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臂神探”

2014-06-11莫测

当代党员 2014年7期
关键词:陈冰楼栋案发现场

莫测

2013年1月的一天,北部新区某小区。

小区高层一间房门前,亮黄色的警戒线如蛛网缠绕;走进房间,浓烈的血腥味扑鼻而来;地上、墙角,厚实血迹已经凝结。

这天清晨,一名小区居民在房间内遇害。

“听说是情杀?”

“不知道,民警已经找了一天。”

“不破案,晚上都不敢出门了。”

…………

晚上9点,案发楼栋门口,网友“贝克汉姆”仍在和一群邻居议论。

远处,警灯闪烁,一辆标示着“犯罪现场勘查”的警车由远而近。

车门打开,一名大约30岁的民警跳下来。

他身后,跟着一群同样打扮的民警。

他们直奔案发楼栋。

和民警们擦肩而过的一瞬间,“贝克汉姆”注意到了那名领头的民警。

那名民警右侧的袖管,随着身体运动轻轻摇曳。

“那个警察……竟然没有右手。”他呆住了。

生死现场

两个小时前,北部新区公安分局刑警支队。

刑侦技术室里,就剩下陈冰一个人。

他在等案发现场传回消息。

这天上午,辖区内一个小区发生凶杀案,陈冰的徒弟曾磊和4名同事前往现场勘查。

电话一直没响。陈冰也没闲着。他打开电脑,开始处理最近的案件文档。

显示器发出幽幽蓝光,映射着他清秀白皙的脸庞。

陈冰用左手操纵鼠标、敲击键盘,熟练地浏览着文档。

而陈冰的右手,早已经离他而去。

那是2010年4月8日。

清晨7点,陈冰值了一个通宵的班,正准备回家休息。

电话突然尖叫起来。

“大竹林街道一座变电房被盗,请技术民警立即到现场勘查!”

放下电话,陈冰看了看值班表——这个任务应由另一组民警处理。

由于当天夜里连续出警,这个组的同事正躺在沙发上酣睡。

“走,到现场。”陈冰叫上一名同事,走出门去。

“断电了吗?”来到案发现场,陈冰反复询问。

“断电了。”变电房工作人员回答。

闻言,陈冰提着物证箱,钻进变电房。

可是,当把脚迈进变电房的瞬间,陈冰感到一阵巨力袭来,他被推向了高压电线!

“电没断!”陈冰闪出这个想法。

麻木感随之而来。陈冰倒地,看到戴着橡胶手套的右手被电流击穿、喷血、烧焦。

他昏了过去。

当陈冰被救出来时,他焦糊的右手可见白骨。

时针指向晚上9点,曾磊终于回来了。

“师父,还没走?”

“现场如何?”

“找了6个小时,没发现关键线索。”

闻言,陈冰提起物证箱,走向门口。

“走,到现场。”

斗志不灭

晚上9点10分,案发现场,陈冰艰难地换上鞋套,开始巡视。

“案发楼栋共有33层。”

“房间内有大量喷溅血迹。”

“未发现可疑指纹、脚印。”

……

曾磊介绍着案情,面带郁闷。

停下脚步,陈冰左手托腮,陷入沉思。

片刻后,陈冰猛然抬头:“墙面找过了吗?”

“墙面没找——现场的地面我们倒是找了不下十遍。”曾磊摇头。

“把勘查重点拓展到墙面——33层楼,每层都要查!”陈冰轻声细语,双目间却隐隐有光。

“师父,让你的斗志燃烧吧!”望着那双眼睛,曾磊暗喜。

他明白,师父表面上文弱柔和,可他心中的斗志却如那焚尽邪恶的地狱火,炽烈勇猛——

在那次事故后,陈冰失去了整个右臂,右腿的运动能力也丧失殆尽。

他在医院躺了半年。

“陈冰再也不能当警察了。”同事方伟华说。

然而,当他来到医院见到陈冰时,对方却给出了不同答案:“我会回来上班的。”

那些日子,同事隔三差五来探望,陈冰始终重复着这句话。

对这句话,没有人当真,直到2011年12月15日。

那天,陈冰真的来上班了。

当他出现在公安分局大门前,上百名战友齐整列队,用庄严的警礼向他致敬。

陈冰重返警队后,支队领导安排专车接送他上下班,他谢绝了;支队给他每个月2000元的伤残补助,他从不领。

“我要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像普通刑警那样战斗。”他说。

随后的3年间,陈冰没有食言——陈冰主持整理案卷2500份,参与侦破案件10余起,帮带培养了5名新民警成长为刑技骨干,写出了近5万字的技术文章,发表论文8篇。

这些工作里,最能让他斗志燃烧的,仍然是办案。

晚上11点,案发楼栋第9层楼道。

陈冰蹲在墙角,目光一次次扫过墙面。

一缕毛发、一个脚印、一块污垢……任何细微線索,都逃不过那双明眸。

由于右腿功能丧失,陈冰每蹲三分钟,就必须站起来休息片刻,如此循环,逐层推进。

“师父,休息会?”曾磊劝道。

陈冰报以一个微笑,继续埋头勘察。

一个小时后,他们搜索到了地下停车库。

在一处墙角的缝隙里,陈冰发现了极少量血迹。

“找到了!”陈冰大喜。

解开案件真相的钥匙,出现在参战民警面前。

民命为重

第二天凌晨0点30分,北部新区公安分局。

刑侦技术室里,现场血迹样本正在进行化验。

经比对,这些血迹不属于受害人。

“在这样隐蔽的角落,谁会留下血迹?”

“留下血迹,是否说明犯罪嫌疑人受了伤?”

“从血迹所在位置推测,嫌疑人受伤部位应该为手部。”

……

围绕证据逐层推理,犯罪嫌疑人的特征和逃跑过程,一点点浮现在陈冰眼前。

“当天作案后,嫌疑人没坐电梯,而是沿楼梯逃离现场,避开了小区摄像头,途中还掩盖了脚印。”陈冰说,“可是,再狡猾的犯罪也会留下破绽——在作案过程中,他(她)弄伤了手指,逃跑时不慎把微量血迹留在了墙面上!”

根据这条线索,负责抓捕的战友立即行动。

凌晨3点,陈冰回家了。

打开门,空荡荡的房间映入眼帘。

为了不让父母操心,陈冰搬出了父母的房子,住进了这个小户型。

躺上床,陈冰的右腿不时传来阵痛,却并不能阻止他倒头就睡。

两个小时后,闹钟响了。

陈冰睁开眼,盯着天花板,出了一会神。

血迹、警戒线、小区群众惊恐的眼神……昨天案发现场的画面,在他脑海里闪现。

然后,他想到了那名受害人。

“腾”的一下,年轻民警翻身起床了。

此时,时针指向凌晨5点——为了赶上“有位子坐”的地铁,每天陈冰都坚持早起。

“你这样拼命,何苦?”曾经有同事劝他。

“民命为重。”他用一个成语作答。

此语出自中国法医学泰斗、宋朝提刑官宋慈,意即“群众生命安全最重要”。

不久,案子破了——经过民警连续58个小时的奋战,犯罪嫌疑人被捉拿归案——犯罪嫌疑人的特征,和陈冰描述的完全一致!

“凶手是个男的!”

“是入室抢劫时杀人!”

“这下敢出门了!”

…………

听说案子破了,“贝克汉姆”和邻居们长出一口气。

他们却不知道,在把凶手捉拿归案的过程中,那名独臂警察和他的战友们付出了怎样的艰辛。

2014年,由于在刑事技术方面的杰出成绩,陈冰被评为“感动重庆年度人物”,同时成为第三届“重庆市人民好公仆”推荐对象。

猜你喜欢

陈冰楼栋案发现场
Orientation determination of nitrogen-vacancy center in diamond using a static magnetic field
推行“楼栋工作日”提升城市社区治理能力
句容市崇明街道:“楼栋党员”引领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2020理想之城
“楼栋自管”为何行之不远
现场的疑点
基于无人机技术对案发现场重建研究
光从哪里来
跟着总理去美洲
金牌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