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市场决定城镇化人流走向

2014-06-11周其仁

商界评论 2014年5期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规划规划

周其仁

中国内需最大的动力是提高城镇化的比例。到2020年,我们的规划是城市户籍人口增加1亿多,但是农村出来的人到哪个城市去呢?是不是够级别他们就会来,比如县级变县级市、地级变成地级市、省会城市最好将来变成直辖市?

经验事实是,人口的走向跟行政级别不完全有关系,同样级别的城市有的地方非常吸引人,有的地方就是使出浑身解数,还是空空如也。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十年变动,全国600个城市,有的负增长,有的零增长,有的高速增长,上海人口增加了将近38%,靠近上海的城市增长40%,比如苏州、昆山;但是,镇江十年人口仅增长7%,开封更是零增长。

这个事情麻烦大了,我们现在是以行政为主导的每一级都在进行城镇化,因为我们相信一条不成文的道理,那就是只要搞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会将人聚集起来。

这个定理在早期是对的,但大概到上世纪90年代末,大修铁路、港口、码头、电站,基础设施带动了振兴内需之后发生变化了。很多地方现在担心金融危机、债务违约,担心钱投下去在可见的年份内没有回报。

房地产投资有一个行业内的估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但整个房地产投资的一半集中在不到50个城市。全球也有这个特征,房地产投资的一半集中在30个城市。

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对城市文明的客观规律所知甚少,比如城市布局。有数据统计,好的城市规划一平方公里要有80个路口。巴塞罗那是欧洲适于生活的城市典范,一平方公里有103个路口,上海浦东有多少呢?农村不算,17个。北京城区的北部地区有14个,差了一个数量级。

所以,现在我们的城市化还只是停留在修马路上,不是街道,不是Street,不是让步行的人可以很方便地在城市生活的。

纽约当年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城市发展模型,所以它就是小的。带来的问题就是公共空间不够,城市不够大气,全是街道做生意。但是城市不仅要有市民,还要有市民精神,于是后来修了一个800多英亩的中央公园,就在城市中心。所以城市空间的布局,必须要考虑人流怎么来。

因此,健康的城市化第一重要的是什么?市场体制。但是现在城市规划跟过去计划经济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有很大的不同,不再是自上而下的规划。

其实,城市规划就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需要全体民众的参与。好的城市规划馆都要公示,要听社会各界意见。政府主导做规划,但天下没有哪个城市是完全按规划建成的,一定会有调整。这个调的力量和权力都是来自于社会,开发商也可以提建议。但很多人说开发商不就是赚钱吗,但是他赚钱的动机背后有信息,能反映买的人要什么,如果不把反映的信息纳入到城市建设的体系中来,我们的规划就会跑偏。这也是我们要对土地财政做大的改革的重要原因。

一块地究竟做什么用?好的规划是所有相关各方参与意见、交换意见、矛盾冲突平衡,找到平衡点的过程。这样的规划才有生命力。现在一些人试图用计划经济的办法来理解规划,这个一定会碰壁。

为什么?处理不了那些信息。征块地到银行一押,套了钱就干,这倒是痛快了,但却丢了很多信息。现在如果你要发债,中介机构要评估你,投资者也要决定这个钱是掏给你,还是掏给别人,这种多层次的信息筛选、寻求利益平衡,总体来说就是市场体制,法制下的市场体制。

所以这个题目很要紧,城市化不可能没有政府。我从来不认为哪个市场里是没政府的,城市需要管理者,有杆公平秤,不能打起来,即便打起来得有个人给你解决,得有政府的服务在市场里。

政府不是在市场之外的一个主体,它在市场里面。无非是跟市场其他主体不同,它有权威性,手里有合法强制力,因为任何有效的社会组织包括市场活动,这个力没有是不行的,完全靠自觉、自愿,最后是玩不下去的。

[编辑 代永华]

E-mail:dyh@chinacbr.com

猜你喜欢

城市化城市规划规划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浅析城市规划中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应用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