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执着·钦佩·感动
——人物采访心得

2014-06-07李娜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8期
关键词:秦皇岛母校家乡

□李娜

(秦皇岛日报社,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执着·钦佩·感动
——人物采访心得

□李娜

(秦皇岛日报社,河北 秦皇岛 066000)

对人物的专访,较其他事物类采访更容易给人留下感慨:或温暖,或兴奋,或惊叹,或感动……笔者采访过的人物中,他们所谱写的华章,令人久久回味,他们的奋斗历程、人生体验、人格魅力,时时感染、净化着采访者的心灵,与他们的每一次对话,都是思想洗礼的过程。

用执着浇灌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需要用“执着”来浇灌。人生的精彩并非与生俱来,就因为这份执着。

在《女状元梦想在继续》的报道中,采访对象是与笔者年龄相仿的80后,这样年轻就与“精彩”挂钩,是否过于光环化?随着采访的深入,这种念头被阵阵惊讶所取代。她是1997年河北省高考文科女状元宇博,凭着“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态度,从“女状元”到留学法国鲁昂高等商学院,一直在向着人生的至高点前进。宇博最宝贵的品质,就是拥有一份执着的信念,并为之不懈努力。留学期间,为了攻破语言关,借助电视、报纸、书籍及语言环境等多种渠道,把语言吸收量放到最大。全校同届300多名学生,基本都是法国当地学生,学校用法语上课、考试,在这样不利的语言环境下,宇博获得全校排名前十的好成绩,并荣获了中国驻法大使馆设立的“优秀留学人员奖学金”。当年,获得奖学金的共有8人,且半数以上是博士生,她是唯一一位商学院学生。采访中,宇博传递的信息量很大,字句间处处透露着积极的人生态度。我想,她早就在心中找到了自己生命中的一个个闪光点,并不停地朝着它们迈进,而她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是可想而知的。

用坚韧赢得钦佩

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钦佩。在采访过一些科研工作者后,笔者对他们产生了由衷的钦佩之情,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不精无彩”的精彩》报道中,笔者采访了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吕广庶。吕广庶为了尽量减少试验中实际尝试的次数,在实验室中对十几种方案进行优化,而每个方案至少要做上十几次。他从事了40多年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教学工作,始终保持着锲而不舍的精神与认真严谨的态度。这样认真的工作态度,贯穿了他几十年的教学事业,这绝非一时热情所能做到的,需要的是一种精神,一股韧劲。这些都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

在《不悔青藏高原科研路》的报道中,把生命中最宝贵的青春奉献给高原生物科学研究事业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贲桂英,坚守在青藏高原35载,几乎跑遍了青海省所有的州县。虽然有机会调回内地,但每每面对工作与亲情的抉择,她都是毅然选择了前者。

科研是枯燥乏味,非常耗费精力,而在与他们聊天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他们个个神采奕奕,积极向上,思维敏捷,不失幽默。繁忙的科研工作不但没有将他们变得枯燥,更为他们的精神世界增添了许多内心色彩,用他们的话讲,是科研赋予了他们坚定的信念与坚韧不拔的精神,而这些已经融入到血液中的宝贵品质,着实让人钦佩。

用真情回报家乡

家乡是一个人的根,是身在异乡的游子永远牵挂的地方。笔者采访过的家乡人,都在用各种方式回报着自己挚爱的家乡。

身居北京的吕广庶教授,心里一直牵挂着家乡。他将唐诗和《二十四史》中有关家乡的诗句全部收集起来,还对各县的地名进行考证,在他所写的诗词中,也常有回忆家乡的题材。1998年,吕广庶还把他的小学老师接到北京游玩,在自己家里住了一周。他觉得,孩子是家乡的希望,他回到母校,为家乡的孩子们送来了红领巾、跳绳、笔记本等学习用品,告诉他们,“对家乡最大的贡献,不是能拿出多少钱,而是从我们这个土得掉渣的地方,也能走出对国家有用的人。你们一定要努力学习,让我们的家乡走出更多这样的人!”

同样为母校做了些事,虽自谦是举手之劳,其间却充满了对家乡眷恋。高中时,宇博就常在学校讲授自己的学习技巧,到了大学,受母校之邀,回校为学弟、学妹们讲授学习经验。“要把自己的人生当回事,要踏实地走好每一步。”言语之间,是她对学弟学妹们的期待与牵挂。

回到家乡秦皇岛的著名二胡演奏家赵砚臣老师,为家乡发挥着余热。经过他的精心教授与耐心指点,为家乡培养出了数十名二胡专业大学生,填补了家乡此前的空白。

在北京采访设计作品遍布全国的秦皇岛人高庆义时,他感慨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虽没真的流下泪,却十分感谢家乡人对我们的关怀。我能有今天成绩,都是因为在家乡打下了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秦皇岛母校家乡
秦皇岛煤炭价格行情
秦皇岛煤炭价格行情
告别母校
2019《中华诗词》第16届秦皇岛·金秋笔会在秦皇岛举行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母校情
亲爱的母校,你还好吗?
孙婷婷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