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修辞的审美艺术
2014-06-07刘俊华
□刘俊华
(周口广播电视台,河南 周口 466000)
新闻标题修辞的审美艺术
□刘俊华
(周口广播电视台,河南 周口 466000)
修辞 新闻标题 审美艺术
汤姆森在《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这就说明了:在大量信息充斥的社会,大多的读者都只是看题读文,一个精彩的标题就会吸引读者的目光,让读者自觉的阅读新闻内容。修辞在语言文字中的应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如果能巧妙的将修辞与现代新闻相结合,自然就提升了读者自觉阅读新闻的效果,并且在吸引读者与社会效果方面达到双赢的目的。
新闻标题在新闻报道中至关重要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一个好的标题可以产生“题好一半文”的效果。
新闻标题的出现,则让一个版面有条理的呈现在读者面前,稿件与稿件之间的关系也会一目了然。标题对新闻稿件中最重要的新闻事实进行简要提示,使读者看到标题就了解了新闻的大致内容,这种提示内容更符合现代的“快餐文化”,可以使读者在众多的新闻稿件中通过阅读标题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新闻标题在揭示新闻内容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揭示新闻的本质,指导读者思考新闻的深刻内涵,分辨新闻价值的大小,并借此表明作者的立场。“比丑闻更丑陋的是遮丑”(《中国青年报》2011年3 月18日)这则新闻标题清楚的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年龄门”、“改分门”与“谣‘盐’”通过这三个实例来论证作者的观点“用谎言去掩盖丑闻,结果只能是丑上加丑”。新闻报道的标题不仅能向读者提供重要的事实和观点,还能以各种形式和语言风格吸引读者阅读正文。比如,适当设问、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则可以使新闻标题更吸引读者。“10分钟前还在一起吃饭10分钟后惨死好友轮下”(《大河报》2011年4月12日)这则新闻是讲述一司机被自己的司机好友轧死当场的事件,用对比的手法制作新闻标题来吸引读者眼球。新闻标题还能起到美化版面并表现报纸风格等多方面的作用。
新闻标题的各种形式与功能都是为新闻的内容服务的,新闻报道讲究的是事件的真实性、语言的简洁明了,而新闻内容的存在则是以读者的兴趣为目的。假设一篇很好的新闻稿件,内容很丰富、很有阅读价值,只是因为标题的平淡无奇而使读者错过了阅读机会,这是不是很可惜?如何把新闻的眼睛描绘的更传神,更能传达新闻内容所包含的精神内容,让读者在看到这一标题的第一眼就有将这篇新闻读下去的冲动,并付诸实际行动,在新闻标题中运用修辞格则成为记者、编辑们爱不释手的常用法宝。
运用修辞艺术凸显新闻报道标题
(一)比喻、比拟、借代使新闻标题具有生动美和形象美
比喻、比拟、借代这些修辞手法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将抽象的事物生动形象化,将深奥的事情通俗简单化,使标题更加幽默诙谐、形象生动,有时也会形成巧妙讥讽的效果,从而更能让读者喜闻乐见。例如:
饮用水桶“出身”调查供水站工作人员不敢喝桶装水(《中国青年报》2011 年2月10日)
“索道医生”邓前堆(《中国青年报》2011年2月21日)
案例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饮用水桶的出处说成是“出身”,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对人的调查,“供水站工作人员不敢喝桶装水”,极具讽刺效果,也更能加深读者的印象;另一案例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索道医生”是对一个坚持28年溜索道为对岸村民看病问诊的称呼,用这个代名词来指代医生邓前堆使得标题更加生动,更能表现出医生28年的坚持。
(二)对偶、排比、对比使新闻标题具有均衡美和整齐美
运用对偶的修辞可以使标题在形式上使字数保持一致,形成整齐美,有助于美化报纸版面。排比这种修辞手法则是将几个内容相关、结构相似、气势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给读者一种整齐的均衡美感。对比则是通过有关联的两者的比较,鲜明地呈现作者想要表现的内在,同时也能使读者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例如:
旱情节节蔓延抗旱声声令急(《中国青年报》2011年2月10日)
“旱情节节蔓延抗旱声声令急”这则新闻标题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前后两句工整对仗,在报纸排版上让人赏心悦目,对偶与排比的修辞手法都是标题设计常用的修辞手法。
两会上的冷与热(《中国青年报》2011年3月5日)
“两会上的冷与热”(《中国青年报》2 011年3月5日)这则新闻实际上是图片新闻,配有文字说明。一幅是全国政协科技界别小组讨论会场外,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谢俊奇接受记者采访;另一幅是全国政协经济界小组讨论休息期间,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长、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接受记者采访。作者用“冷”与“热”这两个人们比较熟悉的触觉来表现“两会”上的冷门与热门,这则标题也给读者的第一印象留下悬念:究竟是怎么回事?作者用两个词义相反的形容词给读者视觉与感觉上的刺激,会使读者有一种想看究竟的冲动。同时,“冷”与“热”使两幅原本对比鲜明的图片活了起来,这也是“两会”的一个小缩影,“热门与冷门”。对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起到了提示新闻内容与吸引读者的作用。
(三)引用、用典、仿拟使新闻标题具有意境美和韵味美
从“居者有其屋”到“寒士俱欢颜”——黑龙江省棚改工程暖民心
(《中国青年报》2011年3月9日)
案例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居者有其屋”引自于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上》“居者有其屋!病者有其医!”,“寒士俱欢颜”则取自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关于“三棚一草”改造的事件用诗词来表现其意义,增加了新闻标题的韵味与意境。
(四)设问、反问、呼告、反复使新闻标题具有情感美和内涵美
例如:生产放心奶粉难道比飞船登月更难?
(《中国青年报》2011年2月21日)
案例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同时也运用到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登月对世人来说虽已实现,但仍属难事,生产奶粉本来不算难事,但是因为某些有私心之人,使得生产放心奶粉要比登月还难,作者在反问同时也表明自己的观点,用反问的语气饱含讽刺意味。
修辞在新闻报道标题中运用的利与弊
(一)在新闻报道标题中运用修辞的利
一篇新闻稿能否抓住读者的眼球,不是说所占的版面越大、字号越醒目越好。但是,有限的版面内要做到一下子抓住读者眼球,大版面、大字号在巧妙的修辞格面前也要低头弯腰。新闻标题运用修辞格可以把事物说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更容易理解。
(二)在新闻报道标题中运用修辞的弊端
近年来,新闻标题的“出位”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在网络新闻中严重失实和格调低俗的病题、俗题更是大行其道,影响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成为扰乱视听、哗众取宠、欺骗受众的一大社会公害。例如,“标题党”的出现,不仅浪费了读者们的时间,欺骗了大家的感情,更有可能让读者错过真正有价值的信息,造成“狼来了”的悲剧。
而如“100元,请个‘童替’跳河”这则新闻标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但是言过其实,新闻的主要内容是说儿童替已慢慢市场化,而“跳河”也是剧中需要,当然是有所保护的,而新闻标题则是夸大并有让读者误解之意。
追求更佳的传播效果是修辞在新闻标题中使用的最终目的,而这种传播效果的直接体现则是读者的阅读兴趣。在遵循事实真实性原则的前提下,在新闻标题中巧妙的加入修辞成分,可以让标题更精彩。
1.彭朝丞、王秀芬.标题的制作艺术[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2.陈雪奇.现代媒体编辑[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3.郑兴东、蔡雯.报纸编辑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并不仅仅局限于直接引用原有的语句,也可以根据语境的需要适当的增加或减少字数,但保留其原有的意思,因此可以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