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椒11号线辣椒旱地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14-06-09闫宏生

科学种养 2014年4期
关键词:陇县乳油技术推广

闫宏生

线辣椒是陕西省陇县传统的主要经济作物,有悠久的种植历史。陇县气候环境条件独特,种植的线辣椒因椒果颜色鲜红、身条细长、皱纹均匀、膘厚油多、香辣味美而驰名三秦大地。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线辣椒是陇县最主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钱串串”。

近年来,陇县通过深入调整种植业结构,优化产业模式,线辣椒种植由原来的川水地麦椒套作开始向旱肥地地膜覆盖纯种过渡,种植品种由常规种向杂交种迈进,现在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左右,亩产也有了很大提高。如东凤镇杜阳社区焦家山村的3户村民,2013年在旱肥地种植线辣椒杂交品种宝椒11号6.5亩,在宝鸡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陇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的科学指导下,平均亩产鲜椒2753千克,最高亩产达3157千克,分别较当地常规种陕椒2001高114.3%和143.7%,创造了陇县辣椒种植史上的单产奇迹,对当地广大椒农影响巨大。本文将给大家介绍宝椒11号旱地线辣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一、品种主要特征特性

宝椒11号为早熟干鲜两用型线辣椒三系杂交种,是宝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最新选育成的线辣椒杂交一代品种。平均株高70厘米左右,株幅73厘米,主茎粗1~1.4厘米,叶色深绿,平均单果重8.4克,果长16.7厘米,果径1.28厘米,肉厚0.24厘米,辣味中等,生长势强,抗逆性好,对辣椒病毒病、疫病和炭疽病等病害均有较好的抗性。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测试中心测定,商品果含蛋白质3.65%,粗脂肪0.80%,维生素C 309.88毫克/100克,总糖4.12%。在区试中,宝椒11号比对照辣丰十四(杂交种)增产49.6%,比对照陕椒2001(常规种)增产105.7%,增产潜力大,一般亩产鲜椒2500~3000千克。2013年11月19日,陕西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在杨凌对该品种进行了鉴定,正式命名为“宝椒11号”。

二、旱地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 培育壮苗 育苗适期为月平均气温稳定通过7~8℃,5厘米地温在12℃以上,陇县川道千河灌区适期在3月12日左右,浅山区、塬区宜在3月15日左右育苗,每亩用种量为50克。采用拱棚冷床育苗,选背风、向阳、排灌方便,2~3年内未种过辣椒等茄科作物的肥地建立苗床。一般畦面宽1.2米,畦长10米,畦内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土杂肥150千克左右,施后深翻、耙匀、整细,灌足两次育苗水,待水渗完后,用简易划行器在苗床内纵横划分成5厘米的方格,每方格点播种子1粒,再均匀覆盖1层1厘米厚的营养土。营养土覆盖完毕后,在苗床畦内加铺1层地膜,按50厘米左右间距插好拱棚支架,上盖薄膜,四周用土压实即可。当幼苗露芽50%左右时,及时从一端撤去地膜,开始少量通风排湿,床温控制在白天25~28℃、夜间20℃;辣椒苗出齐后加大通风量,白天维持在20~25℃,夜间15~17℃,坚持定期换位通风,并逐渐加大通风量;定植前7~10天,可撤除棚膜,进行全天性炼苗。在幼苗生长期间,还要加强间苗、拔草、追肥、灌水、病虫害防治等管理,促使幼苗稳健生长,以达到苗龄55~60天,苗高18~20厘米,叶片肥厚、叶色深绿,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壮苗标准。

2. 重施肥料 宝椒11号为杂交种,植株高大,生长旺盛,产量又高,需重施肥料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的营养需求。必须做好两次施肥:一是重施底肥,整地覆膜前亩施腐熟农家肥4000~5000千克,或施用硫酸钾12千克+磷酸二铵30千克做底肥,农家肥可在深耕旋地时全田撒施,但化肥要集中条施在垄面中央下方15~20厘米处;二是7月上旬在地膜两侧开沟条施化肥,一般亩施尿素40千克+磷酸二铵35千克,施后覆土培垄。

3. 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能提高地温,同露地相比,晴天可提高2.2~4.1℃,阴天可提高1.6~1.9℃;此外,地膜还有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能有效地改善膜下土壤的水、肥、气、热等环境,有利于辣椒生长发育。据试验证实,在同等条件下,地膜覆盖的辣椒要比露地栽培的增产31%~42%。覆膜可在定植前7~20天,按1.2米带型划线起垄,趁土壤有墒时进行,切忌干土无墒时覆盖。

4. 合理稀植 该品种单株发育快,生长势强,株形松散高大,在密植时极易造成植株旺长,营养生长旺盛,抑制生殖生长,水肥充足时植株高可达1.5米以上,远看田间长势喜人,但近看花少果稀。因此,在栽植时一定要栽稀,每亩较常规种少栽7000~8000株,一般要求膜上行距55厘米、株距28~33厘米,单株栽植,亩植3700~4000株,肥地宜稀,薄地宜密。

5. 加强病虫害防治 在辣椒全生育期,重点抓好“三病三虫”的防治,即辣椒疫病、炭疽病、病毒病和蚜虫、棉铃虫、烟青虫的防治工作。

①疫病:发病初期,用64% 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中后期发现中心病株后,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4% 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与浇灌病株根部同时进行。

②炭疽病:发病初期,用80%代森锰锌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③病毒病:在抓好蚜虫防治的同时,于病毒病初发时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6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喷3~4次。

④蚜虫:可用2.5%溴氰菊酯4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⑤棉铃虫:当百株卵量达到20~30粒时开始用药,选用5%氟啶脲(抑太保)乳油2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⑥烟青虫:选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功夫)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

(作者联系地址:陕西省陇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邮编:721200)

猜你喜欢

陇县乳油技术推广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陕西省陇县:远程教育成就“养鸡大王”致富梦
泥中打过“滚儿”更识乡村“味儿”——陇县“怀才”青年得遇广阔天地
陇县原子头M56金代大定二十四年买地券校释
陇县社火
鱼藤酮乳油中鱼藤酮含量的反相HPLC-DAD法测定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思考
湖南省棉花有害生物防控科学用药推荐名录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的几个认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