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策略

2014-06-09王烨萍

成才之路 2014年8期
关键词:鹳雀楼诗句古诗

王烨萍

古诗文是语言的精华,是一种精炼而有韵律的语言形式,为想象力的培养提供了大量的形象。

一、讲述故事,展开想象

讲故事是创设教学情境的一种方法。故事最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震撼,这对学生想象力的形成和提高十分有效。例如,教学《咏华山》,当教师把文中的故事娓娓道来时,学生通过聆听故事,头脑中一直积累的与故事有关的表象,会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当教师讲到“他们沿着山路艰难的爬上山顶”时,启发想象:“同学们现在你就是小寇准,站在山顶上你看到了怎样的风景?”这时候,学生可能会讲到:诗的第一句“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内容:“让我们看到了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或是谈到第二句“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内容:“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学生想象出了古诗表现的意境,不仅锻炼了想象力,还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教师接着讲故事,同学们闭着眼睛静静地聆听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有的情不自禁地说:“啊,华山太高了!真美呀!” “我真想在华山上唱一首歌!”……这样逐步地引导学生想象,不仅使学生想象出了诗歌表现的意境,丰富了想象能力,对小寇准所咏诗中的情感也感受得更真切。

二、观察插图,丰富想象

苏教版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一课都有这样紧扣课文内容的插图,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低年级学生非常得感兴趣。通过观察插图,栩栩如生的人或物映入了学生的眼帘,此时启发学生身临其境地谈感想,或者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能使学生的想象得以诱发。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十课《青松》一文中,画面上是漫天飞雪,一眼望去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只有青松站立在雪地里,厚厚的积雪压在它的身上,但它还是傲然挺立着。让学生看着画面,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并进行想象,教师启发道:“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棵小松树,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学生的发言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那仿佛变成了一个动画给我们展示着松树的内心。

三、抓住“空白”,引导想象

作品创作中讲究“留白”,看似无却蕴含着更多,古诗也是如此,往往不是面面俱到的叙述,而是有意识地在文中留下一些空白。诗句之间的内容有较大的跳跃性,在教学中抓住“空白”,创造出一种更多层次更丰富的境界,让学生在体味课文所创设的这种美妙境界中再造想象,就会让新形象更添姿彩。如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中的《锄禾》一诗时,通过学习古诗,学生知道了前两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写农民在烈日下挥汗锄禾的劳动场面;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则是作者通过反问告诉人们粮食来之不易。前后两句在内容上跳跃性比较大,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农民从播种到收获,要付出多少艰辛的劳动?”从而体会“盘中餐”中,每一粒米饭都是农民用辛苦劳动换来的。通过想象农民辛苦劳作的情景,建立了诗句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更完整地领会诗的意思,受到感染,体悟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四、依文画图,拓展想象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诗中有画境,画中有诗意。老师在古诗词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朗读诗句,想象画面,然后把想到的内容画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象落到了实处,不再是乱想,而是有条理有意境的了。如教学古诗《登鹳雀楼》时,教师可以先介绍了与鹳雀楼的相关内容,然后指导学生进行逐句理解。特别是讲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时,这两句诗不仅倾注着诗人满怀的豪情,且富哲理意味,给学生提供了广阔想象空间。在学习了这首诗后,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脑海里出现了许多壮观的景象。这时,让学生把想象到的绘成图,边把想象的景物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画出来,使画面与诗文相吻合,颜色与情感相结合,这样的训练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还加深了对诗句的理解和记忆,更让学生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古诗的真正内涵和意境。

五、诵读吟唱,激发想象

音乐是世界上的语言,是最富感染力的。教学中运用音乐来激发出学生无穷无尽、多姿多彩的想象,使之声情并茂。古诗本身就具有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美,读起来琅琅上口,若能把二者结合起来,把不同的诗词配上合适的乐曲,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反复吟诵古诗,边读边想象那将会是一件乐事。在教学古诗《悯农》《登鹳雀楼》和《春晓》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了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为这几首诗编写的乐曲,当悠扬的音乐响起时,学生跟着音乐诵唱起来,很快被带入了情境之中。简单又好听的旋律使学生浮想联翩,在头脑中形成了画面,融入了诗的意境,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

总之,在低年级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教材,采用适合低年级心理特征的有效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的“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理想境界!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剑湖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鹳雀楼诗句古诗
六一来了
抱憾鹳雀楼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登鹳雀楼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登鹳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