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排班模式在消化内科病房优质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4-06-12袁婷张永艳张海琼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11期
关键词:消化内科优质护理

袁婷 张永艳 张海琼

[摘要] 目的 分析综合排班模式在消化内科病房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本院消化内科2011年5月~2012年5月实行传统排班模式,2012年6月~2013年6月实行综合排班模式,分析和对比两种排班模式的临床效果。 结果 实施综合排班模式后,患者临床满意度明显提高,铃声呼叫率明显降低,查房次数和交接次数明显减少,与传统排班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综合排班模式在医院消化内科优质护理中应用,能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与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综合排班模式;消化内科;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4(b)-014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scheduling model in high-quality nursing of gastroenterology ward. Methods The traditional scheduling model was implemented from May 2011 to May 2012 and comprehensive scheduling model was implemented from June 2012 to June 2013 in the gastroenterolog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The clinical effect of two scheduling models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After implementing comprehensive scheduling model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scheduling model,the clinical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patients improved evidently,the bell call rate reduced evidently,the number of rounds and shift handover reduced evidently,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Applying comprehensive scheduling model to gastroenterology depart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clinical nursing qualit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scheduling model;Gastroenterology department;High-quality nursing

综合排班模式主要是将临床护理班次划分为三个时间段,即上午班、下午班及大夜班,同时对护理人员岗位进行合理设置,主要分为助理护士、责任护士及护士长,并依据不同岗位层级,明确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采取层次化管理模式,以确保临床护理的连续性与高效性,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1-2]。本文主要探讨综合排班模式在消化内科病房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消化内科2011年5月~2012年5月实行传统排班模式,2012年6月~2013年6月实行综合排班模式。本科病房共有64张床位,共收治64例消化内科患者,护理人员共有15名,护士长1名,所有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1~42岁,平均27.6岁;文化程度:本科4名,大专4名,中专7名;岗位职称:护士4名,护师6名,主管护师5名。

1.2 方法

1.2.1 传统排班模式 15名护理人员值班本次划分为5个,即行政班、中午班、交接班、夜班及大夜班,其中6名护士上行政班,时间为8:00~12:00、14:00~17:00;2名护士上中午班,时间为8:00~14:00;1名护士上交接班,时间为8:00~12:00、15:30~18:30;1名护士上夜班,时间为17:00~10:00;1名护士上大夜班,时间为12:00~8:00。

1.2.2 综合排班模式 ①护士班次的设计与整合:将消化内科每个病区值班护士划分成两个小组,每组2~3名值班护士分别担任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及辅助护士,分别负责20例左右消化内科患者。②明确护士层级与职责:助理护士必须持有正规的护理资格证书,并在辅助护士、责任护士的帮助与引导下,对消化内科病情较轻微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辅助护士必须注册专业护士执业证,满足消化内科夜班相关要求,同时帮助责任护士作好各项治疗及护理工作,给予消化内科重症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并轮流上夜班;责任护士必须注册专业护士执业证,学历在大专或本科以上,护理经验在5年以上或职称在护师以上[3-4];学历在本科以上的护士应有3年以上护理经验,并能掌握各种护理与急救操作技巧,能对消化内科护理问题进行准确的判断及处理,同时制订和实施符合患者病情的护理方案;责任护士不用轮流上夜班,但是必须每隔半年进行护理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考试,在进行消化内科患者常规护理时,需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专业护理及健康指导等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与治疗工作[5]。③综合排班时间:将消化内科班次及排班时间进行统一,早上A班护理人员1名,时间为6:00~12:00;早上B班护理人员2名,时间为7:30~15:00;中班护理人员1名,时间为15:00~22:00;夜班护理人员2名,时间为17:00~1:00、1:00~8:00。endprint

1.3 评估标准

在排班模式实施前后,对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和铃声呼叫率、护士查房次数和交接次数进行比较和分析。临床护理满意度问卷由消化内科科室制订,主要就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内容包括护理服务、护理操作水平、临床检查、健康教育、饮食护理、药物护理、康复锻炼、心理疏导等[6-8],问卷共64份,回收64份,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综合排班组:37例非常满意,20例基本满意,6例一般,1例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8.4%(63/64);传统排班组:23例非常满意,18例基本满意,15例一般,8例不满意,总满意度为87.5%(56/64);综合排班组的总满意度高于传统排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铃声呼叫率、查房次数及交接次数的比较

综合排班组:铃声呼叫8次(12.5%),查房1次,交接2次;传统排班组:铃声呼叫26次(40.6%),查房3次,交接5次;综合排班组的铃声呼叫率低于传统排班组,查房次数和交接次数少于传统排班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优质护理模式在临床中应用,主要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中心,并以此作为临床护理服务理念。在消化内科优质护理过程中,合理的排班模式对优质护理效果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排班模式主要采用的是功能型护理方案,划分为护士组、治疗组、药物组及总务组等,负责不同的护理工作,若护士间协调度较差,会使护理工作严重停滞,对优质护理效果造成严重影响[9],且年轻护士工作经验缺乏,护理操作技术不够熟练,夜班护士人数较少,导致护士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综合排班模式集合了连续排班与弹性排班的优点,能够按照护士素质、工作经验及护理能力,划分为若干小组,以综合能力相对较强的护士作为小组组长,不仅能够实现护士人员的合理配置,而且能够提高护士的协调合作能力,充分发挥责任护士及护师在优质护理工作中的引导作用,防止年轻护士在值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护理差错。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取综合排班模式后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铃声呼叫次数、查房次数及交接次数明显减少。综合排班模式应用优势如下。①护士智能得到充分发挥:责任护士主要由职称高、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担任,并帮助和引导年轻护士完成各项护理工作,不仅提高了消化内科临床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不当引发的护理风险及医疗纠纷[10-12],使责任护士在消化内科优质护理中的职能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②有利于组建一支优秀的护理队伍:实施综合排班模式能使护理人员明确自身职责,使护士层级管理工作更加详细、具体,护士长作为消化内科护理工作的领导者,必须制订科学化护理方案,合理分配人员,对护理质量进行有效控制,责任护士主要实行及完善消化内科优质护理方案;实行综合排班模式能使层级不同的护士人员树立良好的团结意识,相互协调与合作,为消化内科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③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在消化内科优质护理中实行综合排班模式,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如当患者治疗与护理时间相同,护士人员工作量将有所增加,如果护士人员交接班时间较为充足,则能掌握患者病情,并及时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综合排班模式的工作时间较为合理,使铃声呼叫率大大降低,而护士人员查房次数、交接次数也明显减少,有利于护士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并给予更加优质、安全的护理措施[13-15]。④与人文关怀理念相符:综合排班模式划分为3个班次,即早班、中班及晚班,护理工作不会受到各种交接班次影响,有效避免了护理工作停滞现象的产生;护理工作由年轻护士与责任护士共同负责,使护士人员工作压力有所减轻;综合排班模式在消化内科优质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但在实施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消化内科人力资源较为缺乏,夜班护士人数相对较少,未能采取双人值班模式或在双人值班时,护士人员上班时间延长至10 h,导致护士出现严重疲劳感;为了提高消化内科临床护理质量,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目标,要确保消化内科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以减少护士辅助工作量,同时建立科学的值班制度,制订月排班表,以缓解护士人员的疲劳感。

综上所述,综合排班模式在医院消化内科优质护理中应用,能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与患者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贾玲.两种不同排班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9):5143-5144.

[2] 陶华,黄霞.两种护士排班模式用于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9(44):30-31.

[3] 黎军.综合排班模式在消化内科病房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3):96-97.

[4] 李贤,张卫红,肖向莉,等.新排班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7):92-94.

[5] 储燕,汤培凤.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与效果[J].全科护理,2012,10(4):353-354.

[6] 文桂芳.浅谈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的实践[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264-265.

[7] 邢明珍.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的实践[J].健康必读,2013,12(1):478.

[8] 惠蓉.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的实践[J].吉林医学,2013, 34(24):5013-5014.

[9] 杨娟.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13,22(8):615-617.

[10] 华庆琼.优质护理服务在消化内科开展的体会[J].医学信息,2013,26(19):223.

[11] 刘茜,许红,瞿蕊茜,等.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方面的应用评价[J].健康必读,2013,12(8):549-550.

[12] 郑凤鸣,彭丽彬,张静.APN排班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7):824-826.

[13] 刘春英,刘淼.APN排班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践[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z2):510.

[14] 柯彩霞,谢文,刘晓华,等.护士排班模式改革与效果[J].中国护理管理,2008,8(11):38-40.

[15] 蔺辉,苏维,胡淑珍.APN排班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6):4431-4433.

(收稿日期:2014-01-26 本文编辑:李亚聪)endprint

猜你喜欢

消化内科优质护理
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98例临床治疗分析
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人文护理应用于消化内科的效果观察及分析
中药三参滋胃饮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128例临床诊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