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书法类图书的出版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4-06-11梁宝印

编辑之友 2014年7期
关键词:碑帖类图书出版社

梁宝印

摘要书法类图书出版作为传统出版领域的重要部分,对其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一直缺少深入的研究。文章试图从书法类图书的出版现状着手,通过查阅、搜集和整理相关数据资料,分析此类图书出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市场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并提出促进书法类图书出版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书法图书出版现状市场需求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书法“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沈尹默语),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发轫于先秦,时至今日仍流传不衰。为弘扬书法艺术,古今书法爱好者致力于对书法艺术的保护和发扬,他们不仅将大量的名家名帖临摹、刻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书法实物,还刻印出版众多书法作品集,以使这些瑰宝流传于世。从官府刊印到民间私刻,古人刊印的书法作品种类繁多,不可胜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出版产业的发展,全国的相关出版社挖掘、出版了大量的书法类图书。这些出版物几乎囊括了历朝历代所能收集到的书法精品,现在的大小书店、网店都在竞相销售。

那么书法类图书是否已饱和且臻于完善,是否已满足市场和广大书法爱好者、收藏家的需求呢?书法图书出版还有没有前景,下一步该怎么做?

二、书法类图书出版现状

1. 出版社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的图书出版实行“专业分工”管理原则。早在1950年《政务院关于改进和发展全国出版事业的指示》中便明确指出:“为便于提高出版物的质量,专营出版工作的出版社,首先是公营出版社,应当按出版物的性质而逐步实行大致的分工。”1980年,《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又规定:“不同性质的出版社,按照各自的分工和特点,确定出书范围。专业出版社应出版有关本专业的图书。”198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出版社工作的决定》中更是强调:“各出版社都不得越出确定的出书范围。”[1]

根据这一管理原则,结合我国目前出版社的设立现状,很显然,书法类图书的专业出版社应为美术出版社。

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注册登记的出版社中,带有“美术”字样的图书出版单位共有26家。除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之外,尚有重庆、山西、海南、贵州、青海、内蒙古、宁夏、西藏等1市4省3区没有专门美术出版社,而是由当地人民出版社或其他出版社担当了美术出版社的功能。

2014年5月,由大众文艺出版社组建,中国文联主管、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中国书法出版社在京成立,成为第一家专门的书法类图书出版单位。此外,西泠印社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书店出版社、文物出版社等也在书法类图书出版方面享有盛誉。由此可知,全国书法类图书专业出版社至少有30家,中央及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均有分布。

然而现在,图书出版的专业分工限制已越来越弱,在激烈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书法图书出版也已打破专业与非专业的限制,其他综合类出版社、文艺类出版社、古籍类出版社、大学出版社等也都开展了书法类图书出版业务,如中华书局、时代文艺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等。出版社只要有好的选题,都可进行书法类图书的出版,因此,出版书法类图书的出版社数量庞大。据开卷数据对2013年书法篆刻类图书的销售统计,位居前十位的分别是湖北美术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中国书店、湖南美术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其中,专业出版社6家,占60%;其他出版社4家,占40%。专业出版社与非专业出版社在书法类图书的出版中,势均力敌。

2. 出版规模及品种分类

书法类图书的出版规模有多大?当当网显示,当前在售书法类产品共31 476件。亚马逊显示,在售书法类产品15 604件。京东商城显示,在售书法类产品13 251件。而据开卷数据的统计,2013年全年书法篆刻类图书的动销品种为12 813种,2014年1-3月,书法篆刻类图书的动销品种为10 415种。书法篆刻类新书的出版品种,2013年1-3月为445种,2014年1-3月为438种,2013年全年新出书法篆刻类图书品种为1962种。书法类图书产品的在售品种规模保持在万种左右,而每年新出产品也在2000种左右。

书法类图书的品种有哪些?中国书店出版社总编辑马建农将其分为碑帖图书、书法技法图書、书法研究三大类。[2]当当网书法图书栏目将其分为字帖、碑帖、硬笔书法、技法/教程、书法理论、书法名家、书法赏析、书法工具、外文书法及美术字等10类。亚马逊将其分为书法理论、书法教程、名家作品、碑帖法书墨迹、硬笔字帖等5类。京东商城将其分为硬笔字、毛笔字、碑帖篆刻、理论等4类。可见,目前市场对于书法图书的分类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解释“书法”为“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3]但考虑到不少初学书法者选择硬笔书写作为入门,书法艺术的外延理应更加扩大。而书法名家又包括古代名家和现代名家,古代名家的作品多作碑帖临摹之用,现代名家的作品多为赏析之用。书法工具书主要为书法字典,其功能是学习、查询、研究之用。由此看来,将书法类图书分为碑帖图书、技法教程图书、赏析图书、书法研究及工具书等4类较为妥当。

碑帖指“石刻、木刻法书的拓本或印本等”。[4]目前市场在售碑帖约有5000种。据开卷数据,2014年1-3月书法篆刻类图书畅销书前50名中,碑帖图书主要有湖北美术出版社的“传世碑帖精选”系列4种,累计当年销量达44 362册。应漪认为,现在的碑帖出版市场是“出版者并非按照现实的情况供市,学习者想学的本子买不到,只能在不情愿中选择”。[5]真正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绝”的寥寥无几,很多碑帖图书都是翻拍所得,缺少了原碑、原帖的韵味和品格,其市场自然也有限。

技法教程图书是书法图书市场次于碑帖图书的一大门类。据开卷数据对2013年书法篆刻类图书销售前50名的统计,可明确为技法教程类的图书达23种,占46%;2014年1-3月此项统计为27种,占销售前50名的54%。而这些图书多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所出版。此类图书针对书法初学者出版,主要从书法结构、笔画、偏旁部首等方面进行讲解。

书法赏析类图书的在售品种较少。由于对赏析类图书的界定不同,各家的统计自然也不同。相比于碑帖类图书,此类图书规模毕竟很小。现在的书法图书出版市场重点在碑帖图书和技法教程图书,这两类图书主要为临摹学习之用,赏析类图书则在于提升书法艺术的认知度和鉴别素养。在大力推进书法普及和教育的当下,提高全民对于书法的认知程度和鉴赏水平,似乎更为迫切。只有体认到了书法艺术之美,才会促使更多的人去学习使用书法。

书法研究及工具书的出版规模很小。相对于前三类,此类图书因专业性更强,需求量不大,因而销售规模有限。书法研究主要包括书法史研究、名家书法研究、书法字体及技法研究、书法文化研究等,如上海书画出版社的《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南宋书法史》等。书法工具书主要为书法字典,具体可分为4类:综合类书法字典、专门字体书法字典、名家书法字典、其他类书法工具书,如《书法大字典》(商务印书馆)、《中国书法百科全书》(北京燕山出版社)等。

3. 市场现状

目前,书法类图书市场整体表现为“产品多元化、市场动力足的稳定发展态势”,[6]上市产品琳琅满目,新品不断,市场火热。然而在表面繁荣的背后,也暴露出了隐藏的问题:产品结构失衡,重复出版,整体质量堪忧,已成为书法图书出版亟须正视并解决的问题。书法图书市场的现状大致如下:

(1)产品结构失衡,重复出版多。碑帖系列是书法图书市场的大宗,马建农认为,碑帖图书已占书法类图书的80%~90%。[7]作为市场最看好的出版领域,各社纷纷进军碑帖市场,如上海书画出版社、故宫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等都推出了碑帖图书系列,且在市场上反响良好。其他如书法技法类图书、书法研究类图书、书法工具书所占市场份额很小。硬贴图书出版蜂拥而上,导致书法图书市场的重复出版严重,缺少创新,质量下降,缺少细分市场定位,致使读者无从选择。

(2)价格两极化,高档和大众图书价位相差悬殊。目前在售的书法类图书价格最高者为九州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碑刻书法全集》,全书共108册,宣纸印刷,线装装订,全套定价32 800元。其他定价在10 000元以上者还有《中国书法全集》(万卷出版公司,定价28 000元)、《历代书法珍本集成·晚清民国》(山西人民出版社,定价21 800元)、《米芾书法全集》(紫禁城出版社,定价16 000元)等。除此之外,价格在1000元以上10 000元以下的在售品种为六七十种。高档图书印装精美,一般为宣纸印刷,以卷轴装、经折装或线装装订,主要为礼品和收藏用书。而多数普及性书法类图书的价格则较低,以开卷提供的2013年书法篆刻类图书销售前50名来看,定价在20~40元者5种,其他45种图书定价均在20元以下,占销售榜的90%。书法类图书的内容大同小异,其价位的差别主要是因为印制、装帧及服务差别。

(3)书法教材教辅图书市场乱中趋定。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一直是中小学教学内容。但因对书法教材教辅市场的监管不到位,大量良莠不齐的中小学书法教材教辅充斥市场。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对书法教育学生用书进行审查”。目前,各社送审的书法教材已结束审查,11家出版社开发的教材入列,这也意味着未经审定的中小学书法教材将退出学校市场。随着书法教材用书的确定,书法教辅市场也必将经历一番新的调整,整体市场逐步趋于稳定。

(4)书法类数字产品进入市场。借着数字出版发展的势头,书法类图书的数字出版时代业已到来。如中国书法网开发的《书法字典》本地数据型产品、《ARTDAILY每日中国艺术》的信息推送型产品、上海书画出版社《书法》杂志展示阅读型产品以及由“工程师爸爸”开发的《宝贝写字》书写互动型产品等,[8]都在尝试开拓书法类数字产品的市场。虽然目前纸质图书仍是书法类出版物的主流,但随着多媒体阅读习惯的改变,除部分专门收藏者仍热衷于纸质书法作品外,一般书法爱好者、学习者将成为书法类数字产品的主要购买者,书法类数字产品也将会成为争夺书法出版市场份额的一支劲旅。

4. 需求现状

(1)国家层面需求:文化发展和教育的需求。虽然书法类图书在所有出版门类中所占比重较轻,但市场依然对其有较高需求。表现在国家层面,主要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需求和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国民素养的需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9]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深深烙印在民族文化的深处,实现书法文化的传承、传播与普及已成为增强国家文化竞争力、实现文化繁荣发展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在此需求下,对下一代进行包括书法教育在内的传统文化教育势在必行。教育部已对中小学书法教育作出规划,又于日前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因此,书法学习的热潮必将到来,而由此催生的书法图书市场乃至书法教育市场,其体量巨大、需求旺盛。随着书法教材审定程序的完善,书法教育图书也将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大量书法教辅、书法教学研究图书将会为市场所渴求。[10]

(2)社会层面需求:大众群体和专业人士的需求。中央电视台2013年举办的中国汉字书写大会和2014年的中国成语大会吸引了国人目光。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键盘书写已导致传统纸质书写不知不觉间沦为配角,对纸质书写的陌生、提笔忘字,成为不少人的尴尬。对传统书写模式的重新认可和重视,必将使更多人着意动手写字,而相应的书法字帖也会受欢迎。

除大众的需求之外,专业人士对书法类图书的需求也十分巨大,且成为高端书法类图书的主要消费者。对专业书法研习者来说,临摹原碑、原帖是其必须经历的过程,甚至一些书家终身临摹碑帖,所以高质量的碑帖出版物是刚性需求。而对广大书法爱好者来说,则需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购买不同品位、不同档次的出版物,而高档、精美的高价位出版物则是藏家的珍爱,亦是其投资需求。

三、书法类图书出版的发展对策

根据上述分析,从推进出版社书法出版的角度,本文认为,书法类图书出版应更为全面、立体,从宏观的政策把控到微观的结构优化,从横向的强强联合到纵向的新科技探索,都应有清晰明确的发展思路。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4方面确定各自的发展策略。

1. 把握发展机遇,赢取国家支持

国家的文化政策是出版社发展的导向。就书法类图书出版而言,现正处于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国家大力提倡弘扬传统文化的机遇、教育部将书法课程列入中小学乃至高等院校教学规划的机遇、国家进行全民阅读活动的机遇,都是摆在出版单位面前的有利因素。出版单位要想在书法出版市场有所作为,就须紧紧抓住国家从宏观战略层面提供的发展机遇,密切跟踪、关注国家各项扶持政策,紧跟政策形势,积极争取资金支持。目前书法出版可利用的国家扶持政策有国家出版基金、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十二五”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等。以国家出版基金为例,2014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书法类出版物2个: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书法史绎》、文物出版社《善本碑帖过眼录(续编)》,2013年资助书法类出版物3个: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六艺之一录(暨历代书法文献数据库)》、山西人民出版社《历代书法珍本集成·晚清民国》、辽宁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其中山西人民出版社的《历代书法珍本集成·晚清民国》获得资助资金282万元。尤其在中小学书法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和全民阅读活动开展的有利环境下,积极策划出版优秀书法出版物,适应政策和市场,是出版社的不二选择。

2. 探索强强联合,推进资源整合

马建农谈及当前书法图书出版的第一印象就是“大量重复性的书法图书比比皆是”。[11]这是书法图书市场的首要问题。为能在书法出版中分得一杯羹,大量专业出版社与非专业出版社纷纷进入这个市场,然而大部分出版社的书法出版资源、技术未能支撑起它们的品牌创建。于是,选题雷同、内容相似、质量不高的书法出版物便涌入图书市场。这些产品不仅妨碍了读者的选择,还扰乱了市场,对真正优秀的图书造成冲击。这种情况下,书法出版单位有必要改变单兵作战模式,通过市场纽带,将专业出版社和书法名家、文物管理部门、书法创作研究机构的资源整合起来,分工协作,通过强强联合带来的市场影响力和资源整合带来的质量高追求,确立在书法图书市场上的品牌地位。书法图书出版单位需建立强强联合的意识,通过联合组建专业团队,联合成立出版机构,联合培养使用编辑人才,联合运作发行营销,以达到联合开发图书市场,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3. 优化图书结构,提升专业水准

面对书法类图书市场产品结构的失衡,出版单位须调整出版策略,优化产品结构。围绕碑帖图书、技法教程图书、书法赏析图书、书法教材教辅、书法研究及工具书等不同类别,去规划整合内容资源,形成多层次立体式的布局。对于规模已然庞大的碑帖图书市场,出版社应着重在“精”上下工夫,对原碑原帖的选择、图书的编辑印制等都要精益求精,推出精品。对书法研究类、技法类图书则要突出“新”,推出新的研究思路、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出版视角,避免陈陈相因。而对于收藏类图书,则力求“高大上”,通过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图书出版,满足收藏爱好者的需求。对于书法教材教辅图书,则注重“适应”,根据教育部的规划开发的书法教材教辅,要適应某一阶段的学生使用,只有区分不同年龄和学习阶段,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在对产品、读者进行细分的同时,书法的专业性和艺术性要求也须得到满足,这就需要书法专家对出版的跟进。出版单位可聘请知名书法家、书法评论家参与图书的编纂,从专业角度对书法产品进行评判、筛选,保证书法类图书的专业水准。

4. 借助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发展

以互联网、全媒体、大数据为主要内容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12]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由此带来的阅读模式的变革也正在发生。书法出版领域的数字化尝试已经开始,虽然书法的传统文化属性更重,其数字出版的发展尚处起步阶段,但已成为一大趋势。传统书法阅读模式和数字书法学习模式必将形成双峰并立态势。借助、助推这一趋势,已成为出版社不得不考虑的现实。在已有的本地数据型、信息推送型、展示阅读型和书写互动型模式的基础上,如何完善旧的出版模式,如何开发新的模式,借助新的数字印刷技术甚至3D打印技术,完成传统书法图书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书法类出版社需要思考并探索的课题。

结语

当前,书法类图书出版已进入发展瓶颈期,一方面是出版滞胀带来的市场失序、结构失衡、品质失精,一方面是新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但发展尚有前景。相关出版社应认真审视、冷静思索,在出版产业日益重视提升质量效益的今天,制定适合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的发展策略,让书法出版在完成文化软实力提升和价值观构建的同时,也能培育出健康、稳定、有发展动力的产业市场。

参考文献:

[1] 陆本瑞. 出版社的专业分工问题(上)[J].中国出版,1995(7):17-19.

[2] [7] [11] 章红雨. 网络时代,书法出版不遇冷[N].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09-09.

[3]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203,54.

[5] 应漪. 由碑帖出版引发的话题[N]. 中国文物报,2011-03-18.

[6] 杜萍萍. 书法图书出版“多”头并进[N].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03-14.

[8] 陈艳. 移动出版“点睛”书法艺术图书[N].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12-12.

[9] 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提高软实力实现中国梦[N].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01-01.

[10] 宋喜群,赵媛媛. 书法教育短板怎么补齐[N]. 光明日报,2014-05-07.

[12] [英] 迈尔-舍恩伯格,库克耶. 大数据时代[M]. 盛杨燕,周涛,译.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9.

猜你喜欢

碑帖类图书出版社
内卷
我等待……
新形势下教育类图书编辑如何全面提升编辑素质
碑帖硬临
碑帖硬临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碑帖硬临
碑帖硬临
航天类图书的出版现状与选题策划研究
从一本书的出版到一门课程的建设:浅谈教育类图书编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