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离骚”的含义

2014-06-09潇碧

文史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牢骚离骚扬雄

潇碧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他自叙生平的一首长篇抒情诗,也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长的抒情诗。全诗共373句,2490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脍炙人口的名句便出自《离骚》。不过,对“离骚”的真实含义,却一直众说纷纭,从汉至今,迄无定论。从主要方面讲,学界对“离骚”二字的解释大致有四种不同的看法。

1.遭遇忧患说

司马迁是对“离骚”二字最早作出解释的人。他在《史记·屈原列传》里说:“《离骚》者,犹离忧也。”

在司马迁的基础上,班固于《离骚赞序》里进一步指出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班固的观点讲,《离骚》是屈原抒写自己遭受忧患的诗篇。与班固看法相同的还有唐代的颜师古,他为《汉书·贾谊传》作注说:“离,遭也;忧动曰骚.遭忧而作此词。”

2.离别之愁说

此说以东汉王逸为代表,即认为“离骚”是离别的忧愁。如王逸《楚辞章句》说:“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讽谏君也。”

3.楚歌《劳商》说

此说以今人游国恩《屈原》(中华书局1980版)及《楚辞概论》为代表。在《屈原》一书里,游国恩解释“离骚”说:

我很疑心它是楚国一种歌曲的名称。当时楚国流行的歌曲很多,例如《涉江》、《采菱》、《阳阿》(即《扬荷》)、《薤露》、《阳春》、《白雪》之类。但《离骚》是否曲名,在古书中找不到直接的记载,只有《大招》一篇提到楚国有《劳商》之曲。“劳商”二字与“离骚”二字的声音古时很相近,或者就是一个名词的异写,也未可知。《楚辞》中本有用古歌曲为篇名的,如《九歌》、《九辨》等都是。因此我就联想到《离骚》可能也是楚国古代一种歌曲的名称,屈原不过借用来作为自己抒情诗的篇名罢了。

4.牢骚说

此说也以游国恩为代表。他在《楚辞概论》及《屈原》两书里揣测“离骚”就是“劳商”后,又进而探讨“离骚(劳商)”的本义。他在《屈原》里写道:

汉代有一个赋家扬雄,他曾经摹仿《离骚》,作了一篇《反离骚》,又摹仿《九章》各篇,名曰《畔牢愁》。“畔”与反叛的“叛”字通用,“牢愁”即“牢骚”。故《畔牢愁》也就是《反离骚》。扬雄不过故意玩花样,交换了一下文字而已。照此说来,《离骚》二字可能就是“牢愁”或“牢骚”的意思,不能拆开来讲。屈原为了国家人民而遭放逐,牢骚不平之气当然是会有的。

对于上述四种解释,聂石樵在《屈原论稿》(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一书里支持司马迁的观点。他认为,司马迁上距屈原的时代不过百年,语言的变化不会很大,对屈原的语言是完全理解的。司马迁的这种解释,在屈原作品中,可以找到其他旁证,像《离骚》中之“进不入以离尤兮”,《九歌·山鬼》中之“思公子兮徒离忧”,《九章·思美人》中之“独历年而离愍兮”等等。聂石樵说,这些“离尤”“离忧”“离愍”等在原句中都不能解释为“别愁”“牢骚”和楚国的歌曲;如果那样解释,岂不面目全非!他指出,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其实已经讲明:“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所以《离骚》即“居愁幽思”的意思是很清楚的。聂石樵还从“离骚”二字的语言结构上分析,认为其前为动词,后为名词,以此上动下名,构成诗的题目。而这在屈原作品中也不乏其例,像《九章》中的《惜诵》《抽思》等。这些无疑证明司马迁的说法是正确的。

不过,现代学者持“牢骚说”的很多,如范文澜、姜亮夫、林庚、冯沅君均主此说。姜亮夫《屈原赋校注》说:“韦昭以浶骚释牢骚,浶骚亦即离骚声转,今常语也,谓心中不平之意……倒言之则曰骚离,《楚语》伍举曰:‘德义不行,则迩者骚离,远者距违。伍举亦楚人,则离骚、骚离皆楚之方言矣。”范文澜《文心雕龙注》说:“离骚即伍举所谓骚离,扬雄所谓牢愁,均即常语所谓牢骚耳。二字相接自成一词,无待分训也。”林庚、冯沅君在《中国历代诗歌选》说:“离骚”“等于说‘牢骚,‘牢是双声字。”人民文学出版社在郭沫若《离骚今译》(1978年版)注释中也解释“离骚”说:这是“舒泄心中不平之气,与后人所讲的‘发牢骚差不多。”

笔者以为,“离骚”即“牢骚”说是符合屈原作品的情绪氛围的。不然,扬雄何以会有《反离骚》《畔牢愁》等赋作呢?他实际是反屈原的《离骚》愁结要求自我宽解,以免“牢骚太盛”而“肠断”。

猜你喜欢

牢骚离骚扬雄
试论扬雄《法言》对儒学的发展
刍议扬雄笔下的蚕桑及民生观
扬雄的蚕丛说与史学价值
西汉扬雄《太玄》律学思想的初步认识
《离骚》中的象喻手法及创作范式
解读《离骚》中屈原的思想斗争和心路历程
神性的转向
牢骚神偷
听听“牢骚话”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