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群体需理性共生
2014-06-11刘汉元
刘汉元
中国经济如何从原来简单地以“量”为英雄,真正转化为以“质”为核心的提升?这对企业家群体还是整个社会,都是极具现实意义的话题。
短缺经济时期,跑得快的才能生存,才有机会。但当今的时代变了,未来个体要想真正跑得稳,必须要行业里面有一批人跑得稳,这个行业才有共同相对好过的日子和良好的经营秩序。
我们常讲,既要仰望星空,但又不能天天只做星空梦,更要脚踏实地,千万不能飞起来。知道方向,知道理想,知道未来的目标,但更要评估今天的环境、资源和有哪些限制性的因素,尤其是必须考虑企业家和社会的生态圈,以及生态链上彼此之间的共赢、共生、共存关系。
我们参与的企业家个体,必须要有系统思维的角度和观念。现在好多人都认为自己走快一点,就把别人的饭碗给抢了,甚至走别人的路,最后让别人无路可走。但事实是,一定会有人走在你前面,也会让你无路可走。这是很简单的逻辑和道理。
我们看到那些发了疯的人,没有几个疯了以后还能正常生存的。从生物学逻辑来讲,一个人精神上出了问题后,很难把他治好,治好了以后一段时间也会复发。
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无论哪个行业哪个企业,如果他认为他在这个行业里可以超越任何人,这本身没错;如果其他人真的落后了,去超越也没有太大问题。但如果是在一种不理性的判断之下的重复建设,甚至认为自己生产一个东西就可以将别人取而代之,甚至你建一个厂,我在你旁边建两个厂就可以把你明天的饭碗砸了、撬了,如果大家都是这种心态和发展方式,这对全社会来讲,一定会因过度竞争导致财富的巨大沉没损失。
因此,为什么我们赞成和理解市场条件下就会有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因为在这种“倒逼机制”下,它会迫使大家去降低成本、改进服务、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最终使全社会的用户和消费者得利。这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在促进资源自动均衡、自动配置、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中,能够满足最终消费和足够效率的组织和个人得以存在和延续;其他部分组织和个人逐渐被边缘化和淘汰掉,这是市场条件下的特有现象,也是市场本身的伟大之处。
但是,如果这样的群体太多,太不理性,大家想想竞争领域有多少利润?大家看到别人有一块银子,马上就来抢,就去争,都碰得头破血流,最后什么都没了。同样,如果大家都只想把自己做大,把别人搞死,当一个群体互相都在想着把别人搞死的时候,最后一定是大家都生不如死。
所以我们强调,除了发展的动力和发展的责任,我们企业家群体还要考虑适当兼顾社会总体的发展空间和真正需求。对于未来的商业逻辑,我们应倡导怎样在行业里面逐渐分化成优势群体、优势的差异化的竞争组织,并且在差异化的过程中,每一个参与的个体能够理解自己的商业存在的原因或者核心价值,从而彼此相互尊重,最终形成商业的理性化生态。
换个角度看。就正常的商业逻辑而言,投资一块钱必须要收回一块钱以上,或者投入产出至少应该大于或等于一。其中大于一的部分生存,小于一的部分可能被边缘化或者被淘汰,这是任何一个行业正常的竞争节奏。但当一个行业和N个行业的总和小于或等于一的时候呢?这个社会一定就陷入危机了。所以,这是中国经济现在最核心、最可怕的事情。如果社会简单地认为这是生产过剩或者货币供应过剩的话,简单地去掐住这个血管,只会加剧这个矛盾的爆发,马上就会暴露出更多问题,这已被历史所证明。
因此,我们今天的调控要非常小心,甚至宁愿让泡沫继续适当存在,逐渐去净化,也绝对不能突然失血而让烂尾楼、三角债等重现。这就需要政府、我们这个群体以及全社会,更多地从商业逻辑,尤其是前面提到的商业理性的角度去引导社会树立起理性观念。这比简单地去掐住血管更有效,破坏性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