法,学术界有几种不同的观点。笔者赞同我国学者最早提出“生态文明”这一概念的是叶谦吉教授。他在1987年召开的全国生态农业研讨会上,提出了“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张。他认为:“所谓生态文明,就是人类既获利于自然,又还利于自然,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又保护自然,人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统一的关系。”[1]这是中国学术界第一次提出的生态文明的概念。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问题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则使生态文明逐步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将生态和谐理念上升到文明的战略高度,从而初步奠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2005年,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在全社会大力进行生态文明教育。这是胡锦涛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一概念。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把建设生态文明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新要求、新任务;将“生态文明”这一概念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生态文明建设被赋予了明确的内涵和任务,从而推动了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进而使“四位一体”建设演进为“五位一体”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成果。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时期重要的战略任务是“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2012年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2012年,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强调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
生态文明概念的提出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虽然生态文明概念提出时间较短,但是生态文明建设以中国未来发展和人类可持续发展为基点,同中国国情相结合;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提供解决的思路;丰富和完善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
建设生态文明,是根据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资源环境保护压力增加的国情,顺应社会发展规律所作出的正确决策。正确理解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加深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对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科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生态文明作为对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领域起到共同指导作用的重要的治国理念,坚持创新,重视实践,生态文明理念及建设具有鲜明的特征,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生态文明的鲜明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态文明具有自然性与自律性。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生态文明倡导平等地对待自然,给自然充分的人文关怀。生态文明在价值观念上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生态文明具有自然性,同时生态文明又强调人的自律性。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在于我们要用文明的方式对待生态,遵循自然规律,倡导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禁止无节制地利用自然,人类要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使自然有更多的修复空间。第二,生态文明具有和谐性。和谐性是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征。生态文明是社会和谐和自然和谐相统一的文明,它不仅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还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类是自然生态链上的重要环节之一,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第三,生态文明具有公平性。生态文明体现了一种广泛的公正,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统一。生态文明不仅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公平,还包括当代人之间的公平、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公平。要求当代人在利用自然资源满足自己利益需要的时候,不能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不能剥夺后代人满足他们利益需要的权利,要留给后代人一个生态良好的环境,使后代人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第四,生态文明具有持续性。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是为了认识、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安全。生态文明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把发展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采取合理开发资源、有效保护环境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是保障发展可持续性的关键,所以只有坚持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建议endprint
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我们要深刻认识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突破和实践创新。按照十八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措施有:
1合理开发国土资源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我们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目前,我国国土开发强度过高、空间结构失衡非常严重,一些大城市的土地承载能力已接近极限,相反,急剧扩张的建设用地并没有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如现在一些城镇热衷于建设大型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但土地利用率低下,资源严重浪费。因此,必须要优化国土空间,我们要根据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因地制宜地规划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均衡,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具体来说,要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合理的农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在开放海洋国土方面,也要合理开放利用,提高开放海洋资源的能力,重视海洋环境保护,修复受损的海洋生态系统,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
2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我国作为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大国,更要注重资源节约。目前,我国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每年浪费的能源价值惊人,如我国的矿产资源存在着巨大的浪费,对共伴生矿产不能进行较好开发,造成极大的浪费。因此,我们要广泛培养人们节约资源的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节约资源的理念,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同时,也要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使其向集约高效转变,从而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另外,我们要努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发展绿色消费,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发展。
3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统筹安排生活和生产用地。同时,加强政府监督机制,建立政府监督责任机制,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防止地方和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获得经济效益。健全政府绿色考评体系,完善法律保障机制,完善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提高执法能力,创造适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环境,从而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有之义,为推进人类文明进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了突出的地位,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新的历史起点,相信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将迎来一个新的高潮。
参考文献:
[1]徐春.生态文明是科学自觉的文明形态[N].中国环境报,2011-01-24.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