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郏县红牛肉用新品系培育和高档牛肉开发思路

2014-06-09陈岱辉

中国牛业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郏县安格斯保种

陈岱辉

(河南省平顶山市畜牧局,河南 平顶山467000)

1 郏县红牛的发展概况

1.1 郏县红牛发展现状

郏县红牛是在当地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世代农民精心选育而形成的优良地方品种,主产于平顶山市郏县、宝丰县、鲁山县三县,分布于毗邻的十余个县(市、区)。郏县红牛属于中型役肉兼用型品种,肉用性能在全国黄牛品种中名列前茅,其肉质好,皮质柔软,富有弹性,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耐粗饲,抗病力强,对现有地域环境条件有强的适应性[1]。郏县红牛1983年被列入河南优良畜禽品种志,1985年10月列入全国八大优良黄牛品种,1997年7月发布了河南省地方标准,2006年列入全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由于黄牛品种的品种特点,且受市场经济的影响,2000年后郏县红牛存栏量逐年下降,2012年集中核心区存栏纯种郏县红牛1.8万头,相对集中分布在郏县、鲁山县等丘陵地区及山区,平原地区以郏县红牛为母本的肉牛改良牛较为常见[2]。

1.2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2.1 保种力度不够 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刺激肉牛生产发展的同时,反过来也因杂交面的扩大导致地方品种资源的大量消耗,郏县红牛纯种数量不断减少,优良种牛流失,尤其是优秀种公牛极度缺乏,郏县红牛品种资源生存面临严峻的威胁。虽然在各级政府及畜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郏县红牛的保种、选育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由于缺乏资金,基础设施陈旧等,郏县红牛的保种难度进一步增大:一方面,养牛效益和保种的矛盾日渐突出,群众受经济利益驱使,黄牛配改肉牛数量激增,郏县红牛品种资源消耗严重,活体保种越来越困难;另一方面,由于政府投入有限,而且活牛宰杀量增大,优秀种公母牛难以长期保留使用,致使保种头数下降,牛群难以稳定。并且我市郏县红牛资源保种场规模小,基础设施条件差,设备落后,因而给保种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3]。

1.2.2 培育力度不够 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各级部门的努力下,郏县红牛的各项性能指标有所提高,但是仍没有培育出适合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品系。一直以来,主要依靠分散的小规模繁育为主,繁殖母牛数量逐年减少,没有形成大型繁育基地和规模化繁育场,由于资金和牛源短缺,造成部分场区闲置,不能满负荷的育肥郏县红牛。因此,在搞好种质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应尽快培育出一个能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新的郏县红牛肉用品系。

1.2.3 未形成品牌优势 由于没有真正建立起郏县红牛的保种选育开发组织体系,并且受资金投入不足、缺乏龙头企业拉动以及产业化程度较低等因素的影响,造成郏县红牛的市场竞争力较差,农民养殖效益偏低,多年来郏县红牛一直停留在原始品种优势的基础上,没有开发出高端产品,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没有形成产业化体系,没有形成循环产业链条,发挥不出郏县红牛的经济优势。

2 郏县红牛肉用新品系的培育

2.1 肉用新品系的培育

用5~10年时间,在一定区域选择部分冷配点和牛场,引进红安格斯牛冻精与郏县红牛进行级进杂交,使外血达到75%,进行横交固定,选留具有郏县红牛外形特征、又具备肉牛生产性能的个体,并进行培育扩繁,逐渐形成郏县红牛新品系。

2.2 杂交组合方案

2.2.1 主导杂交组合 针对郏县红牛的性状,选择具有显著优势的红安格斯优秀种公牛与郏县红牛母牛杂交,在杂交后代中选择优秀母牛个体与红安格斯公牛级进杂交,使外来品种的血缘含量为3/4,停止杂交,对杂交后代进行横交培育。如有必要,用经过培育的回交后代再一次与红安格斯公牛配种,杂交后代含7/8引入品种(红安格斯)基因和1/8地方品种(郏县红牛)基因进行横交固定。红郏F3培育郏县红牛肉用新品系,选留优秀公牛制作冻精,其他公牛用于生产高档牛肉。杂交示意图如图1。

图1 杂交示意图

2.2.2 其他杂交组合试验 利用现有的夏洛来(利木赞)公牛与郏县红牛母牛杂交,选择优良的杂交一代母牛与红安格斯公牛进行交配,杂交后代横交固定,作为高端牛肉产品开发使用。

2.3 试验场的选择

选择郏县红牛育肥场4~5个,基础群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每个场纯种郏县红牛母牛要达到200头以上。选择红安格斯公牛12头,三代之内没有血缘关系的家系数不少于6个。试验场主要是进行红安格斯与郏县红牛进行级进杂交试验和夏杂、利杂母牛与红安格斯牛杂交试验以及肉牛育肥、屠宰、生产性能测定等研究,取得可靠数据,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2.4 试验点的选择

鲁山县、宝丰县每个县各选2~3个配种点,每个点每年选择300~500头郏县红牛用红安格斯配种,选择200~300头郏县红牛进行三元杂交;郏县选择20个配种点用红安格斯冻精配种,6个冷配点进行郏县红牛三元杂交,待确定可行后进行大面积推广。

2.5 进行登记测定,开展杂交牛的选种选配

做好红安格斯杂交牛的跟踪登记,对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的杂交牛分别进行体尺体重等各项指标测定,建立健全试验研究的档案记录,并对公牛进行屠宰试验。搞好杂交后代的选种选配工作,尤其是合理选择配种冻精,防止出现近交。

3 郏县红牛高档牛肉的开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平顶山市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以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和实施主体,以生产高档牛肉为目标,以母牛繁育体系建设、饲养方式转变和牛肉深加工为重点,强化品牌战略,打造从良种选育、母牛繁育、肉牛育肥到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品牌打造、市场开发为一体的优质高档牛肉生产开发完整产业链。同时,发展循环肉牛业,利用粪污处理技术,向种植业、林果业等延伸,形成大循环型、生态型肉牛生产链条。

3.1 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

以郏县河南古尔巴尼畜产品公司和叶县国润牧业为龙头,形成年生产10万头高档肉牛繁育、育肥、屠宰加工及冷链物流的产业链条,创造名优产品,打出特色品牌,打响红牛品牌。

3.2 建立高档肉牛繁育基地

本着“边选育、边生产”的原则,在郏县红牛项目区域开展能繁母牛的调查登记,分别制订育种核心群的选择标准,建立高档牛肉生产基础母牛群;制订选种改良计划,逐步选育出有一定种群数量、遗传性能稳定的高档牛肉生产专用种群。随着市场对架子牛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在大力发展小规模养殖户的同时,重点发展大型繁育基地和规模化繁育场。逐步形成以农户分散繁育为基础、以规模场繁育为重点的高档肉牛繁育基地。

3.3 发展规模肉牛育肥场,打造肉牛循环养殖模式

选择3~5个大型肉牛养殖场,利用耕地流转政策,每场流转200~333.3hm2耕地,以粪肥田、以田养牛,走牛、粮、菜、菌等循环经济模式,取得成功经验后,逐步向社会推广。

3.4 开展肉牛杂交选育

加强高档肉牛繁殖群的培育,逐步扩大高档牛肉生产专用种群,要引进红安格斯牛作为父本,以郏县红牛为母本,利用杂交优势,开展二元、三元级进杂交模式,横交固定,自群繁育的方法生产商品肉牛,提高肉牛生产效益。

3.5 制定高档肉牛养殖技术规范,开展饲养育肥试验和屠宰试验

针对郏县红牛不同种群及杂交群特点和生产目标,研发符合条件的高档牛肉生产饲养技术规范。通过开展肉牛规范化饲养模式研究,进行高档肉牛高效养殖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改变传统落后的饲养方式,改变目前架子牛育肥的生产模式,采用分户繁育,集中育肥的生产模式,建立从母牛繁育到犊牛饲养,从肉牛育肥到屠宰,覆盖肉牛饲养全过程的标准化高档牛肉生产技术规程。制定合理的饲养标准,对不同阶段的牛只进行体尺、体重、胸围、管围等生产性能指标测定,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公牛进行屠宰试验。

3.6 制定高档牛肉加工技术规范

以河南省古尔巴尼畜产品公司和叶县国润牧业为主体,在市、县技术主管部门和国内专家的指导下,研究制定高档牛肉屠宰、分割、加工等环节的技术规范,改进生产工艺,研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档牛肉产品。建立繁育、屠宰一条龙服务体系,确保牛源充足。加大产品宣传力度,搞好品牌开发,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档牛肉品牌。

[1]马桂变,李志刚.郏县红牛产业化思考[J].中国牛业科学2009,35(2):65-67.

[2]马桂变.郏县红牛的保种方法与选育方向[J].中国牛业科学2011,37(2):69-70.

[3]张华菊,张少学,任林惠,等.郏县红牛的保种与开发利用[J]中国牛业科学,2006,,33(2):56-59.

猜你喜欢

郏县安格斯保种
史上最能挨饿的人:断食382天,减重250斤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酋长的答谢礼
郏县
郏县中医院:建设老百姓的贴心医院
卢国伟:矢志不渝,痴心保种
安格斯和鸭子
郏县
罗非鱼保种越冬三个方式
200万元保种选育里岔黑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