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分析与实践探究
2014-06-12朱明明
朱明明
摘 要: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是机械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主要从中职学校“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和中职学校“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两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校内实习;校外实践;学分制度;供需结合
一、中职学校“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学校硬件教学设备落后
据调查,在中职学校,尤其是民办中职学校,学校硬件教学设备较落后。包括民办学校在内的许多中职学校,由于教学资金并不充足,学校在购买教学设备时无法购买先进机械设备,同时,学校在更新教学设备时,更新频率与更新时间都会显得较为缓慢。由于教学理念较保守,并未着眼目前市场,并未紧跟机械行业发展步伐,导致没有更新硬件教学设备的想法。
2.教师教学方法传统
现阶段,在中职学校,许多教师还保留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以“教”为主,教师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留给了自己的理论授课与教学演示,并且是当做流程化的任务做完做好即可,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怎样学,学得多与少、好与坏。
3.学生综合素质较差
如,机械加工专业的学生,更多的时间都用在了职业技能的强化上,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较差。
4.校企不对口
目前,中职学校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校企不对口。学校按教学大纲,按自己的教学标准来培养学生,企业却是按企业和行业标准来选拔学生,导致学校培养的学生并不完全符合企业用人需求,学生不能到岗位即插即用。
二、中职学校“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立足校内实习,发展校外实践
(1)在课堂上,教师在授课时,需要在讲解理论的同时,结合具体的模型、设备等教学仪器,进行实例示范性的操作,让学生能更容易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建立现场教学室甚至现场教学基地。教师在理论课完后,可以组织学生到现场进行亲身的实践操作,有助于学生在理解、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机械设备的具体操作与维护。
(2)相比于学校的机械教学设备,企业的设备更符合社会需求,更齐全。因此,学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把企业变身为学校教学的最好基地,让学生到企业一线岗位实习,有利于他们技能的快速提高。
2.改善教学方法
中职学校里,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得到改善,从而才能紧跟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在教学理念上,需要重视学生的“学”,理论授课与示范操作固然重要,但由于機械加工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这就要求学生有很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不是单纯的讲解与示范就能加强的,而是需要学生自我亲身实践。教师应该布置合理的教学课程,分配合理的教学时间,让学生不仅能学到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实践性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学习的兴趣,培养专业的技能。
3.采取素质学分制度
机械制造行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很好的职业技能,更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中职学校应该借鉴传统本科院校一些好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以及身体、心理素质,将其纳入学分考核的范畴。设立专业的课程、合理的课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教育。如今,大学生心理疾病现象愈发严重,针对现实情况,学校还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为解决大学生的心理疾病提供有利的帮助。
4.校企供需结合
学校肩负着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使命,社会与学校是紧密相连的,而不是孤立的。因此,学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切实了解企业所需,了解机械行业所求。因此,学校可以专门设立调研小组,到机械加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各个岗位的运行状况以及岗位的用人需求。到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进行调研,了解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对于招聘的具体要求条件。通过调研小组的一手信息,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重点是要考虑到企业、行业的用人标准,企业、行业的实际所需,进行教学课程、教学知识的改革与创新,从而达到学校与企业的供需结合,无缝链接。
当今社会,机械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大摇篮,需要重视人才的“质”的提升,需要对学生负责,需要对社会负责。因此,如何更好地进行“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是中职学校、社会、企业都需要共同应对的话题。
参考文献:
王新明.提高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与研究[J].新经济,2013(29):121.
(作者单位 广西桂林机电工程学校)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