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政教学中的运用

2014-06-09张兰娣

成才之路 2014年8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张兰娣

摘 要:有效教学是教师教育教学中的永恒课题。高中思政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创建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理解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内涵,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就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作一初步的探讨,实现高中思政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高中思政;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广大一线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创建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它既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结晶,又是以学生为主体,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保证。在近十年的高中思政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笔者始终坚持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下面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就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政教学中的运用作初步的探讨。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是以问题解决为任务导向,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在全面把握“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三维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具体做法是:先选择一个主题,再围绕该主题分层设计系列问题串情境,将诸多知识点成功地串联起来,再以问题解决为任务驱动,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目标。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有很强的任务驱动性和目标引导性,分层设计的问题环环紧扣,不但具有很强的任务驱动性,而且具有广泛的思维发散性,要求学生融会贯通,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的新课标理念,无疑这是新课改经验的总结,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结晶。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案例设计与反思

【案例1】《经济生活》“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以“小强与就业”为主题,创设任务情境展开教学。

情境导入。一则漫画,反映的是安徽17岁高中学生王某,为买iPhone和iPad,卖掉了自己的一个肾,获得2万余元。结合新闻照片:2012、2013年各地捣毁组织出卖人体器官团伙,解救卖肾青年。小强是中专毕业生,看到卖肾事件的新闻后,他宣言:绝对不会像那些蠢蛋去出卖任何器官!绝对不做“啃老族”!坚决自己去工作挣钱!探究问题:小强为什么要坚决就业?

情境拓展。小强半年找工作的历程:到人才市场,某公司聘

任高级工程师2人,年薪20万,可望而不可及;某企业聘任操作工30人,月薪2200元,感觉很没面子。很多工作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或有实践经验2年以上;遇到黑中介,被骗500元……探究问题:小强找工作为什么这么困难?如何解决就业难问题?

情境点题。小强碰到在民营服装厂工作的小明,决定去小明所在工厂工作一年试试。一年里,月收入平均2800,但每天工作10小时,加班还不发加班费,单位也没给他办社会保险。工厂的工作环境嘈杂,有部分工人由于过敏向厂长要求发放防护用品,遭到拒绝。探究问题:小强的哪些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新时代的劳动者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反思:这是一节对外公开课的教学,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卖肾”事件引入,以中专生小强的就业经历为题,用鲜活的实例体会新时代劳动者就业难、合法权益受侵害的现实,以问题探究为驱动,在运用已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新知识,形成正确的劳动就业观和合法权益保障意识。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升华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形式的新颖、教学内容的亲近和教学互动的热烈,激发了高一新生思政学习的动力。

【案例2】《政治生活》的“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一课的教学

情境设计。(视频1)哥本哈根会议中“没有句号的气候大会”。(视频2)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各方观点:以美国和非洲国家领导的讲话为例。(文字材料)大会期间,温家宝总理与奥巴马的会谈故事。(视频3)美国国会通过64亿对台军售案。

探究问题串的设计。①为什么世界各国都能聚在一起探讨气候变化问题?②气候大会成为生气大会,“没有句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歧说明了什么问题?③五国会谈的故事中,中国的拒绝态度说明了什么?奥巴马为什么要急于中美会谈?④面对复杂的国际关系,世界各国应怎么做才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⑤我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我们应如何维护国家利益?⑥美国通过对台军售案,目的是什么?如何评价美国的行为?⑦我们应如何应对美国的行为?⑧自主探究:分析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上美国与中国的不同态度。

反思:围绕预设的教学目标,利用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以问题探究和任务驱动展开的“形散而神不散”的设计催逼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成为掌握知识信息的“博学者”,成为智慧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的“引领者”,成为师生互动,分析解决问题的“合作者”。这要求教师对教学付出更多的热情和信心,不仅要夯实学科理论知识,还要提高教学综合素养。在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内容呈现、方法革新、学习评价及教学组织等的关注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和反思社会生活、时事材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探究的情境,优化完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让教与学在任务驱动下更有效、高效和长效,使高中思政课堂更具感染力和活力。

【案例3】《生活与哲学》“求索真理的历程”一课的教学。

情境导入。追求真理是人类的历史使命。展示图片:不要让中国再昏睡N年;一则笑话:日本人在地铁上读报纸,法国人读浪漫小说,德国人最酷,竟然抱着厚厚的哲学书在啃,而中国人“为革命,保护视力”,却什么也不读;一则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

情境点题。中国人民求索真理的历程。(文字材料)中国思想发展史(简缩版)(教师自己概括的,一张A4纸版面。课前发给学生阅读。内容涉及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解放局面→西汉至魏晋时期,董仲舒“独尊儒术”的主张→东汉之后,玄学成为社会思潮→三国两晋南北朝西传佛学→唐“复古运动”→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崇实致用”→近代学人从不同方面对旧文化发起全面持久的冲击→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探究问题驱动:①结合百家争鸣思想的产生,谈谈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理解?②思想史上很多认识对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起到了推动作用。举例说明其道理。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什么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的认识会不同?这是否意味着出现了很多个真理,真理因人而异?④古代一些伟大的思想认识,为什么不能作为今天的指导思想?⑤“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古至今,中国人在追求真理的路途上,前进中有曲折、曲折中向前进。我们该如何认识追求真理的过程?⑥中国思想发展至今,能否说明我们已经探索到了终极真理?请阐明你的观点。

反思:本课的知识任务很多,有真理的概念,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有条件性,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并且理论都很抽象,难于理解。笔者认为,该课的最佳切合点就是思想发展史,再形象再生动的事例不如运用思想发展史本身的实证。因为思想发展史,本身就是一段追求真理、认识发展的历史。我们可用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例去理解抽象的理论,但并不意味着要刻意去降低理论本身的高度和深度。

一堂课,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应关注对学生智慧的启迪、人生成长的启示。因此,实践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更需要我们教师有居高望远的本领。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理论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更要联系实际,在任务驱动和问题探究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我们思政课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和教育价值的追求。

相信,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创新设计,定会激发学生的智慧火花,展示教师的教学智慧,使思政课堂达到求真、求善、求美的统一,师生一定会在获得教与学的幸福和快乐中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

出版社,2003.

(江苏苏州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报告及其在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