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巴山区野生桑黄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2014-06-11张文隽吴亚召李峻志张黎光吴小杰李安利

关键词:桑黄麸皮木屑

雷 萍,张文隽,吴亚召,李峻志,祁 鹏,戴 璐,张黎光,吴小杰,李安利

(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43)

桑黄Phellinus baumii,俗称火木层孔菌、针层孔菌、桑耳、鲍氏层孔菌、针裂蹄,属于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层孔菌属,是一种多年生药用真菌[1]。主要分布于秦岭、陕西与甘肃交界的子午岭地区。生长于杨、桑、柳、白桦、榉树、桃等阔叶树的枯立木及树干上[2]。桑黄因其寄生树种不同,其形状、颜色、以及含有的成分亦不同[3]。目前,市场上供应的主要有桑树桑黄、松树桑黄、杨树桑黄、白桦桑黄等。桑树桑黄为极品,价格最高。

桑黄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4-5],是我国最有发展前景的23种药用真菌之一,有“森林黄金”之美称。《中药大辞典》记载,其可治血崩、血淋、带下、闭经等妇科疾病[6]。现代研究发现桑黄多糖具有促使肿瘤细胞自我毁灭的诱导细胞自杀活性作用,可以防止肿瘤细胞附着于体内,同时确认拥有抑制转移作用[7]。是目前公认的生物领域治疗肿瘤有效率排在第一位的高等真菌[8]。桑黄产品作为抗肿瘤药物具有极大的药用价值和开发潜力。

医药市场桑黄需求量增大,价格高导致对桑黄的无序采集,自然界中野生桑黄资源匮乏,面临枯竭。加上桑黄自身生理生态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及外部条件的制约,人工栽培存在一定的困难,极大地限制了桑黄在临床上的应用。本试验针对现有桑黄人工栽培中的子实体产量低、质量差(不成形)等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桑黄人工代料栽培方法,找出适合桑黄子实体发育的空气相对湿度、温度、光照及栽培模式等环境因子和管理措施,具有子实体产量高、性状好等优点,为实现桑黄基地化、规范化栽培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桑黄菌株

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菌种资源中心第三研究室研究人员2006年对采自秦巴山区桑树上的野生新鲜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培养。

1.2 培养基

1.2.1 母种培养基 综合PDA培养基:马铃薯(去皮、煮汁)200 g,葡萄糖 20 g,蛋白胨 5 g,KH2PO41g,MgSO40.5 g,琼脂 18 ~ 20 g,酵母膏3.5 g,水 1 000 mL,pH 自然。

1.2.2 原种培养基 麦粒培养基:小麦粒98%,石灰1%,石膏1%,含水量60%。

1.2.3 栽培种培养基 ① 木屑78%,麸皮20%,石膏1%,石灰1%,含水量60% ~62%;②棉籽壳78%,麸皮20%,石灰1%,石膏1%,含水量62% ~65%;③ 麦粒88%,木屑10%,碳酸钙2%,含水量60%;④ 木屑41%,棉籽壳41%,麸皮15%,石膏1%,蔗糖1%,石灰1%,含水量60% ~62%。

1.2.4 栽培料培养基 ①桑树木屑80%,稻壳2%,麸皮15%,石膏1%,蔗糖1%,石灰1%,含水量60% ~62%;② 桑树木屑76%,稻壳2%,玉米粉18%,蔗糖1%,石灰1%,含水量60% ~62%;③ 桑树木屑76%,稻壳2%,玉米粉10%,麸皮10%,蔗糖1%,石灰1%,含水量60% ~62%;④ 棉籽壳78%,麸皮20%,石灰1%,石膏1%,含水量62% ~65%;⑤ 木屑41%,棉籽壳41%,麸皮15%,石膏1%,蔗糖1%,石灰1%,含水量60%~62%。

1.3 试验方法

1.3.1 菌种培养

1)母种培养

母种培养基配方为综合PDA,常规灭菌后于接种箱内无菌操作接种,其后置于培养箱26℃ ~30℃条件下培养,约10天长满。长满即可接原种。

2)原种培养

按原种培养基配方称料,麦粒煮熟至无白心为止,用规格为13 cm×19 cm×0.005 cm一端封口的聚乙烯菌袋装袋,装满袋后另一端套以1.5 cm×2.0 cm规格的塑料颈圈,并用聚乙烯塑料纸封口,高压灭菌。待冷却后于接种箱内常规无菌操作接种。置于26℃ ~30℃无光照条件下培养,约25~30天长满。满袋即可接栽培种。

1.3.2 栽培种培养基配方试验 按1.2.3所设栽培种培养基配方称料,每个配方接种30袋,试验重复5次,常规拌料,用规格为13 cm×25 cm×0.005 cm一端封口的聚乙烯菌袋装袋,装满袋后另一端套以1.5 cm×2.0 cm规格的塑料颈圈,并用聚乙烯塑料纸封口,高压灭菌。待冷却至室温后,于接种箱内常规无菌操作接种。置于26℃ ~28℃无光照条件下培养,观察并记录菌丝生长情况。

1.3.3 栽培料培养基配方试验 按1.2.4所设5个栽培料培养基配方分别称料,试验5次重复,常规拌料,用规格为17 cm×33 cm×0.005 cm的聚乙烯菌袋装袋,两端均套以1.5 cm×2.0 cm规格的塑料颈圈,并用聚乙烯塑料纸封口,常压灭菌。分别接种桑黄菌种,每个配方接种30袋,将接种好的菌袋移入消过毒的培养室内,分层排放。发菌期间培养室内保持25℃ ~26℃,遮光培养,满袋后,进行出菇管理。观察并记录菌丝生长情况和出黄情况。

1.3.4 栽培模式选择试验 将1.3.3选择的最佳栽培料配方配制、制袋、接种,发菌,菌袋在发菌过程中温度保持在25℃ ~28℃,遮光培养。接种5天后,培养室适当通风,每天通风30 min,每隔5~7天翻袋一次,当菌丝体发至接近满袋,松开料袋口,留一点缝隙,待菌丝长满后移入出菇棚,进行不同方式出菇处理。设2个处理,每处理做200袋,每袋装干料重0.5 kg,重复3次,产量取平均值。观察并记录出黄情况。

处理1:代料栽培直接出黄

一般代料栽培的栽培袋是两端接种,两端出菇,出黄时菇棚温度保持在25℃ ~30℃,最低不可少于18℃,最高不超过35℃。始终保持地面潮湿,每天向棚内喷水3~4次,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达到90%~95%。子实体发生期提供300lx左右散射光。每天通风换气至少2次,换气时间可根据外界环境温度调节,温度低时中午换气,温度高时早晚换气。如果出菇期间棚内温度过高也可随时通过换气降温,原基膨大3~5天,逐渐形成菌盖,要增加喷水保湿,提高湿度,棚内地面土壤湿度达50% ~60%。

处理2:半脱袋覆土栽培方式

在菌丝发满、原基形成时,开袋,上半部保留6 cm左右袋,下半部全部脱去,埋到土里。其他管理方式基本同处理1。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种培养基对桑黄菌丝生长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桑黄菌丝菌种在不同栽培种培养料上的生长情况有所差异,配方③ 最佳,配方②,④次之,配方①最差。桑黄菌丝在配方③生长速度快,长势旺盛,长满袋所需时间短。桑黄同其他食药用菌均为好气菌,而桑黄菌丝生活力弱,配方① 菌袋通风太差造成菌丝生长势弱。

2.2 不同栽培基质对桑黄菌丝生长的影响

由表2可知,桑黄菌丝在配方②生长速度最快,接种35天长满袋,配方③ 在38天长满袋,速度次于配方②;观察菌丝生长过程发现配方②桑黄菌丝长势快,菌丝生理发育也快,在满袋前菌丝颜色已开始发生变化。配方③菌丝生长过程中,菌丝生长速度快,生理发育正常,没有发现菌丝满袋前菌丝颜色变色现象。因此,确定配方③作为桑黄人工栽培试验最适培养基。

表1 4种不同栽培种培养基对桑黄菌丝生长的影响Tab.1 Effect of four different culture mediums on mycelial growth of Phellinus igniarius

表2 5种不同栽培基质对桑黄菌丝生长的影响Tab.2 Effects of five different substrates on mycelial growth of Phellinus igniarius

2.3 不同栽培模式对桑黄菌子实体生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桑黄菌采用半脱袋覆土出黄栽培模式产量高,这种方式菌袋的保水性好;代料两头出黄产量差,由于出黄时间较长,失水比较严重。

表3 2种不同栽培模式对桑黄子实体产量的影响Tab.3 Effects of two different cultivation modes on fruitbody yield of Phellinus igniarius

3 讨论

1)秦巴山区野生桑黄可经过人工驯化进行代料栽培产生桑黄子实体,适合的培养基为桑树木屑76%,稻壳2%,玉米粉10%,麸皮10%,蔗糖1%,石灰1%,含水量60% ~62%。空气相对湿度90% ~95%、温度25℃ ~28℃、光照200~300 lx。

2)通过栽培模式的探索,结果表明:采用“装袋—灭菌—接种—半脱袋—覆土”的半脱袋覆土栽培模式能有效提高桑黄的产量。

[1]卯晓岚.中国大型真菌[M].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2000:465-468;477.

[2]DAI Y C.Phellinus sensu lato(Aphyllophorales,Hymenochaetaceae)in East Asia[J].Acta Bot Fennici,1999,166:111-115.

[3]宋力,孙培龙,郭彬彬,等.桑黄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用菌,2004,24(3):7-15.

[4]应建浙,卯晓岚,马启明,等.中国药用真菌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181.

[5]雷萍,孙悦迎,张文隽,等.野生桑黄菌种分离与培养特性研究初报[J].食用菌学报,2007,14(2):71-75.

[6]江苏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7]傅海庆.桑黄多糖的研究进展[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8,26(5):32-36.

[8]雷萍,吴亚召,张文隽,等.秦巴山区桑黄18SrDNA的序列与亲缘关系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2(4):620-622.

猜你喜欢

桑黄麸皮木屑
《桑黄》一书简介
麸皮掺假咋识别
桑黄黄酮的研究进展
木屑
不同种类木屑栽培黑木耳的比较试验*
麸皮价格后期涨幅不大
黑米麸皮中花青素的提取工艺及抑菌活性研究
桑黄纤孔菌发酵液化学成分的研究
麸皮价格为何再次上涨?
桑黄液体发酵茶饮料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