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地市报记者的地方性

2014-06-07衣丽颖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3期
关键词:群众

□衣丽颖

(通化日报社,吉林 通化 134001)

浅谈地市报记者的地方性

□衣丽颖

(通化日报社,吉林 通化 134001)

在全国的记者队伍中,地方记者的比重相当大,不仅包括国家通讯社地方分社、国家和省级报纸驻各地记者站的记者,而且包括省、地、县、行业报纸的记者。在这些地方记者当中,我们地市报的记者所占的比例更为突出,因为我们生活工作在基层,供职的报纸也是基层报,所写的稿件更是身边发生的新闻事实,所以相对其他记者来说,我们地市报记者的特点和优势就是地方性。

(一)

地方性的含义至少有两层:一是报道本地区域内具有本地特色和地方气息的新闻事件,与本地读者接近的独特人物、独特事件、独特经验,以及反映本地区域内群众的呼声和愿望;二是对当地特有的地理风光、资源土特产、文物古迹、风土人情等报道“资源”的挖掘。

地市报记者立足于地方,有充分的机会和条件获得地方的“真知”,把握地方的特色。也就是说,地市报记者在扣住时代的脉搏,触及群众的痛痒以及敏感的神经方面,在直击新闻现场,传递地方信息方面,在浓化乡土气息,拓宽服务领域方面,的确具有足够令同行羡慕的优势。至于地市报记者就近核实稿件,及时赶赴突发事件现场采访、充实报道内容所具有的优势,那就更不待言了。

地市报记者在获取地方“真知”上,有利条件很多:一是地市报记者整天都在对地方作过细的“扫瞄”;二是地市报记者既接近地方的领导机关,又接近地方的人民群众,既可以知道地方机关理解、执行中央决策的过程,也可以听到人民群众对地方工作的种种议论和建议;三是地市报记者在地方结交了大量的朋友,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

地市报记者从上面这些渠道源源不断地得到线索、素材,汇集在一起,再加进综合分析的功夫,便形成了地市报记者对“地方性”的认识。地市报记者要拿出应变办法,就是尽可能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方位、立体化地吸收,并迅速传播有效信息,把宣传的内容拓宽搞活;探索并摸准各方面读者的“共同频率”,即生产、心理、道德、审美频率等,力求引起更广泛的共鸣。

(二)

“地方风味”是地市报记者最显著、最本质的属性和特征。

何为地方风味?它是当地经济特点加当地风土人情加地方记者的地方性、实用性。因为它是地市报记者长期面临的问题,探讨它离不开报道本身,更重要的是离不开报道的内容。

首先,是发生在本地的最能反映当地政治、经济特点的新闻事件,即当地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在结合本地实际,贯彻中央方针政策过程中的创造性的工作和劳动。不少谈论地方特色的文章,往往忽视这一方面的内容,以为这是“共性”,无特色可寻。其实,各地贯彻中央方针政策是共同的,但具体做法不可能“千地一律”。因为,各地特点不同,情况千差万别,当地党委、政府在执行过程中,一般都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一系列适合本地特点的具体规定、措施、办法,甚至某些特殊政策。这在改革、开发、搞活的今天更是屡见不鲜。同时,人民群众在实际工作中,也每时每刻都在创造出带有自身特点的新路子、新经验,他们的聪明才智像喷泉一样喷发出来,大批改革志士脱颖而出。这些具有当地特点和地方气象的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独特人物、独特事件、独创经验,为报纸的“地方风味”提供了无比丰富的“原料”,构成了“地方风味”的基本色调。其次,地市报记者更接近当地实际,更接近寻常百姓。因此,经常如实地反映当地群众的要求、愿望和呼声,真心诚意地为他们服务,是“地方风味”的另一重要内容。因为群众的声音,总是同当地当时的特定条件、特点环境相联系的。再次,突出“地方风味”还要着力现在,着眼于“动”。否则,无异自缚手脚。

总之,地方性是地市报记者所特有的,它又渗透到各个方面,只要我们不“浮在下面的上面”,就不会出现“貌似近而神实远”的现象;只要我们不脱离当地实际,就会给读者提供有浓郁地方气息的精神食粮,从而达到“观其文而知其地”的境地。

猜你喜欢

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