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耐温油基降滤失剂的合成与分析评价

2014-06-09张喜文

化工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失剂白油细度

狄 毅,张喜文,鲁 娇,杨 超,陈 楠

(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部,辽宁 抚顺 113001;2.中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辽宁 抚顺 113001)

随着现代钻井技术的发展,油基钻井液因其具有润滑性好、抑制性强、对地层伤害小等优良性能成为各种复杂地层钻探的重要手段[1]。而用于油基钻井液降滤失剂的沥青类产品,虽然有较好的降滤失效果,但由于对环境的污染大,使用已经受到越来越严格的限制。腐植酸来源广,价格便宜,对环境的污染小,并且具有较好的抗高温能力,已广泛应用于油田化学品[2]。但由于腐植酸分子不溶于油相,所以必须对其进行改性[3]。使用改性剂与腐植酸接枝反应,增加亲油基的数量,使腐植酸颗粒更容易在油相中溶解分散,与有机土相互作用来降低滤失量[4]。在此实验中采用多种方法分析了制备出的改性产物的性质,并对其进行室内评价。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与仪器

腐植酸(HA):化学纯,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有机改性剂:自制。

XGRL-4A型高温滚子加热炉、SD6型六联中压滤失仪、GGS71-B高温高压滤失仪、NN-D6A型六速旋转粘度计:均为青岛海通达专用仪器厂;Nicolet 6700红外光谱仪: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Nano-ZS纳米粒度仪:英国马尔文仪器公司;Netzsch TG209 F1:德国耐驰仪器制造公司。

1.2 改性

将腐植酸与改性剂按照一定质量比均匀混合,放置于容器中,充氮气排空,之后密闭反应器。高温下长时间反应,冷却后放气,得到一种黑色固体,将产品烘干,粉碎研磨,过筛,即得改性腐植酸油基降滤失剂。

1.3 分析

红外光谱:使用Nicolet 6700红外光谱仪对改性产物和腐植酸进行测试。将m(固体粉末样品)∶m(KBr)=1∶200混合、研磨后压片,扫描范围200~4 000 cm-1。

粒度的测定:采用恒温加热搅拌器对溶液进行搅拌,然后超声波分散振荡1 h,最后测定粒度的体积分布。

热重分析:改性样品经处理后,在氮气气氛中,以10 ℃/min的速率升温,从30 ℃扫描到900 ℃,分析热解情况。

1.4 评价

钻井液评价基浆:350 mL白油+1%(质量分数,下同)主乳化剂+0.5%辅乳化剂+1%有机土。

API滤失量的测定:高温老化后的泥浆高速搅拌均匀,测定压力在0.69 MPa,温度为室温条件下,30 min的滤失量。以滤失量的大小评价改性产物的降滤失性能,滤失量越小,降滤失性能越好,反之亦然。

高温高压滤失量的测定在压力为3.5 MPa,温度为150 ℃,时间为30 min。

钻井液的流变性在约25 ℃测量。

2 结果与讨论

2.1 改性产物的结构与性质分析

2.1.1 红外谱图

腐植酸和改性产物的红外谱图见图1。改性产物与腐植酸相比在2 911 cm-1和2 848 cm-1处出现明显的吸收峰,分别为甲基和亚甲基的特征峰[5],在1 460 cm-1也出现明显的亚甲基的特征峰,说明腐植酸接枝长烷基链改性成功。改性后腐植酸是亲油性的,不会破坏钻井液性能,同时胶体尺寸的腐植酸能有效封堵泥饼中的微孔隙[6],来达到降低滤失量的效果。

σ/cm-1图1 腐植酸和改性产物的红外谱图

2.1.2 溶解实验和粒度分布

配制质量分数均为0.5%的腐植酸和改性产物(细度为0.149 mm)的白油分散液,超声波振荡1 h,使颗粒均匀分散,见图2。静置24 h后,见图3。

2#-腐植酸;3#-改性产物图2 均匀分散后的状态

2#-腐植酸;3#-改性产物图3 静置后的状态

对比图2和图3可明显看出,由于腐植酸不溶于白油,所以经过长时间的静置后,2#液中绝大多数腐植酸颗粒沉积在试管底部,相反,由于改性腐植酸成功的接枝上长烷基链,使其在白油中的溶解分散能力得到很大的增强,故3#中改性腐植酸未沉降,颜色较深.为进一步比较腐植酸和改性产品的溶解分散情况,分别从图3的2#和3#试管中取上清液,稀释10倍,振荡均匀后得4#和5#液,见图4。

4#-腐植酸;5#-改性产物图4 稀释后的状态

经长时间的沉降,2#上清液中只存在很小的腐植酸颗粒,故图4中稀释后的4#液,目视已与白油无异,5#液颜色仍较深,表明仍有较多的改性腐植酸颗粒溶解分散在白油中。使用激光粒度仪分析4#和5#液中的粒度分布情况,4#液的粒度分布区间主要在1.164~2.424 nm,占总体积分布的99.8%,与纯白油液相近,说明4#液中基本没有大颗粒腐植酸;5#液改性产物的粒度分布区间在412.5~859.2 nm,占到总体积分布的100%,主要表现为大颗粒的存在[7],应为分散在油中的改性腐植酸。通过溶解实验和粒度分析均证明腐植酸改性成功,强化了腐植酸颗粒在油中的溶解分散性。

2.1.3 热重分析

改性产物的热失重图见图5。

t/℃图5 改性产物的热失重图

从图5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上升,w(改性产物)逐渐下降,开始失去的主要是吸附水。当温度>300 ℃,改性产物上的羧基及酰胺基团开始部分分解,当温度上升到400 ℃,w(改性产物)大幅下降,分解的应为腐植酸上的各不规则稠环[8]。热重分析表明改性产物在300 ℃以内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2.2 室内评价

2.2.1 不同w(改性产物)对钻井液的影响

按照基浆,分别添加不同量的改性产物,观察加量对全油基钻井液体系的影响,找出适宜的加量,并且与沥青类降滤失剂进行了对比,结果见表1。

表1 加量对钻井液的影响1)

1)AV:表观粘度;PV:塑性粘度;YP:动切力;FL(API):常温常压滤失量;FL(HTHP):高温高压滤失量。老化条件为180 ℃,时间为16 h。

从表1可看出,在不同加量的条件下,老化后的粘度均较老化前有所增大。若直接将纯腐植酸作为降滤失剂加入钻井液基浆中,滤失量与基浆相近,并且粘度较大。而当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改性产品后,滤失量从基浆的95 mL下降到17 mL,降滤失率为82%,效果显著。随着加量的增大,API滤失量和HTHP滤失量都同步减小,并且粘度变化不明显,改性产物在钻井液体系中表现出较好的配伍性。综合考虑,对用于此处的全油基钻井液体系,3%为适宜的加量。与沥青类降滤失剂相比,在较少的加量下达到了相同的效果,并且污染小,显示出一定的优势。

2.2.2 产物的细度对钻井液的影响

不同细度的改性产物对钻井液的滤失量有一定的影响。从密闭容器中倒出的产物颗粒较大,为充分与油基钻井液作用达到降滤失效果,需要粉碎研磨。当w(改性产物)=3%,不同细度的改性产物对滤失量的影响见表2。

表2 产物细度对钻井液的影响

由表2可知,改性产物的颗粒细度越细,降滤失效果越好。根据颗粒封堵原理,细颗粒有利于堵塞泥饼中的孔隙,从而达到降低滤失量的效果。但当过筛孔径小于0.149 mm时,细度对钻井液的影响不大。

2.2.3 不同老化温度对钻井液的影响

在w(改性产物)均为3%,过筛孔径为0.149 mm的条件下,通过不同温度的老化,考察改性产物在钻井液中的抗温性能,结果见表3。

表3 老化温度对钻井液的影响

从表3可知,当老化温度低于200 ℃时,钻井液滤失量较小。随着老化温度的持续升高,滤失量变大,这是由于改性产物在高温下开始部分分解,导致降滤失效果减弱。实验结果表明改性腐植酸降滤失剂可抗温200 ℃。

3 结 论

(1) 通过对改性腐植酸产物的红外谱图、溶解实验和热重分析,证明接枝改性反应成功,表明产物在油相中具有很好的溶解分散性,并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2) 室内评价表明适宜加量为w(改性产物)=3%,产物的最佳过筛孔径为0.149 mm,并且在油基钻井液中可抗温200 ℃,是一种较好的降滤失剂产物。

[ 参 考 文 献 ]

[1] 王中华.国内外油基钻井液研究与应用进展[J].断块油气田,2011,18(4):533-537.

[2] 王中华.钻井液用改性腐殖酸类处理剂研究与应用[J].油田化学,2008,25(4):381-385.

[3] 舒福昌,史茂勇,等.改性腐植酸合成油基钻井液降滤失剂研究[J].应用化工,2008,37(9):1067-1069.

[4] 岳前升,向兴金,等.油基钻井液的封堵性能研究与应用[J].钻井液与完井液,2006,23(5):40-42.

[5] 张群正,孙霄伟,等.降滤失剂H-QA 的制备与性能评价[J].石油钻采工艺,2013,35(1):40-44.

[6] 冯萍,邱正松,等.交联型油基钻井液降滤失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J].钻井液与完井液,2012,29(1):9-11.

[7] 肖平,严新新.关于钻井液固相粒度分布的一些初步探索[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96,25(4):227-228.

[8] 余守智,朱琰,等.八种腐植酸热重分析及其热分解动力学的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1990,18(1):8-14.

猜你喜欢

失剂白油细度
原料煤细度对焦炭反应后强度的影响研究与实践
行业竞争激烈,高档白油市场备受关注
优质5号工业白油的生产工艺技术
2019年国内白油下游消费结构
一种新型抗高温降滤失剂的研究和应用
钻井液用淀粉微球降滤失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矿物掺合料细度与掺量对水泥水化热的影响
纤维细度对纺黏法非织造布的影响及改进措施
油基钻井液用腐殖酸类降滤失剂的研制与性能评价
白油生产技术的发展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