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2014-06-12韩瑞琴
韩瑞琴
摘 要: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素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和自学能力四方面入手。
关键词:素质教育;语言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自学能力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教育思想截然相反。素质教育反映了教育的本质,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书育人,培养健康、优秀、高素质的人才。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应试教育影响较大。教学中严重存在着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脱节的现象,“高分低能”非常普遍,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在英语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语言素质
总的来说,语言素质包括语言基础知识、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语言教学的目的来看,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应当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基础知识以及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都是基础性的、规律性的知识点,只有熟练掌握并实际运用于生活才算是学好了英语。语言知识是为交际能力服务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还必须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1.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语言知识是为交际能力服务的,是整个交际能力的基础。语法教学要体现交际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在用中学”,不但要“活学”,而且要“活用”。所谓“活用”就是将语言结构运用到一定的语言情景中去,通过丰富多样的、直观的、真实的、交际化的形式来教学。
2.英语和母语的关系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形成环境和文化氛围,更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和思维方式。要想学好一门外语就必须尽可能地创设一些语境,将母语的惯性思维和模式割裂开来,用全新的语境、语法来感悟。
3.听读和说写的关系
听、说、读、写既是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的目的。四者相辅相成,在交际中缺一不可。听、读是输入,说、写是输出。只有大量的输入才能保证高效的输出,流利的交流是最终目的。英语教学要实现素质教育,就要把培养交际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把这一思想贯穿在教学环节之中。作为一门语言课,首先要做到发音正确清晰,“咬字”要准确。要过这一关必须严格要求,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练习、多听、多读。其次就是要敢说、多说、不要害怕出错,大胆张口,尽可能地用英语交流。最后,要扩大词汇量,这是关键也是难点。英语词汇量大,词意丰富,一词多义现象很普遍,只有掌握了足够多的单词,才能实现口语交流。
學习外语感到吃力,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没有语感,我们学习母语之所以毫不费力就是因为我们从小就生活在母语的氛围中,当我们开始学习母语文字时,已经不会有多大的语感困难了,而学习英语,也应该先从培养语感入手多听、多说,才能达到能听、多说,逐渐培养语言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实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二、培养文化素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学习一个民族的文化知识不仅有助于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习该民族的语言。比如,一些成语、谚语、名人故事的理解和掌握就可以让你在英语交际中多一个话题,多一份亲近。语言学习的过程也是一种文化素养不断累积的过程。当这种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我们的思维判断、开阔心胸、增长见识,形成独特的个人气质。
三、培养思想素质
思想素质教育主要指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以及思想情感教育等。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外语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学习和了解外国,而且也担负着宣传自己、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任务,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去认识外部世界。一方面要防止唯我独尊的“民族中心主义”思想,另一方面又要抵制西方颓废文化的侵蚀,绝不可盲目推崇。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广泛的教学内容,借助中外优秀文化传统、杰出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去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准则,履行道德义务。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都有其优秀的、值得世人称颂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习外国优秀的精神文明。
四、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独立获取新知识并加以运用的能力。有人说,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日新月异,更新不断,学校不可能把所有知识都教给学生,学生掌握的是最基本的基础知识,更多的知识只有靠学生日后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因此学生需要掌握的不仅是基础性知识,更应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本文仅从语言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和自学能力等四个方面谈了一些个人粗浅的认识。实际上,这个题目很大,它的内涵很丰富,内容很广泛,还有很多问题有待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班华.中学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戚长福.年龄和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作者单位 山西省中阳县职业中学校)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