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五小水利”建设 夯实现代农业基础

2014-06-10

南方农业·中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缺水项目区农田水利

重庆市推进的“五小水利”建设,主要是指小塘坝、小水池、小堰闸、小泵站、小渠道。目前,全市已建成“五小水利”工程32万余处,蓄水总量7.5亿立方米,有效灌面220万亩。“五小水利”是農民生产生活的“毛细血管”,在保障农民生活、稳定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生态、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也要看到,重庆市山地丘陵的自然条件,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仍然比较突出。一是现有设施隐患多。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多数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超期服役”严重,如全市14万余口山坪塘,7000多座机电提灌泵站,80%以上的工程不同程度存在病害情况。二是水利发展任务重。据调查,全市农业人均保证灌溉面积0.21亩,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缺水达11亿多立方米。农村工程性缺水比例达到60%左右,缺水比例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全市还有800余万人饮水不安全,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任务极其艰巨。三是建设资金缺口大。初步测算,全市整治新建山坪塘和渠道、小型提灌站等工程每年约需投入50亿元,而国家、市、区县财政资金每年投入仅2亿元,资金供求缺口较大。加之渠系配套建设不到位,已建成水利工程难以顺畅地进入田间地头,用水难的问题仍然突出。四是管护缺位运行不畅。小型水利工程大多由村社、农户或用水者协会负责。产权不清,管护措施难落实,承包者“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突出,一些水管单位运行经费不足,保障水利设施正常运行困难。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特别是“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是保障农村抗旱供水的关键之举,有利于大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切实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应突出五个方面的重点。

科学编制建设规划

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专项规划,整合涉水建设项目,避免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相脱离,避免重复立项、重复投资建设。编制规划应依据当地水资源特点,突出整体性、系统性,横向上从村与村、乡与乡直到全县域、辖区流域;纵向上从水源(水库)水头(干支渠)延伸到地头(斗渠);建设上从水库、干支渠建到斗渠;实施退耕护岸林、护渠林工程,构建林中有渠、渠林相间、沟渠纵横的山区生态水网。县域之间,由市水利部门予以统筹。编制专项规划,应与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等投资方向充分衔接,在每个方向上做到项目化、工程化、技术化,建设一批跨县域流域、覆盖面积广、综合效益好、农民受益多、单体投资大、地方办不了的好项目、大项目,最大力度的争取上级支持。

拓宽资金投入渠道

统筹筛选一批“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内的水利基础设施项目,争取纳入国家的规划本子、项目笼子、资金盘子。各级政府应将农田水利作为公共财政的投入重点,并逐年提高其在财政预算中的支出比例,确保稳定增长。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性投入。进一步发挥好农业发展基金、发行地方债券等融资手段,拓宽投资来源,增加投入规模。争取农发行、国开行等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资,尤其是中长期投资。对农民兴修“五小水利”设施要给予相应的奖励或补助,并逐年提高,调动群众投资投劳兴建农田水利的积极性。

着力解决难点问题

实施“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是一个建设周期长、任务重的系统工程。要坚持“以点带面、推广发展”的思路,加强重点项目区建设,促进“五小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一是到2020年基本完成区域内主要小型水利工程配套改造,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在优先解决区,实现项目区山丘区人均新增11.6立方米蓄水容积,解决饮水水源173.75万人,新增水浇地6.2万公顷,项目区农村人口583万人,人均新增水浇地0.01公顷;在重点解决区,实现项目区山丘区人均新增10.9立方米蓄水容积,解决饮水水源172万人,新增水浇地6.1万公顷,项目区农村人口544万人,人均新增水浇地0.01公顷。二是由县级负责统筹协调,由县、乡、村负责组织实施,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公开向广大农民做出承诺,让更多的农民尽快用上水,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提供可靠保障。三是加强乡镇或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利服务站点建设,做到乡有专职水管站、村有兼职水管员,实现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责任。

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

一是探索农民自办或联办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参与以产权为核心的管理制度改革。通过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方式,加快建设进度,提高使用水平,落实管护责任。二是大力推广用水户协会等成功的模式和经验,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对扶持其健康发展的内容和责任。三是切实发挥农村“一事一议”政策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作用,组织农民参与到规划建设、筹资投劳、维修管护的全过程中来,使农民既成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主体,也成为管理和受益的主体。

努力构建节水社会

一是广泛宣传水利建设政策,普及节水知识,增强群众节水意识。注重宣传先进典型,推广成功经验,激发各方面积极性。二是加大节水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加大机械化节水设施的投入和使用。推动农村水利建设逐步向精准农业、标准化农业迈进。推广管灌、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使大水和小水结合,达到“旱能浇、涝能排”。三是重视在主要的且能形成长年径流的沟河或支沟等,建立水闸或拦水坝,用于蓄水保水。四是加快制定和推行分类水价、阶梯水价、节水补偿等市场机制措施,并使之在水资源配置和促进节约用水等方面发挥扛杆作用。

猜你喜欢

缺水项目区农田水利
伊拉克计划新建36座大坝应对干旱缺水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告别干燥缺水“面子问题”
地球妈妈缺水了 等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