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语文素质教学探究
2014-06-12冯海军
冯海军
摘 要: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和主要方面。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分支广、范围宽、实践性强的综合学科,在培养学生情感因素、审美能力、道德人格上更是具有特殊的功能,它的重要性决定了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行者。
关键词:素质教育;有效性;心理素质;课堂氛围
语文教学要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为己任。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有目的、有系统地对学生给予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指导,不仅根据教材教给学生语言文字知识,还要使学生能够自主运用,使其听、说、读、写、想的能力都得到全面的拓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欲望,真正达到会学、会用、会思考、会延伸的目的,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一、以课堂教学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语文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应以“激发兴趣、积极主动、师生平等、讲究高效”为目标,充分利用好这宝贵的几十分钟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的培养。所谓激发兴趣,是指语文学科以其独有的美感激发学生乐学、好学的求知欲。所谓积极主动,一方面是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实施教学,如:创新课堂形式,善于提问,诱发学生思考,积极组织课外活动等;另一方面,要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思考,积极行动。所谓师生平等,就是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互助、平等、共荣的关系。所谓讲究高效,是指要充分利用好课堂这一时空,高效教学。
二、语文教学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
语文教材不仅是课本,更是一本优秀的文集,其中有不少叙事性强、引人入胜的妙笔,还有思辨性强的佳作,更有幽默诙谐的文章,它们都能引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语文可以是与名家的思想对话,可以是对现有生活体验的弥补,甚至可以是情感的转移和宣泄。因此,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上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營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所谓良好的课堂氛围并不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听得津津有味,而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工作展开有意义的双边活动,使学生从紧张而压抑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形成的一种精神环境和氛围,如此才能使师生之间配合默契,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催发学生创新能力的良药,是打开学生想象力的阀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以敬业、热情、充满信心的面貌去面对学生,尊重学生的思想和主见,从而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树立,有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奠基工程,对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教育工作者应当继续在实践中探索,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柳斌.课堂素质教育手册.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