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与素质教育
2014-06-11姚继亮
姚继亮
摘 要: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中小学设置信息技术课程势在必行。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促进中小学的课程、教材、教学改革、贯彻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示精神,实现了教育的现代化,还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这是我们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和紧迫任务。
关键词:信息技术 解决 培养 操作性 强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號:1673-9795(2014)02(c)-0124-01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它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都比较强,且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大,因此作为当代教师,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促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培养和提高。
所谓信息技术能力,是指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进入21世纪,“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早已成为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转变的两个重要杠杆,同时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思维、交往乃至生活。美国信息学家尼葛洛庞帝和信息巨子比尔·盖茨分别在《数字化生存》和《未来之路》中指出信息技术将渗透到未来生活的每一个细微方面。当前电脑已经普及到各个家庭,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同时不断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使学生将来成为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
1 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促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普及信息技术的相关文化,使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促使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能力由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成。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能力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它往往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有见地的思维,它显著的夜店就是能够提供新颖、独特的思维成果。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往往将大量的知识直接讲述给学生,使学生之能够被动的听,忽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解题、绘画、写作等尝试中是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给予自己的喜悦之情,但是这都不能够代替程序设计所体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在程序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摒弃传统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固形的思维模式。以程序设计教学中作为主要内容的框图教学为例,学生遇到一个问题后,要设计出一个正确的程序大致要经过如下过程:设想→框图→程序→调试→修改→调试→成功。设想到框图是准备和酝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有一个整体的框架结构,有了框图就能够找到设计的现象,使整个程序一气呵成。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创新,直到获得预想的成效。整个过程中,遇到很多磨难,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还是会取得成功。这样的过程,学生的心情有个起伏,学生能够体会成功带给自己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树立不畏艰难的精神。
1.2 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就是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思维,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来讲,要想完成程序设计就必须要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要想解决程序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要考虑适当的算法,通过分析研究问题,从而归纳出一定的规律,然后再用信息技术的专用术语描述出来。可见,习惯于程序设计的人,他的抽象思维能力比不会遍程的人要高出很多。
1.3 有利于强化学生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
信息技术是一可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学生一般是通过上机实践掌握所学的知识,且将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另外,学生在上机的实践过程中,能够将各种指令的功能、分析程序运行过程、及时验证及时反馈运行结果,往往是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程序模块化的思维方式,能够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为若干个简单的问题,从而逐步解决,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另外,信息技术运行高度自动程序化,因此在编程或者操作的过程中,要严谨有序。这实际上就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具体的说就是对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某种角度来讲,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深刻之思维、坚强之毅力的自我修养的过程。
2 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对其他学科的影响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的运用教育的各个领域,因为运用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工具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变,电脑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后,可以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因为网络还有大量的信息量,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教师也可以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制作优秀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
新科改背景下,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创设教学活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完成一个与自身实际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的教学任务时,表现出来的兴趣非常高涨,往往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自觉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完成相关知识的内化。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学习,而且还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它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否非常强。信息技术教育,能够使人们在应试教育的重重壁垒中看到素质教育的曙光,让严重脱离现实的基础教育找到贴近现实的支撑点,使学生的思想品质得到培养,促使学生成为社会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美秀.信息技术课程助推素质教育[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1(5):36-37.
[2] 金琳.谈信息技术课程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整合教学[J].科技信息,2009(17):592,607.
[3] 蒋贵华.信息技术课程中探索素质教育回归教育本真[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