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暖回家路”温暖社会弱势群体
——《泰州晚报》2013年度获奖专栏“温暖回家路”感受

2014-06-07唐春杰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12期
关键词:救助站晚报泰州

□唐春杰

(泰州晚报,江苏 泰州 225300)

“温暖回家路”温暖社会弱势群体
——《泰州晚报》2013年度获奖专栏“温暖回家路”感受

□唐春杰

(泰州晚报,江苏 泰州 225300)

第28届(2013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评选结果近日揭晓,《泰州晚报》报送的“温暖回家路”专栏获得一等奖,这是江苏省8个获奖专栏中唯一的一等奖。

“温暖回家路”专栏是泰州晚报社与泰州救助站联合开办的,2013年6月14日开栏以来,客观记录一次次救助的故事,先后刊发了30多篇救助重点稿件。“温暖回家路”专栏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感受到了温暖。

报网互动,面向社会征集线索

流浪人员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其衣食住行往往得不到保障,人身安全也处于不确定状态。《泰州晚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救助站的主要职能是为生活无着的流浪人员提供临时救助,并设法帮他们找家,尽管救助站付出了大量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仍有少数流浪人员无法回到亲人身边。记者进一步了解到,救助站查找甄别手段以查阅警方户籍资料为主,但接受救助的流浪人员中,有不少智障或精神异常人员,他们往往无法准确说出自己的身份信息,还有一些残疾人丧失语言表达能力……

《泰州晚报》热线每年都接到不少寻亲求助电话,一方面亲人在苦苦寻找,另一方面,一些流浪人员又滞留在救助站,信息不畅通是导致出现这一情况的重要原因。晚报记者因此建议,泰州救助站可通过晚报、网站发布流浪人员信息,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帮流浪人员找家。这一提议得到泰州救助站的热烈响应,2013年6月,《泰州晚报》联合泰州救助站发起“温暖回家路行动”,开辟“温暖回家路”专栏,将流浪人员的照片及相关资料发布到《泰州晚报》和相关网站上,面向社会征集线索,成效明显。

重庆口音流浪妇女罗又香滞留在泰州近两年,救助站先后进行过三十多次甄别,可由于其精神失常,无法清晰表述,一直无法确定其身份。2014年4月份,《泰州晚报》“温暖回家路”专栏发布其相关信息后,当天下午,泰兴市救助站(属泰州地区)工作人员看到晚报相关报道后,主动致电泰州救助站:报道中提及的妇女他们曾经救助过。经查找,该流浪妇女很快得以与在泰兴的家人团聚。据其家人介绍,妇女走失后家人曾多方寻找,但两年过去了,一直没有结果,没想到她就在泰州。

“温暖回家路”专栏通过向社会公开流浪人员相关信息,并与泰州新闻网、望海楼论坛联动,通过报网互动,扩大了信息发布范围,打破了救助站单方查找的局限,延伸了社会救助的触角,达到了社会广泛参与的效果。“温暖回家路”专栏开辟一年多来,已征集有效甄别线索100多条,帮助30多名救助对象顺利返乡。

实地走访,媒体全程跟进报道

流浪人员救助故事是“温暖回家路”专栏的报道重点。为了让报道更出彩,更有深度和人情味,记者用了“笨”办法:全程随行采访,报道救助过程。

一些流浪人员思维不清,无法准确说出自己的身份信息。按照常规,找不到家的救助对象,往往会被安置进福利机构或精神病医院,出于管理、安全等因素考虑,他们将基本与外界“绝缘”,回家往往变得遥遥无期。因此,对存在回家可能的流浪人员,不能放过一丝希望。为了让报道鲜活生动,专栏记者曾多次随行采访,全程见证救助过程。

记者也曾远赴千里之外,见证报道河南籍流浪人员找家的过程,并写下了《河南“暴走哥”流落泰州街头 救助人员带他远赴千里找家》等系列重点稿件。

流浪人员“暴走哥”在泰州流浪21年,他蓬头垢面,成天在街上不停地走,好像永远不知疲倦。网友给他起了个雅号:“暴走哥”。“暴走哥”语言表达有障碍,经反复沟通,“暴走哥”总算开了口:自己名叫李地动,河南人。通过上网比对,救助站发现河南滑县有个“李地动”与“暴走哥”相貌比较接近,于是带着他前往滑县查找,可当地警方表示“李地动”并没有离家。幸运的是,警方发现“暴走哥”是商丘口音,并从人口信息网上调出了“暴走哥”母亲的身份信息。

整个报道展示了“希望——失望——成功”的救助过程,展现了人性之美,情节跌宕起伏,可读性强。

每个流浪人员身上都有一段故事,流浪人员回家路常充满曲折,查找过程往往一波三折,通过随行采访,记者采写的文章立体丰满,让读者感受到救助工作的温暖。

“温暖回家路”专栏开辟以来,泰州晚报社记者30多次随泰州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实地走访,帮流浪人员找家,先后走访了江苏盐城阜宁、安徽马鞍山、浙江台州、山东临沂、河南商丘等地,帮助一批流浪人员顺利返乡。专栏报道数量、质量不断提升,栏目内容呈现出系列化、多元化的喜人景象,让越来越多的市民了解救助、关心救助,并参与其中。

网友参与,延伸救助触角

“温暖回家路”专栏的开辟,让救助站的工作更加公开透明。2013年8月份,泰州市救助站招募了一批热心公益、社会责任感强的网民志愿者,参与、记录救助过程,其中有不少感人故事,成为“温暖回家路”专栏的报道内容。

“温心驿站”网民志愿者秦宾是一名警察。2013年9月25日下午,江苏扬州江都区一位91岁老人骑车外出,在泰州高港区迷了路,秦宾接警后赶到现场,了解到老人家住江都嘶马镇,想送老人回家,可执拗的老人非要自己骑车走,却弄反了方向。经过耐心工作,秦宾用警车将老人护送回家。

“温暖回家路”专栏记者采访得知,平均十天秦宾就要救助一名群众,是大家眼中公认的“救助专业户”。随后展开了深入采访,文章见报后引起泰州市公安局主要负责人的重视,秦宾因此成为“江苏省最美人民警察”候选人。

2014年3月份,江苏盐城60岁的孙大妈因家庭琐事,一气之下暴走一百多公里来到泰州。被夜间执勤的秦宾发现,并设法联系其家人,家人连夜赶到后,十分感谢细心的泰州民警。“温暖回家路”专栏对此进行了报道,展现了泰州志愿者乐于助人的风采。

网民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延伸了救助触角。一年来,网民志愿者参与各类社会救助和公益活动300多人次。他们的事迹丰富了“温暖回家路”专栏的报道内容。通过宣传,也带动了更多人主动参与救助。他们积极提供救助线索,并多次参与流浪人员街面搜救、护送返乡。

如今,“温暖回家路”专栏已成为展现新时期泰州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窗口,推动了泰州救助工作的创新。救助工作打破了部门局限,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救助工作更加公开透明,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精细化,也实现了救助工作由点到面,从末端救助到源头防控的转变。

猜你喜欢

救助站晚报泰州
幸福水天堂——泰州
泰州古韵
短镜头
《圣诞夜》晚报
无刺刺猬受到救助站悉心照料
救助站
泰州出土的两方北宋木地券 栖身之证
精耕本土新闻:地市晚报自强的法宝——《上饶晚报》探索与实践
泰州举办2011中国 泰州梅兰芳艺术节
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员单位