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刘支书”
2014-06-11王志勇余鸿
王志勇 余鸿
领导“沉下去”,民意“浮上来”
——各区县党委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既强化担当、落实责任,推动本地区活动扎实开展,又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查找和解决问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各级领导干部纷纷抽出时间和精力,真正沉下去,扎扎实实融入联系点的教育实践活动中
4月1日,忠县新立镇桂花村,小雨飘飞。
9点20分,村口,村党支部书记唐玉平远远地望着。
进村道上,一个身穿雨衣、脚蹬长筒雨靴的汉子缓步走来。
唐玉平立即迎上前去:“刘书记好!”
“唐书记好,我向你报到!”那汉子笑道,用手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
“刘书记”是忠县县委书记刘贵忠。
“我来当四天‘村官,向村支‘两委和群众学习。”刘贵忠说,“今天,我的任务就是专题调研村里的柑橘产业。”
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忠县为强化活动第一责任人作用,推出了“我来当四天‘村官”行动——发动县委常委到行政村当“村官”。
9点30分,桂花村三组。
细雨飘飞间,村柑橘专业合作社的万亩果园一派生机。
行走在茂盛的果林间,刘贵忠和合作社负责人唐华木、柑橘种植大户周海望聊起来。
“果园每亩有多少收益?”
“去年,合作社产量540吨,收入35.8万元,加上政府补贴,利润只有12万元。”
“看来效益不怎么理想。主要是啥子原因?”
“一是产量低,二是成本高,三是企业收购少。”
…………
在林间走了一圈,刘贵忠有了一个想法。
當天13点30分,三峡建设集团会议室。
“今天我的身份是桂花村‘村官,专门来谈村里的柑橘产业化问题——你们是柑橘产业化龙头企业,我们是柑橘基地村,我们之间能否合作?”刘贵忠开门见山。
三个小时后,三峡建设集团承诺:为桂花村提供柑橘管护技术支持,帮助其提高柑橘产量;收购当地优质柑橘;为当地筹建的水果加工厂提供设备支持……
至此,桂花村柑橘发展三大难题全部破解。
好消息传回村里,柑橘种植户喜上眉梢。
接下来三天,“刘支书”又主持召开了“银企恳谈会”,为当地困难群众当“代办员”,为乡亲们提供相关政策咨询……
【反响】
“昨天我才到村里申请救助,今天刘书记就帮我把钱送来了,真是太谢谢他了!”
——忠县新立镇桂花村四组村民唐光伟
“县领导当‘村官虽然是一种形式,但是,这种形式,能够真正解决村民的困难。希望这种形式不要成为一阵风,刮过就算了,而是成为绵绵春雨,‘常回家看看。”
——网友“夏末初秋”
“我当过兵,部队里就是要指挥员带头冲锋。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央和市委强调领导干部带头示范,我举双手赞成!”
——军转干部张庆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