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
2014-06-07李明菊
■李明菊
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
■李明菊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国家把整个的学校交给你,让你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这句话告诉我们校长担负的使命与责任就是整个国家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校长必须“用整个的心”去办学校、做教育。
一、校长应成为学习领袖,引领学校发展
时代赋予了现代校长多重使命与角色,如管理者、组织者、历史学家、外交家等,而我认为现代校长在众多角色中最重要的是要勇做一名学习领袖。只有成为学习领袖的校长,才能站在世界的最前沿,引领教育潮流和学校发展,成为一所学校的旗帜,才能满足社会对于学校更高的期望,才能肩负更大的责任和使命,学校管理也才能超越微观管理层面,逐步迈向更高层次的引领发展。做学习领袖要求校长要做一个仰望星空的人,肩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怀揣博大的爱国情怀和教育情结;要做一个坚韧豁达的人,做一个有主见的人,善断不武断,冷静不急躁,全面不片面,敢干不蛮干,行善不过善;要做一个才能超群的人,要有战略的头脑,敏锐的眼光,超前的思维,科学判断的分析能力,统筹全局的谋划能力,权衡利弊的决断能力,善于管理的指挥能力,善于交往的沟通能力,发挥合力的推动能力,驾驭全局的执政能力,开拓进取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科学持续推进学校的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校长应塑造学校文化,提升学校品位
每一所学校都有其不可言传的独特之处,这种独特之处就叫作“文化”。校长是学校独特文化的塑造者。独特的学校文化能够激励学生去学习,激励教师更享受自己的工作,师生都能够在这里健康成长。
我所在的武汉市光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始建于1936年,有78年的办学历史,自2011年新光谷三小建成投入使用以来,我们学校邱运山总校长根据多校合并组建的实际,对校园文化进行了诊断,并重构了校园文化系统,提炼出“和乐教育”理念,致力于和乐教育研究。和乐教育就是立足于师生生活立场,尊重师生生命价值,引导师生在教育教学中体验和谐快乐,创造幸福,从而获得素质全面提升的一种学校教育实践模式。具体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创新和乐德育。德育就是育德,就是要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德性,在学生的心中构建精神的家园。我们通过“以教寓德·和乐团队、以班寓德·和乐班级、以情寓德·和乐情感、以习寓德·和乐习性、以优寓德·和乐成长”五条路径,探究和乐德育管理模式,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高效。
2.建构和乐课堂。我们立足课堂,和乐施教,创建和乐课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积极创造和享受快乐,体验幸福,构建和乐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
3.建设和乐校园文化。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创设宽松、和谐的支持性环境和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把学校建成环境优美的生态园、文化气息浓厚的书香园、师生精神栖息的理想家园。
4.实施和乐管理。实施以“夯实年级管理平台,促进整合互动管理”为核心的扁平化管理。在校长负责制的基础上,完善各处室、各年级等职能部门的组织设置。在年级组内部,实行年级组长负责制,给予年级组长在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以责、权、利的集中和统一,同时开展和谐团队评比活动,既考核教师个人,更考核教师团队。近四年的“和乐教育”文化的研究与实施让我们学校的内涵与品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三、校长应推进学校转型,面对学校未来
北京十一学校是当下基础教育的楷模。近日,我很有幸读到湖北省黄冈市教育局局长王建学去北京学习归来后的一篇感悟《向北京十一学校学什么?》。读后,十分震撼!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用先进的思想观念和办学理念,引领着学校与时俱进,推进学校一次次转型。他们大胆地取消了班级,也不设班主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选择的、独一无二的课表,让学生真正拥有自主选择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提升。十一学校成功地实施了教师转型、课程转型、组织转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突围。比如,目前该校共开设了265门学科课程、30门综合实践课程、75门职业考察课程,此外,还有272个社团和60个学生管理岗位,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选择。从十一学校数年的探索与实践中,从十一学校今天呈现的巨大改变中,对他们的校长我们不禁深深感叹和佩服:“这就是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我们就应该像这些成功的校长那样,真真切切地践行校长的使命与责任。
让我们携手前行,勇于担当校长的使命与责任,不断地学习超越,提升自己的素养与能力,修炼自己的境界与胸怀,学着用整个的心专注于教育事业,学着用整个的心做整个的校长,锲而不舍地朝着理想的彼岸航行。我坚信,总有一天,会让我们的学校绽放光彩!
(作者单位:武汉市光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 吴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