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语文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2014-06-09崔有华
崔有华
摘 要: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僵化呆板,要提高教学效果,关键在活化语文课堂。活化语文课堂的方法很多,只要潜心探索,灵活运用,就能开创出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天地,就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课堂;活化;方法;能力
在新课改全面推行的今天,语文教学中推出了不少卓有成效的教学模式,也不乏新颖别致的教法出现。但常规的语文课堂总是难以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课堂上老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原因何在?我认为,责任在老师而不在学生。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让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就要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要有一套科学、民主、独具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充满吸引力,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被动听讲中解放出来,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巧妙的导语设计
导语,俗称“开场白”,是一堂课必不可少的“第一道工序”。一个好的导语设计对一节课的成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前大多数教师由复习概括上节课知识导入,这种方法平淡无奇,本身无趣味性可言,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想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导语设计就要匠心独具,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例如,在教《死海不死》一课时,考虑到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学生会缺少阅读兴趣,我刻意在导语上做文章。我以从俗语为开头设计导语,我说 “人不可貌相”,学生接“海水不可斗量”,我立即发问:“海水真的不可斗量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马上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说能,有的持否定态度,我紧紧追问:“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学生都进行了思考,但又不知如何解释。于是,我引导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学习课文,通过认真阅读,学生找到了答案,懂得了相关的科学知识。这样的导入方法新颖别致,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彩的悬念设置
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悬念能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种期待情境,产生急于求知的紧迫心情。在课堂教学中,一个精彩而成功的悬念能达到“投石冲破井中天”的最佳教学境界,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学得有滋有味。
三、注重知识的迁移
要想上活语文课,还要注重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迁移。学习语文知识不能只局限于一篇课文,而要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新旧对照,形成知识链接,诸如词语、句子的联系;文体技法的联系;人物形象的联系;景物风情的联系;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等。同时还要进行知识的迁移,例如,我在教《长江之歌》时,先让学生回忆地理课上学的有关长江的知识,有了这些知识铺垫,学生理解诗句内涵及蕴含的思想感情就容易多了。这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也使课堂充满活力。
四、强化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同时更要求教师角色由知识权威向学生学习的平等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转变。现在的许多语文课堂虽然大多设计了学生分组讨论、探究环节,但基本上都流于形式,活动未能充分展开便草草收场,结论还得教师归纳得出,学生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我在合作探究这一环节,总是给学生留足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为学生创设平台,让他们能各抒己见,获得亲身参与的满足感,让他们能汇报展示,获得有所作为的成就感,从而树立自信心,激发学习动力。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而且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生机勃勃。
五、多媒体技术的活用
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能起到突破陈规、充分扩展课堂、充实教学内容的作用。若能结合课文内容制作精美动人的课件,如风景美丽的图片、名家朗读示范、形象有趣的动画等,让学生边看、边听、边赏析,就能利用声、光的感官冲击,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教朱自清的《春》一文时,我按课文写景的层次制作精美的春景图,再配以优美的朗读,让学生边听、边欣赏、边联想,这对学生必定是美的洗礼、美的享受,远胜于理性的枯燥分析,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活化语文课堂的方法和策略是很多的,只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潜心探索,灵活运用,就一定能自如地驾驭教学,开创出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邵明德.学生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2]崔峦.中学语文教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甘肃省通渭县平襄中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