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数字出版合作探论
2014-06-11张雪峰
张雪峰
摘要中国内地与台湾地区的数字出版产业均已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但目前两岸产业合作的规模小、层次低,虽然合作意愿强烈,但实际行动迟缓。深化两岸数字出版合作,关键环节在于协调数字版权保护的力度、数字出版格式的标准化和一体化、合作培养数字出版人才和成立两岸数字出版联盟,推动数字阅读与数字版权交易平台的共建等方面。
关键词 数字出版产业合作两岸关系
数字出版产业合作是海峡两岸出版合作的新兴领域和重要内容,也是数字时代两岸增进文化交流、推动出版产业共同发展,进而打造全球华文出版盛世的必由之路。当前,两岸在数字版权贸易、数字技术合作等领域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合作,但这种浅层次的形式不足以适应数字出版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两岸理应携手共进,加强资源整合,共同开拓国际华文出版市场,以应对谷歌、苹果、亚马逊等国际数字出版巨头带来的严峻挑战。
一、两岸数字出版产业的合作进程
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为两岸产业合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内地出版界有关人士多次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愿望,描绘出美好的合作前景。2008年9月,原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台北举行的纪念海峡两岸出版交流20周年座谈会上表示,台湾的数字出版起步较早,不但有基础,也有经验,可以为两岸交流打造新方向。[1]副署长邬书林也多次阐述两岸数字出版合作的重要意义和美好愿景,并强调两岸业界应在出版内容、产业链盈利模式、版权保护、数字出版标准等4个方面加强合作。[2]
台湾地区业者对两岸数字出版合作也表现出极大的热忱和兴趣。2011年6月,在厦门举办的第三届海峡两岸新闻出版业发展论坛上,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理事长陈恩泉提出,在推进两岸出版界及闽台数字出版的交流与合作上,可建立两岸版权交流平台、台湾出版商会服务平台、大中华出版共同体平台等三大平台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台湾数字出版联盟理事长何飞鹏也曾表示,与内地企业的合作,随时都可以谈,随时都可以合作。[3]
近年来,台湾出版机构、数据库公司和阅读终端制造企业已开始和大陆业界进行了初步的数字出版内容与技术合作。
在内容合作层面,与内地开展合作的机构有城邦、远流、台湾联合线上等。2009年,城邦出版集团分别与方正阿帕比、起点中文网合作,共享两岸数字出版成果。方正阿帕比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技术与产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城邦以方正阿帕比为销售平台,利用其数字技术代理销售城邦的内容产品,先期合作以儿童教育题材的图书和内容产品为主。[4]城邦旗下的“Popo原创”从2009年起与盛大文学旗下的起点中文网合作,建立了“起点中文网台湾分站”,吸纳网络小说读者并承接在线印书业务。[5]台湾远流出版公司则于2011年宣布推出“TAO台湾学术在线”数据库,并同内地合作,“成为台湾唯一合法进入内地市场的数字电子书刊平台”。[6]台湾联合线上是台湾联合报系创办的综合性数据库公司,该公司先后与内地龙源期刊网、红袖添香等数字阅读网站合作,整合彼此优势资源,共同打造全球华文综合数字阅读知识平台,以加强开拓两岸数字出版市场,面向全球华人提供数字阅读服务。
在技术合作层面,与内地合作的主要有元太科技、宏碁等公司。拥有电泳式电子纸E-ink专利技术的元太科技是全球电子纸的龙头生产企业,该公司除在扬州建立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子纸生产基地外,还于2010年先后与方正蕃薯网、凤凰传媒签订合作协议。未来元太将协助方正蕃薯网推动电子书平台建设,或把方正蕃薯网的电子书建置电子纸内,提供电子书硬件制造商完整的解决方案。同时,元太与江苏凤凰传媒集团联手开展合作加速推动教科书、参考书数字化,并推出适合教育市场使用的电子书平台和电子学习器,共同开发内地的教育市场。2010年8月,宏碁与方正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方正科技签署合作协议,取得“FOUNDER方正”品牌在电脑、电脑外壳产品、5寸以上屏幕的电子书和MID产品中的使用权。[7]
二、深化两岸数字出版合作的关键环节
与两岸数字出版产业高速发展的态势以及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相比,当前两岸数字出版合作的进程显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产业合作的规模小、层次低,虽然合作意愿强烈但实际行动迟缓,可见影响两岸数字出版合作的关键环节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数字出版资源的深度整合仍有待破题。
在ECFA框架协议下,两岸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可充当数字出版合作的推手,搭建合作平台,保障信息共享。当然,数字出版相关企业是两岸产业合作的主导力量,应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共同推进数字出版产业的深度合作,最终打造全球华文出版事业大繁荣的局面。依笔者之见,推进两岸数字出版资源深度整合的关键环节包括以下4个方面:
1. 协调两岸数字版权保护的力度
当前,国际上DRM(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已相当成熟,如根据国际主流的电子书格式Mobi、ePub和PDF,Adobe、苹果、巴诺和亚马逊这4家技术和内容供应商已分别定制开发了相应的DRM技术方案,既可防止内容被非法使用,又可保证合法用户的合理充分使用。[8]数字版权管理需要应对的仍是两岸读者的观念问题,读者习惯了免费使用网络资源,对于付费下载仍抱有抵触心理。有学者认为,对于正规花钱购买的读者,如果DRM技术使得电子书不能进行加值的处理与再利用,阅读体验比纸版书差,他们是不会愿意再次付费的。[9]当前环境下,两岸数字出版合作如果一意强化严格的数字版权保护力度,则可能无法培育出稳定的读者市场。但若无法对数字版权实施有效的保护,则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损害产业链各方的正当利益,同时也影响台湾业者进入内地数字出版市场的积极性。因此,如何对两岸数字出版物实行一视同仁的保护,并选择一个尺度合理的DRM技术,力求在数字出版企业与读者之间寻得一个平衡点,是两岸开展数字出版合作之初就应进行协调、合作的。
2. 两岸数字出版格式的标准化和一体化
和国外相对统一的数字出版格式相比,内地的出版格式显得多而杂乱,几乎是一家出版机构一种格式。除使用面较广的PDF外,还有CNKI的CAJ、方正的CEB、书生的SEP、超星的PDG等,电子图书的存储格式也多达20种左右,用户面对不同的数字出版商都须选用不同的阅读器和软件。[10]这既增加了读者的阅读成本,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台湾的情况相对较好,电子书大多采用PDF格式,台湾数字出版联盟则支持国际数字出版联盟(IDPF)所主导的ePub格式。两岸数字出版合作绕不开数字出版格式的标准化和一体化,如对于由纸版图书转换而成的数字内容,两岸均可采用国际主流且在两岸均已广泛使用的PDF格式,以方便保留纸版书的原有版式;对于原创数字出版内容,则可统一采用用户界面更友好的开放标准ePub格式。数字出版格式的标准化和一体化,既可避免数字出版企业今后格式转换所产生的成本,又可使读者不必更换阅读终端或频繁下载安装阅读软件,即可方便地在不同的平台进行数字阅读。
3. 合作培养数字出版人才
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当前两岸数字出版人才都比较缺乏,这不仅影响行业的发展,且已成为两岸数字出版合作的一道障碍。内地的数字出版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上存在明显的脱节,专门培养数字出版人才的教育机构也比较缺乏。单一的教育模式,很难培养出既懂出版又懂技术,同时兼具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台湾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具有“跨科系”“整合性”的特征,強调实践与应用。[11]但台湾专业教育规模不大,普遍忽视理论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先天不足。因此,加强人才培养的合作,整合两岸数字出版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不仅可促进两岸数字出版产业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增进互信,同时更为今后数字出版合作储备人才。依笔者之见,两岸合作培养数字出版人才的近期目标可以是定期举办讲座、研讨会等形式的短期培训班,远期目标则是共建数字出版高等教育专业,由两岸共同出资、共聘教师、共招学生,面向国际华文数字出版市场培养专业人才。
4. 成立两岸数字出版联盟,推动数字阅读与数字版权交易平台的共建
目前内地共有近600家出版社,台湾则有上万家,其中绝大多数为小型出版社。如果以单一出版机构参与数字出版,无疑在产业链中居于弱势地位,缺乏话语权,利益分成小,因此影响数字出版的积极性,这同样是不利于整个产业链发展的。由城邦出版集团牵头成立的台湾数字出版联盟和由北京出版集团公司牵头成立的内地数字出版联盟的建立,其目的就是整合内容资源,扩大出版社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显然,提高两岸出版界内容资源整合的效率,同样需要建立一个机构居间主导协调。两岸首先可通过协商成立海峡两岸数字出版联盟,为两岸业界合作搭建信息平台,建立常态的对话机制,提高两岸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度,最终目标是实现数字阅读与数字版权交易平台的共建。这样的平台既可以是依托现已运作成熟的数字出版商业平台,也可由双方共同出资新建。平台应至少可满足全球华文读者阅读简繁体优质数字出版品,以及两岸业界进行数字版权贸易的需求。这样,即使是两岸的小型出版机构,也可参与进来,降低交易成本,激发数字出版积极性,共享数字出版盛宴。
结语
两岸数字出版产业互补性强,在数字出版转型和现代物流数字管理方面台湾比内地有着明显的优势,而内地庞大的消费市场,丰富的原创内容资源和人才资源也是台湾无法相比的。上述互补优势加上良好的传统出版合作基础,为两岸数字出版业打开了广阔的合作空间。随着数字化浪潮的来袭,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共享数字内容资源将成为两岸最便捷、最高效的文化交流方式。
参考文献:
[1] 林娟,卢虹. 纪念两岸出版交流20周年座谈会在台北举行[EB/OL].(2008-09-22)[2012-12-17].http://www.xinhuanet.com/chinanews/2008-09/22/content_14461025.htm..
[2] 邬书林. 两岸数字出版应在4个方面加强合作[EB/OL].(2011-10-29)[2012-12-17].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1-10/29/c_111132905.htm.
[3] 何飛鹏. 台湾数字出版的最新观察[EB/OL]. (2012-11-01) [2013-02-15].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2/2012-11-01/145580.html.
[4] 王坤宁. 台湾城邦与方正阿帕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EB/OL].(2009-07-13)[2013-02-15].http://www.chinaxwcb.com/index/2009-07/13/content_176338.htm.
[5] 侯丽华. 台湾数码出版仍处“婴儿期”[EB/OL].(2011-12-05)[2013-08-15]. http://tech.sina.com.cn/it/2011-12-05/14096425713.shtml.
[6] 台湾学术在线数据库首登大陆[J]. 出版参考,2011(36):43.
[7] 陈信元. 两岸共创数字出版双赢模式[J]. 出版参考,2010(30):35.
[8] 王艾. DRM:数字出版的攻与守[J]. 出版广角,2012(7):35-37.
[9] 陈蕴嘉. 台湾电子书产业的发展因素与方向[J]. 图书馆杂志,2010(4):20-24.
[10] 严定友. 传统出版社数字出版模式设计原则[J]. 中国出版,2009(6):44-46.
[11] 陈玲. 两岸数字出版合作机制与前景分析[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29(2):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