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龙达:实用粘合主义
2014-06-11丁保祥
丁保祥
从德国魏玛到山东临朐有多远?
一管玻璃胶。
魏玛有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包豪斯设计学院,而临朐是谁?它是鲁中的一个县。曾经的“标王”秦池在此绽放过刹那的芳华。其实,白酒并不是临朐县的标签,建筑配套材料的产销地才是这个县更准确的定位。
硅酮胶、铝型材、钢结构、建筑玻璃等材料的产业群已经在临朐铺开了摊子。这些产业的影响力差不多渗透到了整个北方。而这些建材,也正是包豪斯风格的建筑得以在世界流行的主要素材。
临朐人或许根本不会去想什么魏玛,什么包豪斯。但是他们都明白:“一管胶可以把两件不相干的事物粘连到一块儿,牢牢一体。”
实用主义的商业逻辑
创办于2007年,宝龙达胶业公司,并不是一个巨头企业。各种玻璃胶是它的主打产品。在鱼龙混杂的建材产业中,它务实地寻找自己的位置。
玻璃胶是硅酮胶的俗称。在包豪斯风格影响下,金属结构与大玻璃幕墙的使用,成为现代建筑的主流,行业的迅速成熟也就不难理解。硅酮胶行业并没有绝对优势的企业,大部分是区域龙头在影响市场。
伴随着房地产在国内的爆发,许多后来者涌入了这个产业,宝龙达胶业也一样。之前,创始人曾庆铭掌控着一个叫华铭的建筑工程公司。
最初,宝龙达与所有的新人一样,采取的是跟随策略,用一些低档产品来投石问路。一方面通过华铭的工程业务来销售胶材;另一方面再通过一些经销商来试探市场的反应。
试水有所收获。行业有个明显的分化,低档产品一般在几元到十几元区域,高档则可达到四十元以上。两者之间有20元左右的断层区域,中档产品十分缺少。既然是面对民用市场,为何不主打性价比高的“中档产品”,把这个“断层”粘合起来?宝龙达主流产品的价格随即定在10~35元之间。第一年,宝龙达的销售额 不温不火3700万元,第二年是7300万元,近乎翻倍。
在2009年底,宝龙达有了新的定位和目标:做中国实用胶品牌。曾庆铭对建筑工程产业观察已久。城市化在推进,无论家装还是工装,胶材的消费呈现出了新特点:第一,建材消费的安全性被社会广泛关注;第二,作为建筑粘合材料,胶材的实用性和功能性被突出重视。前者强调人体的健康,后者则强调建筑的牢固,都属于“安全”范畴。
于是,“安全”、“有效”和“实用”就成了宝龙达的价值主张和品牌诉求。可是,品牌的确立绝不是一厢情愿的自诩,它必须要实力与品质的支撑。宝龙达有吗?
首先,有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作为行业后来者,宝龙达利用了这一优势,集成行业新技术,并在个别环节做改良。当然,宝龙达也建立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并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一系列的有机硅材料实验室和研究所——借助外力,有效且“实用”。
各种新技术使胶材的性能更稳定,适用范围更广。比如,无论在气温像“火炉”一样的重庆,还是在“冰窖”哈尔滨,胶材都能实现无差别的有效应用。
其次,必须有产品品质的保证与背书。一座建筑的生命力要看它的历史与寿命,硅酮胶的品质正是依附于建筑的品质与寿命。宝龙达争取到了国内外许多大型工程的合作,比如喜来登酒店、恒大地产的系列工程,这些都是产品与品牌的“佐证”。此外,一系列专利和资质的获取,则又从另外一方面给了宝龙达“实用”与“实力”的证明。
包豪斯思潮主张,建筑要适应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讲求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所有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也都是落脚于“实用”二字。同样,不盲目涉足高端产品,更不容忍粗制滥造的低端产品,只专注实用,这就是宝龙达。
产品体系的内生合力
一个中型企业的产品体系,摊子铺太大或太小都不合适。这其中考校的标准最重要。宝龙达产品矩阵的设计有三个标准:第一,突出重点;第二,形成合力;第三,考校成本。
在宝龙达的新材料工业园区,有硅酮胶、有机硅材料、钢结构、门窗幕墙四大业务群。钢结构搭骨架,硅板隔离空间,胶材粘合幕墙门窗。这四大类产品既可以形成统一的建筑工程解决方案,又可以相互独立到各自的市场中开疆辟土。
比如,某个建筑工程造型独特,要用个性化的型材、门窗幕墙、胶材,宝龙达都可以提供整体的、个性化的产品解决方案。在同质化竞争严重的产业,产品之间粘合形成一种合力,形成解决方案才是中小企业突围的一个有效路径。
而成本考校是中小企业抗衡大企业的先决条件。真正的经营和管理是回归商业的原点:降低成本、扩大收入。但对宝龙达集团而言,成本不是极致的压缩,而是有效的利用。
再如,硅酮胶的生产,需要“107”原料。宝龙达从原料外购逐渐过渡到了原料自产。而在生产“107”的过程中,又对工艺流程进行优化,从更上游的原料中,分解提纯出更多高附加值的有机硅系列产品,应用于日化用品或尖端机械设备。
提纯出各类高附加值的物质后,上游原料仍有硅粉剩余。宝龙达又将其进行特殊加工生产出硅粉,这种硅粉是合成橡胶的改良材料。但是,宝龙达更愿意将这种硅粉用来生产耐1100℃高温的硅板,用于冶金炉窑、工业管道的阻燃保温,以及高层建筑,避免类似“央视大楼失火”的悲剧。
在硅酮胶的生产过程中,不只是成本考校,而是它打造了一个环保、经济、高效的有机硅产品闭环体系,从建筑用硅酮胶拓展到大“有机硅产业”。所有的生产资料都被有效利用,所有的产品尽可能地与主业环环相扣。
回归宝龙达集团层面,硅酮胶、有机硅材料、钢结构、门窗幕墙构成一个完整的产品体系,这其中胶材是主打。同时,宝龙达集团的子公司华铭工程,又可以提供装修安装服务。这种服务,牢牢地把四个业务体系粘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合力:建筑工程整体解决方案。
但是,曾庆铭还不满足宝龙达的这个产品体系,他想追求一种品牌软实力。
宝龙达曾经与恒大地产合作,恒大地产的各种建材都是规模化采购。这其中,恒大地产会定制一种绿色的胶,它的颜色也被称为是“恒大绿”。“恒大话语权太强了”,曾庆铭感到服气,却也心有不甘。
“市场需求引导企业是正常的,但是我们自己应该在行业内拥有更强的影响力,去主动地引导市场。”曾庆铭没有掩饰自己的野心,“希望以后也会有个宝龙达体系,建立蓄水池效应……”话说完了,是他的沉默与沉思。
尽管参与了四项国家、行业标准的起草,但对他来说这远远不够。宝龙达着眼的是整个市场的公信力和行业的号召力。当良莠不齐的众多建材企业纠缠在一起,行业竞争是无序的。而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中,恰是劣汰存强的洗牌过程。
宝龙达可以将内部的体系有序粘合,但是要想系统地输出标准和体系,粘合外部商业生态,一切才刚刚开始。
借势共赢的经销渠道
本质上,宝龙达还属于传统制造业,与同行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规模与技术实力之上。宝龙达想从其它方面来实现赶超。
创立时间更早的华铭公司就是一个突破口。最初,华铭是宝龙达胶业的投资主体,当宝龙达“中国硅酮胶第一实用品牌”的定位确立之后,华铭和宝龙达胶业则成为了宝龙达集团的子公司,成为了宝龙达“品牌”下的一员。这个转变背后是宝龙达的渠道模式的转变。
宝龙达产品的销售体系,是自有工程渠道直销结合经销商分销。在建筑施工、门窗幕墙生产等领域,华铭具备相关的国家资质。所以,借助华铭的业务体系,宝龙达胶业不断拓展出新的客户并提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而宝龙达胶材作为核心产业,反过来又可以拉动华铭的业务增长。
通过华铭为建筑工程直供是一方面,经销商分销是另一方面。但是,传统的经销渠道往往忠诚度比较低,且市场开拓能力相对较弱。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一个中小企业必须不断地追赶超越才能保持自身的地位和优势。
宝龙达也正是想跑得更快些。有质量优势的华铭渠道与有数量优势的经销渠道,两个优势能不能结合起来?
在宝龙达的经销商中,有不少是地方较大的玻璃、铝型材的经销商,他们具备一定的地方资源优势。而华铭公司的优势在于将型材加工成门窗等工程配套部件,并利用自己的国家资质进行工程竞标,在生产与施工两个环节盈利。
于是,宝龙达集团让华铭出面,与经销商共同出资,在地方建立合资公司,从事建筑配套材料的生产和安装。这个公司以华铭分公司的形式出现,天然拥有建筑配套材料的生产和施工资质——这是经销商群体所稀缺的资源。
通过资质输出、合资共赢的模式,宝龙达就与经销商结合成为了利益共同体。对经销商而言,他们由单纯的经销业务,增加了生产与工程施工业务,自身的业务体系变得健全了,利润链条更长了。由型材经销商变成了门窗幕墙的供应商和施工商。对宝龙达而言,不仅仅是华铭的业务得到拓展,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各地的华铭分公司,可以让硅酮胶产品得到更大的市场。
这又是一次成功的粘合。宝龙达与经销商相互借势,让输出的渠道更为宽阔;工程服务与建材产品相互借势,则让合力在渠道中输出得更加强势。
商业模式的三重境界
从宝龙达的有机硅产品链,到华铭工程公司,到宝龙达集团,再到集团的各地经销商,宝龙达集团的商业模式实际上跨越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宝龙达胶业的有机硅产业链条。通过掌握上游的原材料生产,深挖原材料价值,延长产品线,形成有机硅的价值链条。
第二个层次,宝龙达集团的产品矩阵。硅酮胶、钢结构、门窗幕墙、工程施工等产品或服务形成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在建筑工程配套产业形成合力。
第三个层次,宝龙达集团的渠道模式。通过输出施工资质、输出生产技术与服务体系,与经销商形成深层次的利益共同体,让宝龙达集团的价值链不断变宽、变长,从而形成了强有力的渠道粘合、市场粘合。
这三个层次分别具有产品内生合力、解决方案的内生合力、市场内生合力。三个层次就像一个同心圆,由内到外逐渐放大,再次形成合力,力量的强度不断递增,最终形成了一个内生合力的集成扩散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