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进化启示录

2014-06-11吴晓波

商界评论 2014年5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制造业国有企业

吴晓波

看中国的企业界,从1994年到2014年,从总的经济规模来讲,完全是两个国家,且都达到了超过10倍以上的增加量。这二十年间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简单总结有10个方面的变化。

制造业

是根本,但一半的制造型企业会消失

1994年,中国刚刚走出了短缺经济,那是一个从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转变的过渡性年份。那时的企业家考虑的还是生产能力的问题,甚至指标问题的概念才刚刚被提出来,几乎100%的中国制造业都是为内需服务的,国内市场是当时的主力市场。

到2014年的今天,二十年间,我们已经经历了一个完整的中国制造时期。1998年中国还没有开始走出去,等到2008年,随着北美经济危机的爆发,“中国制造”庞大的生产能力,使其每产生10%的增长速度,就能拉动全球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

二十年中间夹了一个“Made in China”的十年,中国制造业的整个外延规模扩张,全球化的比重也完全不同了。到现在为止,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的制造业国家。所以,制造业在这二十年里面的变化,是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最大的一个变化,从制造业的变化可以投影出当时我们所有的进步。

长期来看,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有人提供三年以上的熟练产业工人,中国未来要在世界上站住脚还是要靠制造业。那么制造业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制造业会由原来依靠成本优势大规模制造的模型变成这样一个模型,叫做“专业化公司+信息化改造+小制造”。

十年之内,中国会有50%~60%的传统制造业企业迈不过这个坎,但是迈过坎的这些企业在未来有非常大的前景。未来真正能在中国活下去的是那些专业性公司。另外你还需要用信息化革命手段改变两件事:第一,改造企业所有内部流程,进行内部信息化改造;第二,用信息化手段再造你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国际化

中国企业悄悄占领全世界

1994年,中国还没有开始对500强企业进行评选,第一次对500强企业开始评选是在1996年,当时第一个评分的是中国银行,大部分的中国公司对国际市场的理解几乎是零,当时我们主要的战略还是在进口期待上,希望引进一些国外的技术、资本、人才,来扩大内需市场。

2014年,我们对国际的理解,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中国企业家资源的全球化配置,人的走出去、产业的走出去和产品的走出去都已经变成了特别重要的一个特征。最近我看了一本书,是西班牙人写的,它的题目叫《中国悄悄占领全世界》,这是商业趋势上一个很大的变化。

民营企业

规模变大,话题未变

1994年的时候,当时中国民营企业的数量应该还不到100万家,然而现在已经超过1000万家,民营企业的总规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当时的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的增长主力,属于增量改革时期,国有企业的发展非常差,所以当时国民经济大体上的增长是来自于民营企业增长。我在《激荡三十年》里曾经引用过《经济预报》的一句话,“乡镇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增长板块”。第一,它当时比较弱小,规模跟现在比还不是特别的大;第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力地位是非常强的,跟今天比情况又发生了一些变化。

我们的规模大了很多,现在有超过1000万家的民营企业,其中,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有3600万家,不包括个体工商户,硬要加在一起应该有4000万家。

规模虽然大了,然而它却已经不再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增长模块了。相比较来讲,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变得越来越大了。那么,现在重新来提市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我认为跟民营企业10多年来规模扩大,但是决定能力下降是有关系的。总的来说,怎么理解20多年来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怎么能够促进它的发展,这还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话题。

国有企业

问题依然

国有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它又是另外一个模型。1994年,是中国国有企业发展最困难的一个阶段,经历了15年的发展,国有企业通过放权让利的改革,几乎没有使其面貌得到一个大的改善,反而造成了大面积的亏损,那时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非常高。在1993年底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国有企业的改革是最难破题的一个话题。也就是在1994年以后,我们提出了一个名词叫“抓大放小”。

最开始我们从产权的问题来考虑国有企业,到1998年以后,我们提出“国退民进”的概念,国有企业开始从竞争性行业里退出。大概在2003年,成立了国资委,国有企业就退缩到农业性行业去了,退缩到产业的上游。所以,当时的国有企业根本就看不到今天的局面,今天央企部门非常强大。它的营业规模和1000多万家私营企业的营业规模是一样的。而且,每一家的资本总量基本相当于大概10万家民营企业的资本总量,比如五大银行加上三桶油,就八个企业,它们的利润总额就超过1000家(强)民营企业的利润总额,这样的局面在1994年是难以想象的。

基于这个局面,我们现在仍然存在和民营企业同样的问题,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到底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它该进行怎样的改革。1994年我们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2014年这个问题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也是在去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重新提出来的一个问题。

资本

不会用资本就会变穷人

资本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大了。1990年,中国第一次有了资本市场(深沪两市),但是在1994年的时候,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配置性作用和资本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没有凸显出来的。到了1996年以后,这个作用才开始凸显。

2014年,深沪两市已经变得非常成熟了,资本市场的变化非常大,同时也还有超过10000家的风险投资公司。1994年,如果你要在中国创办企业,那么启动资金大多都来自于自己的原始积累或者向亲戚朋友借钱,而现在很多是可以通过风险投资或者私募的方式来完成,所以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资本的作用甚至影响到个人。如果中国有产阶级在未来十年内不懂得投资,那么你所有现有资产会大幅度缩水。因为你要知道,你今天拥有1000万元,十年之后,它的购买能力可能只有现在的20%或者30%。也就是你现在有1000万元的资产,如果你的企业不进行很好的金融化改革的话,可能会变成穷人。

房地产

映照国家发展轨迹

房地产行业在这二十年里发生了一次异军突起似的崛起。1994年的时候,中国还没有实行商品房的制度,这个是在1998年才开始的。1994年,土地制度大多发生在农村市场,在城市经济中,房地产和土地问题对区域经济的作用是不明显的。在1993年底,其实已经发生变化,中央财政拿出了像苏州这样的改革。然后,苏州改革的背后也直接推动了土地财政的出现。所以,1994年是中国房地产改革和土地改革的一个变革前夜。

从今天来看,2014年,房地产企业已经成为民营企业中一支很大的部队,它们的获利能力在过去15年里面是空前的。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前一百位的民营企业富豪榜中有60%都来自房地产行业,中国所有的县级政府里48%的财政收入来自于土地收入。所以,房地产和土地制度在过去二十年的变化,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中国整个产业经济转型的一个重大变化,我们怎么样由一个轻工业发展的国家变成了由靠房地产及土地收入来获得经济成长的国家。

过去十多年我们买了很多的房子,我本人也有十套房子。以后,房子可能仍然是一个保值性的商品,但是未来的房子能不能继续保持增值,很难断定。

但要注意的是,财富在未来一定是不安全的,中国经济以后要发展,一定要保持温和型的调控,我们的GDP可能保持在7%左右,但每年的货币增发量是经济增速的两倍。所以我提出,一定要重新思考理财观念。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未来的财务问题是无法解决的。

城市化

正在成为经济发动机

1994年,中国是没有经营城市和城市经营这个概念的,绝大多数城市都是破破烂烂的。而且,民营企业的主力军是在城市以外的,也就是说乡镇企业占了很大的一个部分。

2014年,“乡镇企业”这个名词已经消失掉了。城市化成为中国经济成长三个发动机中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大的变化。

互联网经济

手机改变一切

1994年,中国还没有互联网这个概念,“信息高速公路”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是在1995年。当时还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名词,1994年是雅虎创业的年份。马云第一次看到互联网的时候是在1995年底,在美国开始上网。田溯宁(曾任网通首席执行官)那时候才刚刚回来,中国整个互联网的个性还没有开始建设。

今天这个变化就非常大了,互联网现在不单是一个信息化产业,还给中国的传统制造业和中国的现代服务业带来很大的一个变化。而这些变化还仅仅只是开始,互联网经济从无到有,是中国经济二十多年来最大的变化。

现在做企业的人,首先要想你和BAT的关系是什么。第二,我是中国银行,我是中国移动,我的敌人是谁?我现在可以肯定中国银行的敌人一定不是中国招商银行,也就是说未来击败这些大家伙的人,都不在你的视野中。

一个微信,你们要知道中国互联网公司是什么时候发明微信的?就是类似微信的产品。2004年丁磊就已经发明了这个产品,在北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提出“我要成为中国虚拟电信运营商”,结果两天后政府找他,把它关掉了。大家知道,全世界三大移动端社交,两大是亚洲人发明的。

手机正在改变一切。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一个季度在8000万到9000万之间,是美国的三倍。今年4G手机出货量会达到1亿台左右。

在手机端会有四个现象出现。第一是消费者关系的新建。第二是中国将进行支付信用体系的新建。京东最近推出一个产品叫“先消费再付费”。因为你在京东所有消费记录都被留存下来,所以他敢于打白条。未来中国个人信用消费体系,可能是这些电子商务公司帮我们建立的。第三是O2O模式的新建。第四是个人学习模式的新建,所以手机会改变一切。

无论是快速消费品,还是慢用消费品都要想清楚,我和手机有什么关系,如果没有想清楚,三年之内一定会死掉。

创业家换代

80后进入顶级企业家圈子

1994年的时候,中国的第一代企业家都处在他们最旺盛的年份,比如说柳传志、王石,他们都是1984年开始创业的,任正非是1987年。在中国1994年的时候,当时的主力企业家大概是出生于1940年代中期的这一批人。那么到今天来看,这一批人大部分都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今年是柳传志。

更重要的是,五年以前,80后企业家根本不在人们的视野里,而现在他们已然出现在中国最顶级的企业家圈子里。

当他们成为中国消费最主要的人群以后,就面临一个问题,他们对60年代、70年代所建立的商业世界就会不习惯。80后对中国人群来讲是新人类。

当新人类开始出现以后,我们就看到所谓的新四化。第一,所有商业都将互联网化。第二,一切品牌都将人格化。第三,一切消费都将娱乐化。未来一个不会讲营销的企业会很麻烦。第四,一切流行都将城乡一体化。原来我们做产品,第一个市场是北上广深,第二个市场是二三线城市。但是在80后状态下,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无论你是苏州的男孩子,还是宁夏、甘肃的男孩子,同一时间段都可以买到一双耐克限款鞋。原来所建立金字塔型的品牌模型和营销模型被彻底颠覆了。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制造业国有企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民营企业关工委“五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