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活动报道出彩
——以《义乌商报》“路线教育”特色报道为例
2014-06-07胡滨蒋筱兰
□胡滨 蒋筱兰
(义乌商报,浙江 义乌 322000)
让活动报道出彩
——以《义乌商报》“路线教育”特色报道为例
□胡滨 蒋筱兰
(义乌商报,浙江 义乌 322000)
作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义乌,在“路线教育”中重温“老乡镇”精神,以实绩取信于民,以实绩论英雄,让“狮子型”能干事的干部有地位,破难攻坚走前列。《义乌商报》紧紧抓住“路线教育”中的特色做法加以聚焦宣传,有力地助推了“改革试点”。
改革试点 路线教育 “老乡镇”精神 特色报道
2014年春,一场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国拉开序幕,活动随之成为当前各大媒体的报道重头戏。“路线教育”报道如何才能抓住特色亮点,加强舆论引导能力?
浙江省义乌市作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以“正风提效促转型·破难攻坚走前列”作为“路线教育”活动总载体,全市党员干部先后开展了“巡河问计”、“进企问需”、“入户访亲”走亲连心、“千干联千企”等活动,重温“老乡镇”精神,以先进典型引路,激发干部创业热情。
这些特色活动,因为有新意有创意,对深入开展“路线教育”活动有指导借鉴意义,报社编委精心筹划,舍得花大笔墨,聚焦、放大,巧打“特色牌”,写活典型报道,为深化全市“改革试点”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受到市领导、省委督导组的充分肯定。
首先,在“路线教育”活动中,广泛开展学习焦裕禄精神,根据地方特色重温“老乡镇”精神,记录“老乡镇的足迹”,以先进典型激励干部群众心连心,扎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
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曾指出,老乡镇干部长期扎根基层,熟悉情况、经验丰富,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要广泛开展“学习老乡镇、争当老乡镇”的活动,继承和弘扬“老乡镇”精神,练就服务群众的本领。
重拾“老乡镇”精神,传承“鱼水情”,成为义乌破“四风”的良策。
5月20日,《义乌商报》推出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报道——《塑造“老乡镇”精神文化地标奋勇担当践行为民务实清廉》。义乌市委组织部向社会征集到了反映老乡镇干部工作、学习、生活情况等300余件各类老物件,包括工具、用品、书籍、日记、照片、油画等,建起了“乡镇·印记”老物件陈列馆,呈现了淳朴亲和、务实勤勉、忠诚清廉的“老乡镇”精神,成为“路线教育”的生动教材。
追忆“老乡镇”干部,学习“老乡镇”法宝,传承“老乡镇”精神,义乌市“传承老乡镇、入户大走访”活动渐入佳境,各镇街纷纷启动实施计划,组织发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义乌商报》5月6日一版刊发了3000字的特写《“老手”牵“新手”——我市师徒结对传递“老乡镇”精神》。在义乌市苏溪镇,“老乡镇”精神传承活动由来已久,几乎每一位新进人员、新入职人员都有师傅指导与帮助,出师后又为人师,使得“老乡镇”精神薪火相传。
近些年,义乌市涌现了一批有口皆碑的老干部、老乡镇、老党员,他们心系群众,扎根基层为民谋福利,市委、市政府曾先后下文号召全市干部群众向他们学习。《义乌商报》记者回访了全市几位先进典型,于5月13、15日连续推出“老乡镇的足迹”,生动解读“老乡镇”开展工作、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
“老乡镇的足迹”系列报道之一——《为民好书记的使命》,报道义乌市城西街道七一村党委书记何德兴。这些年来,他先后被评为浙江省“为民好书记”、浙江省首届新农村建设优秀带头人金牛奖、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劳动模范。2007年11月,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中组部部长的李源潮,对他的事迹材料作出重要批示。
“老乡镇的足迹”系列报道之二——《楼秀球:心中有一片枣林》,“老乡镇”楼秀球最大的爱好就是对枣树情有独钟,是远近闻名的种枣能手,挂牌成立了“枣博园”,每年至少有七八千人来参观取经,成为枣树的重要培育基地,义乌曾经一度低迷黯淡的枣业在他的积极引导下重新焕发青春。
“老乡镇的足迹”系列报道之三,回访了一位全身心为农民辅导农技、最终因病累倒在岗位上的好干部——郑衍英,在他指导下多种经营发家致富的几百位果农,至今还念念不忘这位农民的贴心干部。郑衍英精神成为当地的一面鲜艳旗帜,继续激励干部为民办实事。“我们会用好郑衍英这面镜子,努力做住进农民‘心房’的好干部。”
义乌市在“路线教育”中注重实效,强化立行立改,以实绩取信于民,以实绩论英雄,让“狮子型”干部有地位。媒体对此报道及时充分,鼓舞士气,激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谋发展的干劲。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义乌市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来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信于民。5月17日,《义乌商报》刊发《我市推行“四张清单”工作法强化立行立改》,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清单为据强化立行立改,推行“四张清单”工作法,即“问题清单”摆问题,“责任清单”明责任,“进度清单”抓追踪,“反馈清单”治顽症。
针对部分村干部在平时工作中少作为、慢作为,甚至不作为,而又缺乏有效的考核监督等现实情况,在“路线教育”活动中,义乌市江东街道在全市率先探索制定出台了《村级班子及村干部绩效考核工作实施方案》。4月25日,《义乌商报》刊发消息《江东首创不称职村干部“下课”机制》,披露第一季度该街道已有4名村干部被评为不称职村干部。
5月29日,《义乌商报》头版头条刊发消息《市领导带头开展“千干联千企、服务促转型”活动》。市领导、各镇街和机关部门领导近千名干部,深入到全市规模以上、项目在建、技术改造等为重点的1000多家企业,进行调研指导,旨在“以大走访增感情、以送政策强信心、以送服务解难题”。一批干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难题的典型事例,在《义乌商报》“坚定信心优化服务推进工业转型发展”专栏浓墨重彩地加以报道,营造了浓厚的实业兴市舆论氛围。
义乌市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中注重接地气,机关各部门单位、镇街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服务群众。新闻报道及时挖掘这方面的新鲜事例,总结先进经验,新闻报道和“路线教育”活动相辅相成,形成良性互动。
义乌市机关部门、镇街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服务群众。佛堂镇健全完善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全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义亭镇去掉“官气”从“双十不准”细节抓起;赤岸镇创新推出“一周工作公示法”等等,新招迭出,“路线教育”活动收到实效。
4月24日《义乌商报》刊发《“微平台”服务群众无“微”不至》,报道了这样一些新鲜事:利用微博征求各方意见建议,利用微信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开展微党课宣讲群众路线和“五水共治”等内容,认领微心愿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义乌市从“微”处着手,积极搭建各类“微平台”,使广大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无“微”不至,在践行群众路线教育中更接地气。报道中一个生动的例证:义乌市规模最大的樱桃种植基地之一大陈镇郎坞村,如何打开销路成为郎坞村人的心病。镇农办、联村干部给村民们出了个好主意——利用当下最流行的微信朋友圈“点赞”活动来吸引人气、拓展销路。短短几天时间内,“点赞”活动赠送出约1200份免费樱桃,郎坞村已售出了70%的樱桃量,收入约200万元。
5月9日,浙江省委“路线教育”督导组指出,义乌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领导干部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科学谋划、统筹推进改革发展工作,使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等重大改革事项取得实质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浙商回归”、招商引资、“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中心工作成效显著。
(作者胡滨系浙江义乌商报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