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管乐教学的魅力解码:“一对二”教学

2014-06-10崔飞

艺术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一对一高师

崔飞

摘 要:管乐教学改革是现阶段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促进中小学音乐教育和社会基础音乐教育发展都具有关键意义,因而告示管乐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探究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结合学生实际和社会需求,不断更新观念,培养出具有较高音乐水平、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管乐人才。本文结合我国高师管乐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一对二”教学模式,以期促进管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高师 管乐教学 一对二 一对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突进和社会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高师院校的在校人数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多,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教学中的“一对一”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规模庞大的教学对象,而“一对多”教学则缺乏针对性,难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而迫切需要一种即能节约师资、满足大规模教学对象需求,又能实现对学生个性化指导的教学模式,“一对二”教学模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并很快在音乐教学中普及和应用。然而从现有情况来看,我国对于“一对二”教学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资料和文献也较少。因而本文以管乐教学为例,对“一对二”教学的特点以及应用等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促进高师音乐教学的进步。

一、 高师管乐教学的特点

高师中的管乐课程的教学和音乐院校教学存在着一些差异,其教学对象主要是在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教学目的也不是培养专业的演奏家。但是高师管乐教学并不是因此就对演奏技巧进行忽略或者对艺术标准有所降低的一种次专业教育。和音乐学院的管乐教学相比,主要区别在于教学目的的不同。高师管乐教学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陶冶情操,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具备未来能够胜任教师岗位的一些教学技能,而这一教学目的对于课程的教学对象、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起着关键影响。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是经过层层选拔而出的具有极高音乐才会和音乐天赋的,其目的是为了成为专业的演奏家,而高师音乐教学中学生的来源明显更广,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的音乐水平都是初级阶段。基于学生音乐水平和教学目的,直接导致管乐学习中的主要内容并不是一些具有较高演奏技巧的大型复杂作品,而是让学生学习系统的演奏方法,能够掌握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及相关知识,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所以总的来说,高师管乐教学更多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具有广泛性,超出了乐器演奏技法本身这一局限,因而在教学模式上也应以与音乐院校的管乐教学有所区别。

二、“一对二”教学在高师管乐教学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高师管乐教学中,由于学生在主客观条件上都存在一些差异,所以在学习进程、学习效果上也有所不同,加上教学中并不像文化课教学,只需要给学生一个统一的、标准的解决“答案”,所以管乐教学多年来一直以“一对一”教学为主,由教师对学生分别授课。但是高等教育的普及加剧了师资短缺这一现实。为了应对这种问题,小组课教学开始逐步应用到教学中来,部分学校甚至在电子钢琴等必修课程上都开始在用集体课教学。

“一对一”教学具有针对性较强的优势,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精雕细琢,在大幅度提高学生演奏水平,培养音乐的高精尖人才上具有较大优势。但是在全民音乐教育的趋势下,这种模式明显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反之,集体教学虽然适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但是缺乏针对性,一个教室同时面对数名同学,具有较强的程式性,在管乐教学上尤其难以满足学生参差不齐的音乐水平和个性化需求。而“一对二”教学模式,即一位教师对两名学生同时进行课堂授课,和“一对一”,集体课教学模式都不同,兼顾了两者的特点,当然除了优势外,也有部分劣势,但是如果能够处理得当,取长补短,是能够实现一种多赢的局面的。这种模式固然是在扩展和教育改革产生的难题面前的一种被动举措,但是通过近年来大量的实践表明,成功范例也有很多。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兼顾灵活性和高效性。这方面是针对“一对一”和“一对多”的集体课教学来说的,如前所述,“一对二”教学对于二者的优势进行了有效结合,用一种较为灵活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数量的协同进步。

2.兼顾趣味性和知识性。高师学生精力充沛,好玩好动,喜欢与人交流,因而在两人共同学习中,可以避免单独面对教师时的孤独和胆怯心理,也祛除了教师教,学生学的单调感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二位同学还可以轮流演奏,讨论心得,成为一种类似共同游戏的效果,从而使学生真正实现心理上的轻松和愉快,这种心理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教师还可以让两位同学互相纠错或者进行心得讲解,这种方式可以确保学生以学生的角度来出发,比老师讲解具有更强的适用性,也可以养成学生好为人师、耐心讲解的习惯,为以后教学打好基础,甚至可以形成独特的教学方法。

3.“一对二”教学便于教导学生学习更多重奏类型的曲目,借此加深对多声部音乐特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管乐器单声性存在的缺点,同时还能在表演中增强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

4.学生之间普遍存在一种竞争心理,“一对二”教学中,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演奏水平竞争更为明显,教师适时的表扬和肯定,更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起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种教学中,学生搭档的安排尤为重要,最好是两位演奏程度相当的进行搭档。同时学生竞争中,教师应对两位公平对待,防止厚此薄彼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利用性别对学生搭配往往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一对二”教学对管乐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管乐教学改革中并不是完全对传统教学模式抛弃,而是应该主动的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借鉴,并结合时代特色合理拓展。当前高师的管乐教学中,依然是以传统的个别授课作为主要形式,加上这种模式发展时间久远,在国内已经具有较为成熟理论和实践基础,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因而需要对其做科学的改进。“一对二”教学模式的应用也不是对传统授课模式的完全否定和取代,不仅不会妨碍“一对二”教学的发展,并且一种必要补充的形式弥补了传统模式的不足,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促进了传统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对高师教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endprint

高师教学中,处于管乐初期水平的学生占据主要部分,因而在学习中,“一对二”的模式中,教师避免了对基础知识的简单重复,节约了师资,还能够显著提高学习效果。这是因而两个学生如果同时学习一首曲子,就能够实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都处于初期阶段的学生更能够明白对方的需求,在互相讨论中或者一个同学聆听另一个同学的演奏中,能够互相受益。还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教师在对另一个同学进行指导时,自己可以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仔细观察教师的指导细节和方法达到旁观者清的效果,为以后从事教师职业打下基础。如果两位同学练习不同的曲目,还可以增强曲目的涉猎范围,从而扩大视野,这些对于处于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是极为必要的。

“一对二”教学对于传统管乐教学的补充作用也非常明显,其在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积极性的方法和效果也可以为传统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教师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将可以利用的部分间接到其他模式的课程教学上。例如,“一对一”教学中,如果有两个学生出现相似的缺点,或者指定相同的曲目时,教师可以让他们临时组成搭档,让一个学生听里一个学生的表演,或者让他们互相讨论,由此可以更利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而不应由教师直接给出答案,这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激发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以及加深对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教师来说,每一种新教学模式的引入都使其教学挂念和教学行为产生巨变,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可以指引教师以教学实践为出发点,把单一的技能课教学通相关音乐理论的研究结合起来,从而增强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意识。事实上,我国高师管乐教师大都具备较高的管乐知识和管乐技能,但是在教学方式上往往出现依循守旧,不敢创新或者懒于创新,从而使我国高等教育仍然处于之前的文化课教学模式上,不符合管乐教学的规律,因而也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对二”教学模式的提出,无疑为教师教学注入了一种新鲜的教学活力,使教师看到传统教学并非不可变更,只要是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都是值得尝试和探索的。教师作为教学的直接执行者,更应该结合学生和课程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研究新型教学方法,确保不落后与时代。

结语

综上所述,“一对二”教学在当前管乐教学改革中必然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因而其适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一些劣势才被教育者广泛推广和普及。现阶段,虽然“一对一”教学虽然仍然在高师管乐教学中占据主流,但是“一对二”教学所表现出的优越性和时代性,势必会在未来获得更多的认可和应用。当然,也必须承认,各种教学模式的存在都具有合理的基础,每一种教学模式多不可能被其他教学模式完全取代,因而各种教学模式应该取长补短,和谐共存,以共同存进管乐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斌.管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J].艺术教育,2011(3).

[2]欧阳鸣.永州市中学管乐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2).

[3]王绍海.中小学管乐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乐器,2010(4).

[4]王童,杜森.现代管乐艺术在中国的发展[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0(03).

[5]陶纪泉,金英子.关于高师音乐教育中器乐合奏课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音乐,2006(4).

[6]刘强.中小学管乐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人民音乐,2008(12).

[7]罗海玲.高师民族器乐教学改革初探——以竹笛教学为例[J].歌海,2008(6).

[8]戴中晖.我国音乐院校目前管乐教学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乐器,2003(1).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一对一高师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供证“一对一”情形下排除合理怀疑的适用
中航工业宝胜的“一对一”供给侧改革
产科“一对一”责任制助产对产妇分娩的影响研究
一对一个性化教学对高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案例研究分析
“一对一”认知诊断与干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从高师视唱练耳学科角度出发探讨“内心听觉”——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论高师复调课“微格教学”的可行性——柯达伊多声音乐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师复调课教学模式
论隐性教育在高师民族音乐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