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物理教学误区,矫正学生心理障碍
2014-06-11谷志云
谷志云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几个误区和学生的心理障碍,会影响教学效果,及如何突破,从而矫正学生心理障碍,达到理想的教与学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误区 心理障碍 突破 矫正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225-01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科本身的特点,又有教学领域中的种种教学误区,给学生造成了形态各异的心理障碍,因此突破物理教学误区,矫正学生心理障碍,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1 突破“脱节式”教学误区,矫正学生心理“怯惧”障碍
升入高中阶段,学生很快感觉到物理难学,特别是女生对物理学科的怯惧尤为严重。造成这一现象原因是初、高中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上发生了突变,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如高一物理直线运动、物体平衡和牛顿运动定律通常都要求列方程求解,一下子从定性描述到定量讨论,难度增加太快。另外数学上的弧度、矢量、三角函数,图像等知识应用于物理,给物理学习带来很大困难,学生往往产生畏难情绪,形成心理怯惧障碍。对此,一方面可适当补教些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考虑学生思维发展规律,教师不妨做以下努力。
1.1 滚动提高,把握初、高中物理连接点,注意初、高中物理间断点
尽管初、高中物理有很大差别,但也有许多连接点,如:运动、力、功、能、电、磁等知识,初中都有学习,应充分利用这些连接点把初、高中物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知识间断点,如:静摩擦力的方向、矢量的概念和物理模型等知识,要重点突破和补充。同时对运动、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等注意拓宽和加深。总之,要利用连接点,填补间断点,拓宽深化点;以旧引新,平稳过渡,滚动式提高,处理好教材的衔接问题。
1.2 建立模型,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掌握概念、规律
物理教学中,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如质点、电场、磁场等,要通过观察和实验,逐步构建物理模型,增强学生想象力,实现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促进物理概念的行成和物理规律的掌握。
1.3 重视数学,实现定性向定量的转化,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充分利用数学工具,建立“量”的观念,重视“量”的分析,进行“量”的讨论和计算,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定量讨论和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2 突破“注入式”教学误区,矫正学生心理“抑制”障碍
长期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课堂教学,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把学生变成机械式的“接受”学习,这种教学误区,压抑了学生的个性,限制了思维的发展,形成了心理抑制障碍,物理学习缺乏兴趣,听课不投入,把课业当成负担,解物理题就头痛。所以教师应尝试做到以下几点。
2.1 教学以导为主,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的实质应是在教师的点拨下,启发学生合理的从多角度开展思维,多方面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把知识向能力迁移和能力向应用迁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逐步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2.2 强调参与,搞好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创建信息交流氛围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应努力提供让学生参与的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通过回答问题,讨论,演示,实验操作,竞赛等形式来活跃气氛。
2.3 将直观性,趣味性融为一体,促使学生共鸣
物理学有着丰富多彩的知识内容和广阔的自然天地,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物、实验、模型、挂图利用物理学家的动人故事、生活中的科学妙趣、五光十色的自然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欲望,使学生保持积极、自觉、主动地学习态度。
2.4 多加鼓励学生
俗话说“泥鳅怕捧,孩子怕哄”。哄实际上是一种鼓励。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加以表扬和鼓励。如:一个差生做错很多题,但你统计他做对了多少道题。换个角度加以表扬,转移他的注意力,使其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扬起上进的风帆。
3 突破“僵化式”教学误区,矫正学生心理“思维定势”障碍
有些物理概念的名称在日常生活中也使用,教学中如果不注意区分,就会造成正确理解物理概念的障碍,在物理教学中,还常用类比法讲解概念和解答习题,学生容易出现物理表达式与数学表达式相似或相同而形成的知识迁移。另外,在物理教学中,前阶段的某些知识、经验和技能对后阶段新知识的建立或新问题的处理形成干扰。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只是表面理解,不追求物理现象的本质,思考问题粗心大意,要避免上述误区,教师应尝试做到以下几点。
3.1 階段比较,理解物理概念的阶段性,区分新旧概念及其规律
不注意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发展的阶段性所造成的误区,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教师在讲授新知识过程中,要不断的反复提醒学生,注意新知识的概念、规律 体系和思想方法,有意识的将不同阶段的内容加以比较,从而使学生将新旧概念和规律加以区别,并使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学阶段的发展逐步拓宽、加深。
3.2 设计情景,诱发学生悟理,从而走出误区
教师如果仅仅简单地将知识告诉学生,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有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设计情景,按照学生错误的思维方式,进行推理论证或演示实验,进而得出与错误相矛盾的结论,使正确与错误在学生头脑中激烈“交锋”,给学生自己分析,推理否定错误走出误区的机会。可使学生印象更深刻,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以上所述的教学误区与心理障碍都是共性问题,而具体学生的个性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各不相同,其表现形式、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教学中针对具体情况因材施教,要不断探索适合各地区各种层次的学生的教学方法。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蓁,李岫云.怎样消除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心理障碍[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6):6-12.
[2] 邱克刚.教学中应注意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J].江西教育,1985(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