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办报理念展现特色魅力
——《吐鲁番日报》创新办报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2014-06-07胡中正孟晓明
□胡中正 孟晓明
(吐鲁番日报社,新疆 吐鲁番 838000)
创新办报理念展现特色魅力
——《吐鲁番日报》创新办报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胡中正 孟晓明
(吐鲁番日报社,新疆 吐鲁番 838000)
新疆《吐鲁番日报》以“办一张有魅力的党报”为总体办报目标,坚持以“机关报+都市报=新型党报”为办报思路,坚持以“本土+深度+整合=特色党报”为办报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报纸的整体水平,成为吐鲁番地区覆盖面最广和影响力最大、最具社会公信力的主流媒体,多年成为新疆“双十佳”报纸和“全国地市党报优秀报纸”。
新闻立报,提升党报品位
长期以来,大多数地市党报特别是像《吐鲁番日报》这样处于内陆边疆偏远欠发达地区党报,办报观念相对保守。近年来,随着报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尤其是新媒体对纸质媒体的冲击,我们感到了潜在危机。如果因循保守,不思进取,永远无法赢得主动,扩大影响。2012年以来,我们对报纸进行了认真梳理,围绕办一张什么样的党报、如何办一张出色的地市党报和地市党报怎样应对挑战,实现更好更快发展,进行反复研究,确立了全新的办报理念。
我们在严格遵守党报党性原则的前提下,遵循新闻规律,让新闻唱“主角”。在版面结构上,加大新闻版的比重,减少新闻性较差的专刊、副刊。在新闻版上加大精品消息的数量,压缩一般化的工作报道,加重事件性新闻、问题性新闻的分量。转变采访作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注意细心观察和深入挖掘,增强报道的新闻。不囿于文件型宣传,不满足于跑场子,而是从群众需要的角度出发,跳出旧的模式和套路,在寻常事件中找出新颖的角度,抓到真正的新闻。
《吐鲁番日报》不仅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还做到引导有力,做到把政治性和新闻性统一起来,从新闻角度和受众角度切入,选取恰当的表现手法体现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重点,使读者更容易接受。在时政新闻报道中,我们强调运用理性思维,要求编辑记者打好理论根底,深入调查,勤于思考,将新闻采编建立在摸清群众思想脉搏的基础上,将思想性融于各种新闻体裁,更好地起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作用。
准确定位,植根当地读者
2012年以来,《吐鲁番日报》不断审视、修正办报指导思想,对报纸进行准确定位。《吐鲁番日报》是一份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植根于当地读者,导向正确、领导满意、读者喜欢的报纸。同时,它又是面向当地群众,服务当地群众,反映老百姓关心的事情的一份报纸。《吐鲁番日报》定位为面向当地所有干部群众,进行机关报与都市报功能的对接,融两者之长,办成为读者提供丰富的信息大餐的现代新型党报。具体实施就是遵循“机关报+都市报=新型党报”的办报思路。
基于此,《吐鲁番日报》从办报理念、报纸定位以及特色风格都进行了整体创新。首先对原有版面进行了大幅度改版,增设了《蹲点记者见闻》、《视点》、《火焰山时评》、《身边好人》、《创业故事》、《旅游情报站》、《关注》等独具特色的栏目和版面。其次是调整版面,使其符合现代人阅读和视觉习惯的“H”型版式为主,即纵向分列式、横向板块式结构,强调版式结构的功能区分、视觉区分。创新后的《吐鲁番日报》的新闻表现方式,以关注民生、服务百姓、立足本地为目标,提升报纸的思想含量、文化含量、知识含量和智慧含量,力求厚重、沉稳、大气、优美、现代,与报道内容、报纸定位相得益彰,更加协调,趋于稳定,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报风格。
免于趋同,彰显地方特色
作为地市党报,如何才能尽量避免趋同,办出自己特色,从而得到读者的认同和喜爱呢?我们认为核心就是本土化。
在宣传报道中,加大本地新闻的宣传报道力度。对本地新闻,用心发现其新闻价值,仔细提炼新闻主题,通过策划整合新闻资源,从而挖掘放大本地新闻亮点,抢做当天新闻,软做时政新闻,巧做经济新闻,强做社会新闻,精做专刊特刊。在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尽量保持与当地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在经济消费的服务性报道中,尽量立足地方经济发展与群众消费,以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区别其他地市党报。
我们在做足做好本地重点新闻报道上下工夫,选题上侧重紧贴地情民生,紧紧围绕吐鲁番地委中心工作,把握吐鲁番发展趋向,强调解读性新闻分析,做深做透焦点、热点、难点、冰点新闻,力求做到“独到”、“深刻”、“好看”。同时,我们立足吐鲁番实际,在严格遵循办报规律的同时,围绕吐鲁番地委中心工作,尽量紧密结合地方特色,突出报纸特色。在宣传报道中寻找可读性和指导性的共振点,寻找和当地群众结合的共振点。在探索、创新的基础上,发挥纸质媒体优势,组织策划精品报道,确保报纸针对地区重大新闻事件和地区中心工作,每期都有重点报道、系列报道,以解读性的重点报道作为报纸的主要报道形式,突出报道特色。
如在“加强行政机关效能建设”的宣传开始后,新疆自治区所有新闻媒体都统一开展宣传这项活动,报道方式千篇一律。为了突出特色,我们创造性地用“走进机关看效能”的宣传报道形式,组织记者通过走访暗访,对机关效能建设进行了监督式报道。同时,采取了系列评论、系列报道,对效能建设措施和意义进行了细致解读,对活动开展后取得的成效及形成的经验及时进行展示,直观地反映效能建设对吐鲁番经济社会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文化是一个地区的“软实力”。可以说,每个地区由于长期形成的文化积淀,都有自己的独特风土人情,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历史,都有自己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内涵。吐鲁番地区作为古丝绸之路重镇,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吐鲁番日报》在地域文化宣传上具有天然优势和不可替代性。但这种具有浓郁本土化的地域文化,不少读者知之甚少,将其挖掘出来并成为报纸的报道内容,对本地读者而言一定是亲切的,具有极强的亲和力。而对于外地读者而言,也大多是陌生而新奇的,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我们紧紧依托吐鲁番的文化底蕴,将本地的民间习俗、风土人情、历史沿革、历史名人和事迹等人们关注的文化内核充分挖掘并展示出来,开设了《文化吐鲁番》版。立足吐鲁番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并先后策划刊发了“吐鲁番历史人物”、“探寻吐鲁番民间文化遗珍”等系列报道、重点报道,以集束的方式展示吐鲁番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探寻吐鲁番人的文化取向及文化追求,极大地增强了报纸的文化色彩和厚重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成为报纸的一大亮点。
精品制胜,扩大影响力
《吐鲁番日报》在宣传报道上重视精品观念,对每一篇新闻作品都进行精雕细琢,将整张报纸都打造成精品,形成品牌。
选择报道内容。按照新闻价值选择报道内容,加强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群众视角策划选题,多刊发反映社会实践、社情民意的报道。做到“突出中心工作,关注百姓生活”和“高度服务地委工作大局,深度贴近读者阅读需求”的内容定位和操作原则。杜绝脱离实际、自说自话的报道,杜绝思想贫乏、内容空洞的报道,不发“应景”表态式报道,不发一般工作性、表扬性、程序性报道。
丰富报道形式。坚持内容决定形式,根据不同报道内容和读者关注程度,把握差异化定位,特色化采编方法。不断创新报道内容、形式和手法,改变稿件、版面采编方式。灵活运用消息、通讯、特写、侧记、评论、解读、记者调查、现场直击、人物访谈、背景资料和版面语言等多种报道体裁、报道形式,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报道和愉悦阅读感受。
革新语言风格。贴近群众话语方式,力求简洁、朴实、清新、通俗。我们要求,多用故事化叙述,少用工作化、文件体、文人体、学生体语言。多讲细节场景,不作笼统概括。多作客观表达,少作评价判断。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多用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少用形容词、副词。多用群众生产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语汇,少用专业术语、抽象概念,必须使用时辅之以读者看得懂的解释。评论报道缘事而发、观点鲜明、寓理于情、客观理性,杜绝模棱两可、概念化、标签化语言。
提炼标题导语。精心提炼标题和导语,高度重视主题宣传和会议报道的标题制作,围绕读者关切抓住要点,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杜绝工作性、文件式标题和过长、过繁琐的标题,厚题薄文,多做实题,鲜明生动,一目了然。多使用具有吸引力和冲击力的语言,用新闻吸引读者,寓导向于新闻之中。
精品专版栏目是报纸的骨架,集中体现了报纸的特色和个性,是一张报纸的鲜明标志。近年来,我们结合形势的发展,有重点地推出《蹲点记者见闻》、《凡人新事》、《交河新议》、《火焰山时评》、《文化吐鲁番》、《交河新议》、《身边感动》等专版栏目,重点培育,精心做精做优做强,逐渐成为了读者欢迎的品牌栏目,也让《吐鲁番日报》成为了一张在本地及行业内有影响的主流媒体。
精品稿件是报纸的精髓,反映了报纸采编人员政策理论水平、新闻专业素养、新闻规律运用等综合业务素质。近年来,《吐鲁番日报》每个月、每个季度都有重点报道、深度报道,几乎每期报纸的每个版面都有重点稿件。这些重点策划报道把党的意志和群众的诉求统一起来,把报纸的关注点和群众的关注点统一起来,打造出了一大批新闻报道精品,赢得了相关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读者的认同,一些重点报道被地区有关部门作为指导工作的参照性材料,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学习。
近年来《吐鲁番日报》获得“中国新闻奖”、“新疆新闻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全国城市报纸舆论监督好新闻奖”、“中国地市报论文(论著)奖”、“中国城市党报新闻论文奖”、“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报纸新闻奖”等国家级、省级以上不同等次的奖项90多个,其中有两篇稿件问鼎中国新闻奖。在大报、大台、大网络、大传媒占据绝对优势,媒体竞争激烈的当下中国,作为边疆落后地区地市级新闻单位的作品能挤入中国新闻界的最高殿堂,实属不易。这是《吐鲁番日报》多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正确舆论导向,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和精心策划,改革创新,不断打造新闻精品的结果。
(作者胡中正系新疆吐鲁番日报社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