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说“吃饭”
2014-06-11孙广武孙广坤
孙广武 孙广坤
摘 要:人教社新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则》注释中将“饭”解释为“这里是吃饭的意思”,但在实际理解中在动词“吃饭”后面加上名词性宾语“疏食”(粗粮),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本文试图从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文字学)两个角度来讨论这一问题,希望能得到一个更合理的解释方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吃饭”解释 语境
中图分类号:H1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020-01
1 缘起
2013年5月第三版,人们教育出版社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与之前的2007年3月第二版相比,无论是在篇目选择、篇目顺序、篇目数量上,还是在版面设计、字体选择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就教材中所选用的文言文而言,《童趣》被《虽有嘉肴》取代;《山市》被《河河中石兽》取代;《论语十则》被增加为《论语十二则》,但实际上,只保留了第二版中的五则,五则被替换,另增加两则。为了方便教学,我们对这部分文言文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对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存在疑问,今天我们讨论一下“吃饭”这个词。
新版教材第十课《〈论语〉十二则》选取了《述而》篇中“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则。脚注⑧注释为:“〔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指热水。”编者将“饭”解释为:“这里是吃饭的意思”,将“饭疏食”译为“吃粗粮”。在现代汉语中,“饭”是名词,“疏食”(粗粮)也是名词,这里就形成了一个名词+名词的结构,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觉得“饭”在句中名词活用做了动词“吃”,真的是这种情况吗?
2 现代汉语语境内考察
我们首先从现代汉语入手,考察其词性,我们发现“吃饭”这个词(或者叫词组)有以下三种理解。
第一,“吃饭”是由动词“吃”和名词“饭”组合而成的动宾关系的双音节词,词性为名词。这种情况下,“吃饭”作为一个词,往往出现在主语或者宾语的位置,其含义出了吃饭这件事情外,更多的表示生活、生存这一层含义。
例如:爱情如果不落到穿衣、吃饭、睡觉、数钱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去,是不会长久的。——三毛
姜一:听说你从医院辞职了。
美秀:嗯,今后该靠什么吃饭呢?
姜一:持家吧,做饭,洗衣服,给孩子们换尿不湿。——郑基勋《创可贴》。
第二,“吃饭”是由动词“吃”和名词“饭”组合而成的动宾关系的双音节词,词性为动词。这种情况下,“吃饭”作为一个词,往往出现在句末,即现在经常提到的离合词。从用法上讲,常作为一个词使用,即两个字挨着出现(这是所谓的“合”),但也可以拆开来不紧挨着出现(这是所谓的“离”)。譬如“吃饭”:“饭吃了吗?”这时“饭”跟“吃”的位置颠倒过来了。还可以说“一天吃了两顿饭”等等。
第三,“吃饭”是由动词“吃”和名词“饭”组合而成的動宾关系的词组,例如:五年来,总是悄悄去你工作餐厅吃饭,都没有跟你打声招呼。——吴基桓《分手合约》。
从以上三种情况来看,在现代汉语中“吃饭”作为动词使用的情况是可以存在的,但是作为动词的“吃饭”是不及物动词,是不可以接宾语的。所以,注释中的说法从这个角度是说不通的。理解成名词或动宾词组就更解释不通了。
3 古代汉语语境内考查
会不会是我们考虑过的词类活用的情况呢?那我们不妨就从“饭”字本身入手,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说文解字》载“饭,食也,从食反声。符万切”段玉裁注曰“食也。自饎篆巳上皆自物言之。自篆巳下皆自人言之。然则云食也者,谓食之也。此饭之本义也。引伸之所食为饭……食旁作反,符晚反。谓食之也。”即“饭”的词性应该为动词,其含义应该为“吃”。
翻阅文献材料,我们发现在古代汉语中“饭”字作为动词的解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在早期文献中,如《论语》《墨子》等1“饭”字全部用作动词,绝大部分可以理解为现在的一般动词“吃”。
例如:
(1)饭飱者三饭也。——《礼记·玉藻》。
(2)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金,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饭糗茹草。——《孟子·尽心下》。
(4)黍稷不二,羹胾不重,饭于土塯,啜于土形。——《墨子·节用中》。
其中在(1)-(3)中“饭”字的后面均加一个表示食物的名词性成分,(1)“飱”同“飧”,晚上吃的食品。这是食物总称的一种。(2)中“斗米”是一斗米,(3)中“糗”是指干粮,二者均为具体食物。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动词+名词组合成动宾结构的词组,在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吃……(食物名称)”。(4)的情况和前三者不同“饭”后面加介词“于”再加表示古代盛饭瓦器的“塯”,可以理解为:用“塯”来盛饭。
随着语言的发展,“饭”字产生了一个“给人喂饭或喂牲口”的含义。
例如:(5)有一漂母见信饥,饭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6)吕望屠于朝歌兮,宁戚歌而饭牛。——《楚辞·九章·惜往日》。
(5)“饭”字后面是表示人物姓名的“信”(韩信)是吃饭这个动作的发出者,但他是这个句子的宾语。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有一位漂母看到韩信挨饿,给(喂)他饭吃。(6)的情况和(5)类似,只是“吃”这个动作的发出者由人“信”变为了动物“牛”,其实及用法并没有发生改变。这个“饭”字就可以理解为“喂……(牛)”。
“饭”作动词理解还用一种用法,这种用法比较少见,目前为止我们只见过一例。
在宋词中“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中,“饭”作动词,后面没有宾语,可以理解为“吃饭”。但是这一用法可能是受到格律、平仄的影响,且仅为一例,不应该作为证据。
比较以上几个例子,我们认为文中的句子“饭疏食饮水”很明显应该属于第一种情况,“饭”为动词后面的“疏食”(粗粮)是吃的对象,是吃这个动作而宾语。由此来看,这里还应该是一个动宾结构,“饭”应该理解为“吃”而不应该理解为“吃饭”。
4 结语
以上我们从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个角度简单分析了“吃饭”和“饭”的用法和含义,我们发现“吃”和“吃饭”是不能等同的,两者的用法和使用环境差距较大。因此,教材注释中的这种解释是不很妥当的,而应该直接解释为动词“吃”。
参考文献
[1] 赖洪兵.2000—2010年晴雯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98-101.
[2] 陶玮.芙蓉辨——论黛玉、晴雯之“芙蓉”[J].红楼梦学刊,2010(4):199-227.
[3] 张劲松.晴雯双重人格探微——亦主亦奴的文化悲剧[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
注释
① 黄斌.“饭”字词义及其演变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705-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