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认识

2014-06-11贺淑平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

贺淑平

摘 要:围绕实验教学难于组织和管理,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以《平面镜成像》一课为例,谈对实验教学的认识。并由此发表对实验教学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平面镜成像 科学探究 点拨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110-01

实施新课程以来,科学探究被纳入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得到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和认可。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也确实遇到诸多问题,常常感到困惑。比如:教学器材不足;实验探究影响教学进度;能否用多媒体取代探究实验等等。其中我感觉最大的问题还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时的组织和管理,即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高探究效果?下面我以《平面镜成像》一课为例,说明我在指导学生探究实验时的一些思路和做法,与同行交流。

本节的重点内容是通过科学探究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难点是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知道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这样设计本节教学流程。

1 引入新课

出示一面较大的镜子,和同学们一起玩“照镜子”的游戏,边游戏,边说明:我们经常照镜子,在镜子中会看到一个一模一样的自己。镜子中的“自己”是我们的像,那么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成像?本节课我们一起来进行探究学习。这样设计目的是:由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入手,让他们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明确学习任务。

2 组织探究

组织探究不等于直接放手让学生操作。而是由问题入手,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理清基本探究思路。具体环节如下。

2.1 提出问题

根据刚才我们照镜子的感受及生活经验,你发现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位置跟物体的大小、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呢?

2.2 学生经过讨论、归纳提出猜想

(1)像与物左右相反;(2)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大;(3)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大家的猜想丰富多彩,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并说明:由于时间所限,本节我们主要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像与物的大小关系,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

2.3 设计实验

围绕探究目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实验器材:平面镜,两支相同的蜡烛,火柴,玻璃板,刻度尺,白纸。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器材的作用及选择:(1)既有玻璃板又有平面镜,选择哪一个?(2)两支相同的蜡烛有什么作用?(3)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明确以下问题:第一,如何确定像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在成像的位置,直到看上去与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第二,怎样判断后面的蜡烛与像已经完全重合?在玻璃板的前面左右移动头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起来后面的蜡烛和像完全重合为止。在学生阅读过程中会独立解决这些问题。第三,实验时,为什么要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教师提示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去确定平面镜和玻璃板中像的位置。实验过程中学生会发现,看不到平面镜后面的蜡烛,无法知道它是否与像完全重合,所以不用平面镜。而使用玻璃板成像时,可以看到后面的蠟烛是否与像完全重合,所以使用玻璃板。第四,引导学生:多次实验,使结论具有普遍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通过讨论,归纳出基本操作步骤。

2.4 进行实验

实验前教师应强调操作要领:玻璃板一定要竖直放置,且注意轻拿轻放。基本探究:保证大多数学生都能自主完成:确定像的位置;观察像的大小;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教师要注意巡视,随时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也可能会发现一些有创新性的操作,要给予鼓励,并在评估交流中向大家进行推荐,讨论,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性思维。展示各学生小组的实验记录和数据,各小组派代表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即:(1)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2)深入探究:关于虚像的认识:观察到像后,在镜子后面放一张白纸,纸上会出现物体的像吗?这种不能用白纸(相当于光屏)来呈接的像我们称之为虚像,先让学生对虚像有初步的认识。

2.5 归纳实验结论

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6 交流评估

你在实验中遇到哪些问题?鼓励有创意的实验操作。

3 课后反思

长期以来,实验教学最令我们头痛的问题是:学生实验时由于好奇和兴奋,总是急于操作,常常忽略很重要的细节问题,导致实验目的不明确,过程不顺利,表面热热闹闹,吵吵嚷嚷,实际收获甚少,也给教学组织和管理造成障碍,导致有的教师畏惧探究实验,用演示代替分组探究,或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模拟实验,这样做违背了新课标的初衷,与新课程改革背道而驰。

为避免以上问题,提高实验探究的有效性,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1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从教学情境的创设入手,思考课堂上需要提出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探究物质种类与吸收热量的关系实验,教师提出:所选用的两杯液体应满足什么条件?实验中应观察比较的是什么?这样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使他们明确选择器材的理由,实验操作的方法及原因,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和实验习惯。

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大胆猜想:提出问题之后,引导学生合理猜想,但猜想不是一带而过,可有可无,要对学生的猜想充分归类,筛选,使他们弄清楚哪些猜想与提出问题紧密相关,怎样围绕问题进行猜想。这些都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也为后面的实验操作提供明确的思路,提高探究效率。

保证足够时间,充分思考:实验过程不仅是动手操作的过程,更重要的要动脑思考,不要忙于完成实验操作,急于得出结论,而要引导学生明确每一步的意义及相互关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总结实验方法。

3.2 点拨到位,保证实验效果

实验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应巡视了解他们操作情况,针对问题及时点拨,使他们明确存在偏差的原因,及时调整,而不是绝对放手,毫无目的地进行无意义的探究。

3.3 循序渐进,以培养能力为最终目标

科学探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学习能力及思维基础,努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使他们更多地体验到科探究的乐趣,增强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转变观念,纠正教学中的偏差,完善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宝山.课程标准2011导读与教学实施[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6.

[2] 贾慧清.科学探究中存在的问题[M].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讲座.

[3] 李新乡.宋树杰.课程标准案例式导读与学习内容要点[Z].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4] 许志.有效教学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
浅谈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
夯实科学探究培养问题意识
如何提高中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
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教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教学设计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高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性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